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為海外同胞在線支招:歐洲疫情不會短期結束
微信公號“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館”3月20日刊發特訊《張文宏教授為海外同胞防範新冠病毒來支招》。文章稱,近期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國呈現多點暴發和擴散態勢。為幫助領區同胞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更好地同當地民眾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館在上海市外辦協助下,特別邀請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張文宏教授於3月17日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辦專題講座。張文宏教授的講座受到廣泛、熱烈歡迎!
△ 視頻連線活動現場照片
講座內容全文如下
問:新冠肺炎屬於什麼樣一個病呢?它的特點是什麼?
答: 人類對疾病的控制經驗是慢慢積累的。 到今天為止,我們這對這個疾病總結的經驗是,請大家記住,這個病毒沒有SARS厲害,如果我們給予病人最好的治療。SARS的病死率是多少呢?10%左右,也就是說10個人當中有1個人死亡,100個人當中有10個人死亡。
那麼新冠病毒病死率是多少?按照德國現在的數據,100個人當中不足1人。這是德國今天的數據,但是你說意大利好像不是這樣的,我今天先不談意大利,意大利的情況和德國不一樣。
現在中國的情況是什麼樣子呢?上海病死率也是這個數據,中國的病死率現在基本上達到這個水平,100人當中最多1至2人死亡(湖北以外)。
日本100個人當中死亡病例多少呢?1.5個。新加坡、馬來西亞無死亡病例。馬來西亞現在400多例確診病例,你可以說是因為那邊天氣炎熱。上海有350多例,死亡3例,而且這三個的病人年齡有多大?第1個89歲,第2個78歲,第3個病人是重度肥胖合併心髒病。舉這些例子是想說明什麼問題呢?跟SARS比起來,這個病的級別真的很小。
問:新冠肺炎病毒的危害在哪裡?
答: 因為它沒有SARS厲害,所以在早期根本無法識別。有可能症狀很輕微,你根本感覺不到,所以你會在你的周邊看到一些人可能沒有症狀,或者有很輕微的症狀,比如低燒,用體溫計可能都不一定量的清楚。這會導致什麼情況?
因為症狀不明顯,所以患者會四處走動,比如剛才說到的在德國前段時間一個室內的活動,參與人數達1000多,當中就混有了這樣的病例。可能他當天去的時候,已經稍感不適,但是他覺得症狀不明顯仍然堅持去參加了,繼而傳染給更多人,因為這個時候它的傳播性仍然是非常大的。
但如果是SARS情況就完全不是這樣。因為2至3天內即會出現較為嚴重症狀,從生病到重症的時間很短,因此一患病基本就無法出門行動,還怎麼傳染?
所以特別厲害的病毒反而傳播性沒有這麼快、沒有這麼廣。 新冠病毒的特點在於它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厲害,但是它的傳播性極強 ,強到什麼程度呢?
2009年爆發的美國和墨西哥的大流感,當時也波及到歐洲。美國幾千萬人感染,但病死率很低,是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至0.2%。當時全球一開始也是十分恐懼,採取了非常積極的防控措施,後來覺得病死率不高,很快就放棄積極的防控措施了。當時很多人感染,但是感染了以後大部分都沒事。這樣你就能理解這次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自相矛盾的看法。有些國家覺得很兇猛,有些國家覺得還可以,更多的國家一開始覺得沒什麼,但是現在覺得不行,於是就開始採取更加積極的防控措施了。
問:這些病例什麼時候能得到大幅度的控制?
答: 預計今年夏天大多數病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會經歷一個低谷。但是過了夏天,到下一個冬天是不是再复發,現在不好說。 過了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但是一直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人出現,延續到今年冬天,然後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個小的高峰,然後慢慢再下來。這當中還不排除和對面的南半球進行交流,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 來來回回,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但我們要相信這麼多年這麼多次,我們都過來了。所以這一次一定也會挺過來的,肯定的。
問:還有就是如果我生病了以後,我的風險有多高,我怎麼辦?
