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新冠疫苗,感受咋樣
疫苗被全球看作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終極武器。目前由陳薇院士領銜的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科研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一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多名疫苗接種志願者22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述了他們經歷的這次難忘的接種體驗。
陳凱(左)接受新冠疫苗注射。
此次接受測試的新冠疫苗。
篩選嚴格:前後抽了8管血
外界將首批新冠疫苗志願者稱為“探路者”。今年36歲的陳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報名成為志願者,本身沒有什麼崇高目標。作為一名普通的武漢人,疫情期間已在家隔離了50多天,先是為武漢前期的悲慘遭遇感到難過,後來又因為全國人民和各地醫護人員的援助而感動。所以在網上看到新冠疫苗招募首批臨床志願者的信息後,馬上就報名了,就是想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與陳凱做出同樣選擇的還有34歲的自由電影人陳夢橋。他來自湖北鍾祥,目前常住武漢,“在志願者群裡有人發了疫苗接種試驗招募信息,我覺得自己身體素質比較好,就報名了。”他於16日晚上在網上報名後,不到兩天時間就接到了體檢通知。
19日,陳夢橋開始接受接種之前的體檢。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第一天體檢環節包括測量體重、身高、抽血化驗、咽拭子檢測等,主要看有沒有什麼隱性疾病,體內是不是已經有抗體。他描述說,體檢流程跟普通體檢差不多,只不過抽血多了幾次:“前前後後抽了8管血,都是很小的管子。”陳夢橋感覺篩選的指標很嚴格,一個好友在網上篩選時就因為超重被刷下來了,還有一個小姑娘體溫稍高也被刷下來,“據說有3000多人報名,最終首批接受疫苗注射的只有100多人。”
“體檢非常嚴格,這是專家組負責的表現。”接受接種的志願者、27歲的退伍軍人朱傲冰回憶說,每項檢測後專家組會專門記錄每個人的體檢指標,仔細詢問過往病史、輸血史以及是否進過ICU等。
注射疫苗後感覺各不同
首批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共計劃招募108人,分低中高三個劑量組,每組36人。體檢後的第二天下午,陳夢橋注射了疫苗。在註射前,醫生將《知情同意書》中的每一條都進行詳細講解,“可能是考慮每個人情況不同,很多志願者被分在低劑量組,我在中劑量組。”注射後,每人會發一個電子體溫計,用雙面膠貼在腋下,連上手機,24小時實時監控體溫。
跟很多志願者一樣,陳夢橋隨後出現發燒症狀,“21日燒了一天,最高到37.8度,不過這是正常現象,可能說明免疫系統有反應了,目前體溫已恢復正常。”朱傲冰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可能因為我是軍人出身,身體素質比較好吧!”
相比接種疫苗帶來的輕微發燒,更讓陳凱鬱悶的是網絡“標題黨”。網上有段視頻的標題是“新冠疫苗試驗志願者:打完後低燒頭暈肌肉酸痛”。陳凱說,“當時我說這些都是輕微的正常反應,而且很快就恢復正常了,沒想到會被某些視頻平台用這樣的標題斷章取義,誤導公眾。因為這件事,我今天給親朋好友報了一天平安。”
後續半年持續觀察
完成疫苗注射只是第一步,陳夢橋說,按照規定,志願者先要集中隔離14天,然後還建議再居家隔離14天,且未來半年都要跟醫生保持聯繫,因為還要定期抽血,“打完疫苗後一星期抽一次,然後半個月、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的時間點都需要再抽血。”
“我們在武漢空勤療養院進行隔離,單人間環境都挺好的,提供給我們的每頓飲食都會經過搭配,精確稱量。”朱傲冰說,在隔離期間不能私自抽煙、喝酒或吃其他東西。陳夢橋還在微博上曬出豐盛的伙食:雞腿、米飯、青菜、果蔬、椰汁……在跟網友互動時,他感嘆“這齣去得胖一圈!”
對於參加疫苗臨床試驗的風險,周圍的人也並非沒有擔心。陳凱說,妻子剛開始還是有些擔心,“我給她看了相關新聞報導和一些科普說明,新冠疫苗是軍科院陳薇院士的團隊研發的,對解放軍我們天然就有一種很放心的感覺。”他不否認會有某些未知風險,“但這不就是志願者參與試驗要承擔的嗎?既然報名參與進來,肯定是了解相關風險才做出的決定。即便有意外情況,也會有知名醫院的專家團隊第一時間對症治療。我個人認為沒有太高風險,我相信科學。”
這些志願者的經歷被公開後,網絡上出現很多祝福和感謝的聲音,不過在採訪中,陳夢橋的聲音一直很平靜。“我們就是普通人,儘自己的一份力而已,跟那些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比起來,我們這點貢獻,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