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中國留學生是回是留陷兩難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受到控制,但在全球其他地方快速發展。遠在他鄉的大批中國留學生陷入了選擇回國還是留下的兩難局面。尤其在美英等留學大國,疫情的失控讓學生們倍感壓力,而回國也面臨擔心機艙傳染、航班停飛、天價機票等種種障礙。
與此同時,網絡上出現一些對留學生不友好的聲音,也加劇許多海外學子的焦慮感。《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幾名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中國留學生,他們有些正準備“挑戰”回國之路,有些因其他原因只能留在當地。他們向記者講述了客居他鄉的緊張、“漫漫回家路”,以及在國外的自我保護經驗。
天價機票,臨時停飛
自疫情爆發以來,往返歐洲和中國的航班一票難求。《南華早報》此前報導稱,包租一架可容納60人的飛機成本約為200萬元人民幣,均攤到每名乘客約3.5萬元人民幣。一名意大利華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搭乘商務包機回國的費用近5萬元。另一方面,從美國疫情最嚴重地區之一的加州舊金山飛往北京或者上海的單程票,從平時1000美元以下的價格猛增到3000-4000美元,幾乎是學生一個季度的房租。
“部分同學在封城前,就通過在德國、俄羅斯轉機回國了。”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讀書的劉同學對記者說,現在轉機的線路所剩無幾。“前幾天朋友計劃從羅馬經莫斯科離境,但航班臨時停飛,他們一行3人被困在羅馬。”記者在意大利的中國留學生論壇上看到,許多人發帖討論“回國途徑”“回國隔離”等問題。
許同學在米蘭讀書,他對記者說:“我一開始很糾結到底’回’還是’留’。留下擔心疫情,回國擔心路上的風險。我後來預定了阿聯酋航空的航班,結果出發前一天被通知航班取消了。這之後我反而沒那麼糾結了。原地不動,這樣最安全。”
準備數月的“漫漫回家路”
在英國倫敦留學的吳同學可能算得上是稍微“幸運”的那一批。在焦慮了一個月後,她終於在3月中旬的一個凌晨搶到一張回國的機票,“如果航班不停飛的話,我可能終於可以離開了”。
吳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英國高校1月開學時,正好是中國疫情相對嚴峻的時候,大家在擔心家人的同時,也忙著上課,大多數人沒有回國的打算。“2月大家開始焦慮,一般這是安排4月復活節假的時期,因為疫情,很多人取消了旅遊計劃。3月,回國成了大勢。”
據吳同學的回憶,3月初從英國回國還能買到四五千元人民幣的機票,但現在可購買的日期越來越晚,“買10天以後的票才能低於1萬元,稍微一猶豫就不得不再推遲,看好的機票馬上被買走,價格飆到幾萬元”。目前,回國已經成為吳同學周圍七八成人的選擇,同學、朋友和同一公寓的陌生人都在深夜和國內的親人一起蹲守在航空公司的網站上。“以前轉租群的租房都炙手可熱,現在折價、甚至送口罩,房子都租不出去。”而在浪費的房租、不得不與導師線上交流的困難、暫時無法帶走的行李,“都是令人煩躁的,但還沒有生命重要”。
在踏上回國之路前,吳同學早已準備好各種防護物資。“長途航班本身就帶有危險性,我已經準備了防護服、護目鏡、口罩、免洗洗手液、酒精噴霧以及一次性手套腳套。防護服過於悶熱也可能造成體溫上升,這經常在測體溫的時候造成影響。”航班上的擁擠情況也令吳同學擔憂,害怕本來健康的人可能也在長途旅行後被感染。
擔憂出現反華情緒
與生命安全相伴的,是這次全球疫情給留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紐約州被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為“重大災區”後,曼哈頓等人流聚集地區已出現搶劫等混亂狀態。在長島讀研究生的張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最怕的不是疫情,而是出現反華情緒”。
“有時打車去超市囤貨,看到有美國人在囤子彈。”由於擔心人員混雜,張同學已經很久不乘坐公交,通常都在宿捨不出門,只在必要時到附近的超市購買生活物資。她對記者說,即便疫情已如此嚴重,學校和社區卻還發郵件告訴大家“不要戴口罩”,自己出門也不敢戴口罩,“害怕被別人打”。針對記者詢問是否考慮回國時,她表示再觀望一陣,“一是現在航班很不確定,二是怕回國後就回不來了,影響學業”。不過,她表示自己已經買好全套的防護服、護目鏡等裝備,一旦有回國的機會就“全副武裝”起來。
當然,除了政治因素外,也有很多其他困難令滯留當地的中國留學生頭疼。在加州讀博士的王同學因個人原因無法回國,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大部分高校關閉了圖書館和實驗室,學生們的學習和科研無法正常進行,影響到畢業的進度和簽證期限。有些學校甚至關閉了學生宿舍,一些私人房東也終止了合同,個別留學生失去了住處。因為學校的食堂和服務部門關閉,沒有私家車的學生不得不通過訂餐、超市送貨等方式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在美國此類服務一般價格較貴,致使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口罩、消毒液等疫情期間的必需品依然缺貨,學生們只能足不出戶,遇到緊急事件需要外出時無法做好防護。隨著學校內大部分部門的關閉和校外商家的停止營業,利用業餘時間打工、兼職和實習的留學生已經“失業”,有些人可能無法負擔房租和生活開銷。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大部分留美中國學生並不考慮此時回國,原因是想要克服困難按計劃完成學業,並儘可能減少人口流動、杜絕感染。很多學生已經在積極考慮居家隔離和線上學習等應對措施,一些學校留學生組成了互助群體,分享線上學習、採購物資、隔離生活的經驗,緩解壓力。
全力配合檢疫要求
“之前看到網上說我們留學生’千里投毒’,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許同學如此對《環球時報》記者遺憾地表示。“雖然我沒能回去,但我能理解回去的同學,大家只是很想回家。”
在看到國內的新增數字逐步清零時,很多中國留學生都感到欣慰,對國內親人的擔心也有所緩解。但由於輸入型病例的增多,網絡上出現一些對留學生不友好的聲音。“我不想冒風險回國,更不想影響到國人”,劉同學對記者說,“現在的抗疫成果來之不易,我不回去給祖國和家鄉添亂”。
吳同學向記者介紹稱,周圍的同學時刻關注著國內政策的變化。“一開始英國不屬於疫情嚴重地區,但出現輸入病例後,我們也被編入需要統一隔離的隊伍,在國內的父母也在打聽是否需要提前聯繫當地隔離人員、落地北京的航班會被分到哪裡檢查防疫。”吳同學對記者說,檢疫措施越麻煩,學生們反而越安心。“我們很擔心自己在流程中犯錯,給檢疫人員帶來麻煩。但總而言之,無論去哪裡隔離都不是問題,只要能順利回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