答:這是今天大家極為關注的問題。當然最好的辦法是你不生病。不生病的可能性有多大?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我們其實完全可以盡量做到不生病。 如果你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正確地做好了自身的防護,我認為感染的風險是極低的。 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只出現在密切接觸時,不接觸就沒有風險。請大家自問:在這個時間節點,你能不能避免掉所有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如果你說你不能避免社交活動,那你又談什麼回國呢?回國不是更和德國的社會關係和交往都斷掉了嗎?因此減少接觸頻度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風險。
問:怎樣理解德國的防疫政策?
答:在網絡上我們也看到很多關於疾病的防控,大家看到英國好像開始啟用群體免疫。德國的總理說,最終有60-70%的人會感染。
這樣理解德國和英國的防疫政策並不恰當,特別是德國,德國是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今天德國做出的決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們今天在這裡,就說不同的國家採取的不同策略,是怎麼考慮的?在這種考慮的前提下,我們怎麼樣才能採取對我們自己最有利的策略,這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一個問題。現在正在德國學習的學生,還有大量的中資企業人員,這個群體屬於知識水平非常高的,而且都是基於事實能夠做判斷的人。
今天在這裡我先簡單回顧一下中國這次疫情防控的情況,再簡單回顧一下各個國家做的工作有什麼區別,還要簡單回顧一下歐洲的情況是怎麼樣的,並對將來的疫情做一個大概的預估。
將來的疫情其實一直在動態的變化過程當中,誰的預估都有可能會出錯,疫情發展不是今天這個時間節點能夠做出精確預判的,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每個國家所採取的策略每天都在變,但是有個比較好的趨勢是大家都是變得越來越積極。 只要各個國家的策略都變得越來越積極,那麼國際上的疫情最終得到有效的防控事實上只是個時間問題。 是今年夏天結束,還是年底結束,是明年的夏天結束,還是明年的年底結束,事實上這些問題都跟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採取的疫情防控策略有關!
此次疫情爆發以後,我國的科研機構是從1月1日開始,事實上只花了5至7天的時間,把這個疾病給弄清楚了,這個速度在歷史上是非常快的。2003年SARS爆發時我們沒有這麼快,這一次在1月1號至7號之間,國家就把該病毒序列拿出來,並於1月10日向全世界公佈。
有些一開始就認為疫情很兇猛的國家,防控非常積極,以新加坡為例,一開始採取的就是嚴格的管理措施。哪怕是現在它都比德國以及大多數歐洲國家做得更嚴格。新加坡有接近800個可以處理這些發熱病人的門診並為其提供幫助,只要有病人出現,會立刻去追踪這些病人,傳染了哪些人,跟哪些人接觸,做得很到位。這一點它同我們中國的城市,比如上海和北京做法大部分相似。
我在前面提到,這個病毒沒有SARS厲害,傳播性跟流感差不多,一開始大家認為病死率1%沒問題,但是很快問題來了。問題在哪裡呢?
這麼多人生病一定會有很多重症的,所以重症的比例就會達20%左右。其實這些重症病人,按照今天的上海和德國的情況,哪怕重症病人,大多數經過治療會痊癒。但當城市有幾萬人同時生病時,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新加坡一直把自己的發燒病人數量控制在幾百個,出現一個即處理一個。
當一個城市 有大量病人同時出現的時候,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床位被佔滿,造成重症病人住不進去滯留在外,這是造成病死率特別高的一個原因。 很多重症病人需要建立非常好的氧氣治療,這是一個複雜的體系,輕症的病人只要一個鼻導管就可以了,重症病人可能要用呼吸機,特別重的病人可能還要用人工肺。 德國採購了1萬台呼吸機,這是什麼概念?
一般來講,需要用呼吸機的病人大概是病人總數的5%。比如說上海350個病患中最終用呼吸機的可能也就是20多個。假設採購了1萬台呼吸機,這還不包括德國現有的呼吸機,如果10%的人需要用呼吸機,那麼至少可以滿足10萬個病人中極重症患者的需要。 德國現在採購呼吸機的規模相當於至少為10萬個以上發病人數級別而準備的。
德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學校關閉等。德國的病死率不到0.5%,這跟醫生的水平關聯不大,主要取決於疾病管理以及醫療資源管理。如果疫情進一步擴散,德國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是地球上最好的臨床微生物的實驗室之一,擁有100多年的歷史。再過幾天是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結核分枝桿菌是由羅伯特·科赫發現的。如果該研究所同德國政府一起來製定防控策略,一定會根據疫情走向來做相應的調整。
在中國武漢這種情況是國家在病人大量出現以後採取的當時最為正確的做法。 再看上海和北京,現在已經開始恢復上班都有一段時間了,如果當時不是春節,像上海這樣輸入病人一開始還不多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採取停工停產,關閉學校等措施呢?其實現在也不好斷定。當時遇到一個最好的機會是春節。趕上春節這個時間,當時我就告訴大家在家裡悶兩週,因為這個病基本上兩周如果不發病,就證明你不是病人,如果發病則到醫院就診。中國大多數城市就採取這一措施,兩週不夠,就再悶兩週,這個問題就完全解決了。
今天中國很多城市沒有病例了,這個數據有沒有錯,完全不需要懷疑,我們都悶在家四周了。 我了解上海所有大型綜合性醫院的檢測情況,這幾週下來確無新增病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趕上了春節,我們成功地悶掉了這個疾病。那麼現在呢,我們現在在抓緊復工。
現在除了部分州以外,德國大多數城市病例數都是個位數的。你說德國是採取中國在春節時候我們停止所有活動的策略呢,還是採取今天新加坡維持正常商業運轉的策略呢?其實新加坡的醫療體係也是學歐洲與美國的,只不過這個國家凝聚了亞洲和歐洲的智慧,就等於歐洲的醫療體系,加上亞洲人的城市管理和亞洲人民的配合,把這些東西方智慧完美地整合了。德國是否要採取中國的做法?第一,目前德國沒有達到中國的嚴重程度。第二,沒有遇到春節這樣的時間節點,這都同疫情處在什麼階段有關係。
按德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北威州病例數比較多,德國境內南部幾個州稍微多一點外,大多數城市病例數並不是非常多,且採取有症狀出來一個治療一個的管控策略,到目前階段是符合科學的。
如果這個階段德國完全採取中國的措施,馬上會面臨問題。柳葉刀雜誌上面發了一篇文章,講的是有道理的,如果要做這樣的事,得全世界同步。如果北威州這麼做了,漢堡、柏林沒有採取同樣措施,努力就會白費。
疫情現在在德國等國家將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散發態勢。如果全世界都呈散發態勢,那麼疫情就會延長。因為如果這個疾病要在非常短期的要把它搞定,就一定要採取極為激烈的手段。 中國一開始就採取最為積極的措施,這跟德國所處的疫情階段不同是有關係的。中國採取的措施是負責任的做法,我們當時想法非常美好,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民的特點是善良,我們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們就是日子不過了,也要把疫情給控制好。而且我們也做到了,至少我們的責任盡到了。
但是今天德國也好,其他國家也好,就算德國採取了非常積極的手段,如果周邊別的國家沒有採取,德國也仍然會面臨輸入的風險。中國現在也是面臨這樣的輸入性風險,跟德國是一樣的。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現在德國形勢很差,中國形勢很好,中國每天也都在面臨輸入性風險,各國都是。
現在北威州已經採取了學校停課,娛樂場所關閉,取消非必要性的聚集,非必要的採購等措施來放慢大家的生活節奏。這個思路我很久以前就提出來過。放慢民眾生活節奏後,有些已經感染的病人會一個個冒出來,這些冒出來的全是散發病例。以現在德國的醫療體系,對於散發病例是有能力處理的。
問:德國疫情到底向何處發展?
答: 我現在基本上可以告訴大家,你現在就可以斷了這次疫情在歐洲短期內會結束這個念頭。
我們中國採取了把城市所有的活動都停下來,後來控制住了。如果全世界都說好了,我們現在大家都不動,都全世界停下來,一起停4個禮拜,那麼全世界也能控制住。我前面給大家講了,你要全世界同時停下來,我不能想像。你要德國和整個歐洲停下來的話也很難。如果歐洲其他國家不停下來,只有德國停下來了,你就算一個病人都沒有,你後面日子也是很難過的,會不斷有輸入性病例。
所以現在的一個策略,整個歐洲的策略其實是一致的, 第一點,要極大程度地提高社區的醫療力量的布控。第二點,提高對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第三點,控制城市內的各種活動。
我今天特地把英國、德國的數據都拿過來。最近它們都有一個上升的趨勢,德國現在數據還比英國稍微高一點。德國已經採取措施了,我們後面就等待它的高峰什麼時候出現?如果高峰不過去,疫情不斷的蔓延,德國一定會出台更高級別的防控措施。最近德國總理默克爾說,我們最壞的結果,可能有60-70%的德國人會感染。我認為她這句話是一定要講的,為什麼呢?她如果不講這句話,現在的措施是無法出台的,各種場所是關不掉的,各類活動是取消不掉的。所以 默克爾總理是直接把最壞的結果現在就告訴你,最壞的結果就是有60-70%的人會感染,但是這種最壞的結果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全歐洲不採取任何措施,以後也沒有疫苗與特效藥,而且是在後面幾年的時間跨度內都沒有藥物和疫苗。
所以60-70%在人類的傳染病史裡面是什麼個概念?就是說你不採取任何措施,我們的感染率就一定會達到這個水平。達到這個水平以後,你不採取任何措施,傳染率也會下降。比如說,假設我現在跟馮總領事當中隔開了10個人,你說我有什麼辦法把我的病毒傳到你身上呢?如果我傳到第2個人的時候,第2個人是沒有抵抗力的,第2個人就獲得這個病了,然後他跟第3個人接觸,第3個人也是沒有抵抗力的,他又傳給4個人,但是如果第4個人他是有抵抗力的,他就傳不下去了。接下去他就往旁邊傳,旁邊看到一個沒有抵抗力的它就傳下去,好,按我們傳染病的一個數學模型,按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播力,基本上人群當中達到60-70%感染的時候,也就是10個人當中有6個到7個,你這個病毒傳播的速度一下子就會慢下來。
又比如我跟你之間相隔了100米,但是如果放了60個障礙物,我要到達你那裡去,那得多慢的速度。傳播的速度只要一慢下來,傳染病自動就會得到控制,所以默克爾總理她是在做科普,你懂吧?
說全國有可能最終會有60-70%人感染,在傳染病學裡面這就是最壞的結局,她把最壞的結果告訴大家,最後的結果肯定比這個好。按德國今天採取的這些措施,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問:今後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無休止的長期的存在下去?
答: 這個問題事實上是沒辦法預測的。包括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科學家也預測不了。為什麼這麼講?跟你國家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有關係。如果採取像中國這樣的措施,兩個月這個病就沒了。這個病的潛伏期是兩個禮拜,一般來講你如果採取堅決的措施,經過4個潛伏期,大多數感染病就完全可以控制住了。在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像中國這次應對新冠疫情一樣的措施。
現在北威州的州長給大家講思路,第一個措施就是三個字,慢下來。
第二個措施,給醫院添加設備,對病人進行篩檢,有輕症的病人居家隔離,然後看下一步疫情的發展,如果疫情沒有大的變化,我們就保持,如果出現問題,我們就得隨時進行調整。
今天德國採取的措施,已經跟兩個禮拜之前不一樣了, 德國政府更加積極了。
疫情的發展取決於病毒與採取的措施之間的較量,德國現在是剛剛開始啟動,如何採取措施,是要根據形勢判斷的。
問:疫情高峰何時到來?
答: 我判斷疫情高峰會出現在4月份到5、6月份!在夏天會得到比較好的控制,但是控制好以後這個病是不是就沒了?從今天我們對這個疾病的了解來講,這個比較困難。 因為跟每個地方採取的措施有關,跟國際疫情的走勢走向有關,這是我可以提供給大家的一些參考。
問:我們何去何從?
答: 現在大家也看到網絡信息非常的矛盾。就是說你如果今天打開互聯網去看微博,會看到很多信息非常的嘈雜,所以我覺得大家能夠過好日子就不能糾結於互聯網。
所以, 必須要對事情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預判,我們才好決定後面怎麼做。 我相信對同學們來說現在就是個圍城: 在外面的想回家,但是如果回家久了以後,發覺在外面也沒啥事兒,然後再回去,又發現在原來的地方已經耽擱了很多重要的事情,這時候又開始後悔。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你回來了覺得沒勁,留在那裡又覺得很慌張。
所以, 到底做什麼樣的決定,什麼樣的決定是對的,我們得從科學預判。 我今天坐在這裡,我假設我今天就是家長,我假設我的孩子就在德國讀書。我就這樣設身處地,同大家探討一下,判斷一下,我們應該怎麼辦?
繼續在那裡完成學業,在那里工作,在那裡做自己該做的事,還是先回來再說?到底應該做怎麼樣的判斷才是正確的?
事實上今天通過我跟大家的對話,我估計我不會給你一個非常確切的答案。你是否應該馬上去買一張票,或者是經過第三國周轉再回到自己的母國,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回答的問題。
我今天要回答的問題是,要基於哪些事實,我們才能作出判斷。所以判斷最後不是我做的,判斷必須是你自己做的。
我今天只告訴你事實。基於這些事實,你做的判斷才有可能是正確的,也最符合你的利益。
這個病最主要的感染風險在哪裡?就是在接觸上面。接觸的等級有很多。如果你已經回國了,那非常好。但如果你今天買不到票,我告訴你在德國有什麼辦法讓自己不感染。
在這種情況下,在德國我們有兩種可能,一種你回來了,但不代表留下的人就不行了。比如還有同學沒有訂到票還留在德國,暫時沒有回來的,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好絕望的。因為在德國現在不上課,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交
在德國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是什麼意思呢?盡量少去公眾場合、聚集性場合。跟華裔的小朋友、鐵哥們在一起是不是有風險呢?我可以告訴你,在一起一定會有風險。但如果按我說的去做,可以消除風險。
問:我們具體要怎麼去做?
答:第一,吃飯要分餐,各吃各的。第二,聚會要戴口罩,兩個人非常近距離接觸,互相戴口罩是有價值的。一個人悶在宿舍裡不出來是會瘋掉的,小範圍接觸並佩戴口罩是沒有問題的。第三,要盡量減少社交。在德國認真讀書的同學很多,期末考試壓力也很大,大家要好好利用時間多讀點書,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社交。 現在大量娛樂場所停止營業,如果外出去餐館吃飯是可以的,但我建議戴口罩去華裔餐館並分餐。外出回去後的 第一件事情是洗手。只要少社交、戴口罩、洗手,就可以基本上避免感染。
這個病要防止密切接觸帶來的風險。如果你不能特別確信你的女朋友是不是感染了,你就要堅持戴口罩。你如果買機票回家了,你不也見不到你女朋友嗎。所以現在至少還能見面,雖然見面熱聊時戴著口罩。所以一定要佩戴口罩的。避免密切接觸、洗手、戴口罩、少社交,你在德國是安全的。
問:如果疫情進一步發展,醫療資源不夠用的情況下,如果中國人和德國本地人同時去看病,會不會優先德國本國人看病?
答: 在目前情況下,德國現在醫療資源極為充沛的時候,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可能為時過早。你想到這個問題,說明你對生病懷有恐懼,既然害怕生病,你對自己的行為就要有所節制。
所有的無畏無懼都是背後有人在支撐你。 但是在國外你是獨自一人,在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心懷恐懼,那就要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節制。根據我今天對這個疾病的介紹,我個人認為你只要有所節制,這個病是可以預防的,這是第一點。
問:年輕人是不是更安全一些?
答: 根據我們上海的數據來講,在醫療資源沒有發生擠兌的情況下,年輕人發展到重症的風險是非常低的。最近我院收了十幾個從歐洲回來的年輕人,這些人都是一起擠飛機回來的,90%病症都是非常輕的,有個別比較重的,我們給他吸氧和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基本上也能夠解決。
所以年紀輕的人,如果你想去醫院,首先你要打當地的新冠熱線,如果熱線不通,給你的家庭醫生打電話,如果實在不通的話,還可以向我們總領館求助!你不要不管不顧就去醫院急診,這沒有意義的,為什麼?
你的症狀如果很輕,甚至沒有發燒,他不會給你按照新冠來處理,到最後給你兩片感冒藥。你覺得到醫院裡排隊幾個小時,拿兩片感冒片回來,有意思嗎?
要記住,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呼吸困難! 這個是極為重要的症狀,也是你去醫院急診室的一個最主要的指標。你說我怎麼知道我自己有沒有呼吸困難,我建議你去走兩層樓梯,比如說你家住在20樓,你先從樓梯給我走到3樓,再乘電梯, 你覺得自己走到3樓一點問題都沒有,你的肺好的不得了,那你去醫院毫無意義。
如果你走到2樓3樓,就有點氣透不過來的感覺,你這個時候就要到醫院急診室去,這個屬於什麼呢?呼吸功能受限。
現在這個季節是感冒、流感的多發季,有症狀也不一定是新冠,那萬一是新冠呢?那就在家裡隔離,然後戴口罩,還要避免跟你周邊的人接觸。我覺得這一點都應該做得到。做到以後,我覺得你不會傳染給你身邊的人,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有可能:不戴口罩,密切接觸還不洗手。
問:德國會不會突然出現一個意想不到的急劇爆發,有沒有這種可能?
答:這種可能就是要取決於德國的城市是否落實德國目前採取的措施。比如, 現在德國採取的措施是關閉娛樂場所,停止聚會,中小學停課,如果這些措施落到實處,就避免了爆發點。 北威州疫情的發端也是上千人的室內聚會,如果這些社交活動都取消了,就沒有爆發點。
現在病人會來自哪裡?病人可能來自於某些工作場所,但是這些就不會出現像北威州的第一階段的爆發的病人。這個階段居家隔離輕症病人的做法跟美國、新加坡一致。我們現在不能預判的是德國現在到底有多少沒有症狀的病人。可能已經散佈在各個家庭,各個企業,這一點是不能預估的,所以我們就要開始看,這些病人到底來自於哪裡?我認為採取了相應措施以後出現大面積的爆發的概率比較小,但是現在病例數仍在增加。當後面的傳播的人數越來越多,我相信德國還會採取更加嚴格的隔離措施。
問:目前的歐洲,特別是德國北威州採取的這種防控措施,從我們的醫學原理上講,它是否科學、是否有效,或者是否真的是在對症下藥?
答: 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查一下北威州的疫情,截至昨天(16日)確診數是2744,而且最近還在增加。它的增幅都是每天同比大幅攀升。這個增幅比較快的原因,就是第一次爆發點以後,病人現在散落在各個地方。這個時候最關鍵的一個節點就是要採取隔離的措施,如果沒有隔離措施,如果不採取任何的隔離措施,後面日子會非常難過。
但是現在的隔離措施,北威州跟當時上海對比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們還在上班。就是人口之間的流動還存在,這是唯一的一個風險點。但是因為默克爾總理說了60%-70%的人都會感染這句話,事實上她把最壞的情況告訴了大家,整個德國已經引起了重視,也是因為講了這句話以後,現在採取的措施才能落地。
接下來,你是不是有潛在的病人,現在還分佈在各個地方,就取決於第一,我們在工作的環節當中,我們是不是真正的貫徹隔離措施,比如說德國或者英國,年輕人下班以後,有沒有跟往常一樣到酒吧去喝幾杯,聚會。第二,上班的時候,大家的社交距離,大家都知道這件事後,社交活動也會有所減少接觸。那麼這種情況下面,我認為這種隔離是有效果的。
現在發病的這些病人都是前面感染的,這兩天增加的病人都是在措施採取之前已經感染的。所以要看採取措施14天以後,它的增速,傳播速度。按照現在感染的人數,你不能去預測今天採取的措施有沒有效,採取的措施對發病率的影響是滯後的,滯後的時間點就是14天。如果14天以後效果不好,德國得提高對應的等級。如果應對等級不加大,你接下去德國也會面臨一個問題,重症病人會增加,重症病人再增加以後,醫院可能就應付不了。它的極限是什麼?像呼吸機資源的配置可能也會受到影響。但是我就相信德國羅伯特? 科赫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每天都在做監測,如果監測到的數據與防控等級不對應的話,他們一定會採取更為積極的手段。
問:德國目前的醫療衛生系統能夠應付新冠肺炎的這種蔓延的趨勢嗎?按照目前的這種防控方略和增長幅度看,會不會出現超載?
答: 來這里之前,我做了一些對重症病人的救治醫療數據的初步收集,重症病人的數量跟床位數的相關性。就是說德國現在是不是有足夠的病床數提供給重症的病人,也就是前面提到,80%的人事實上根本不需要住院,在家裡隔離。我們最擔心的是重症病人不能住院。我這裡比較了一些相關數據。就目前患病人數,德國的床位冗餘度還是比較大的。
那麼,什麼時候需要做出調整?如果病例數大量增加,預計冗餘可能會被消耗掉,這時就得採取更加強勢的防控策略。
問:德國現在對檢測採取了非常嚴格謹慎的方式,為什麼在檢測問題上採取目前的這種做法?會不會因為控制檢測範圍,或者沒有放開檢測的力度而使更多的潛在的病患依然在水下?
答: 關於新冠肺炎的檢測,國內也不是一發燒,到醫院就給你檢測新冠肺炎,不是這樣的,除非是來自疫區的人,或者有聚集性發病的患者。 上海也只對特殊人群測,即高危的人群,我們定義為疑似人群。我們在上海只對疫區過來的人,比如對現在國外發病率特別高的地區來的航班進行檢測。原來武漢病人很多的時候,我們只對武漢過來的人進行檢測,並不是對所有的發燒的人進行檢測。 對所有發燒的人進行檢測,在醫療資源上是個巨大的浪費 ,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檢測有時候會產生假陽性,你認為是的,但是可能不是的。假陽性對人也是一個傷害。第三點,在國內我們是應收盡收,早在檢測陽性之前就開始對疑似病人進行隔離了,所以在國內只是對疑似病例做檢測。任何一個人跑到醫院說,我發燒了,我要做新冠肺炎的檢測,實際上是沒有的。
所以中國也不是每個人都過來檢測的。問題在哪裡呢?如果對想做的人都進行檢測,費用是很貴的。如果所有人有事沒事都去測一次,就會發生醫療資源擠兌。1萬個人去檢測當中有100個人是重症的,這100個人就可能看不上病。所以我闡明兩點,第一點,在中國不是說發燒就給檢測,這是不實信息。中國祇對有病例高發區來的人檢測。如果是跟病人有密切接觸的,直接就隔離觀察了。德國的隔離跟中國的隔離也不一樣。中國的隔離是集中隔離,德國的隔離是居家隔離。如果每個人大家有一點點傷風感冒就去檢測,掛號、預約、看門診,或者到急診直接去排隊,急診間就已經要排4個小時了。
北威州現在有約1791萬人,到今天確診病例約為萬分之一。但這個季節發燒的人是很多的,所以就意味著大量的檢測是沒有意義的。你叫醫保怎麼給你支付?這個錢很貴的。大量的人去醫院諮詢排隊,然後真正重病的人檢測不到了。 重症病人檢測不到,病情又很重,勢必要滯留在急診間,然後會造成什麼呢?急診間內的傳播、醫務人員的傳播,那就不得了了。
問:德國目前採取的方式是確診的輕症患者居家隔離,北威州不少留學人員都是合租,所以對此問題特別關注。請問德國的這種居家隔離方式科學、合理嗎?會不會帶來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蔓延和擴散?
答: 這個得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這樣的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療?我明確地告訴你,這種輕症病人,早期的治療價值不大的,因為在現有藥物中並沒有一個藥物能一吃就好。事實上大多數(80%)的輕症的病人是自己康復,可以在家隔離,那麼空出來的床位留給誰?留給重症的病人!
輕症患者是居家隔離,還是在醫院隔離,這是一個分歧點。有一個問題,如果都在醫院隔離,醫院有這麼多床位嗎?沒有!
沒有這麼多床位,那居家隔離會不會引發更大的疫情呢?
那就看居家隔離做得好還是不好;如果是非常有效的居家隔離,就是有效果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很多跟患者住在一起的人,等到確診的時候,那些人事實上已經跟他接觸了,甚至已經感染上了,那他在家多待一天、少待一天,有什麼區別呢?
中國為什麼不居家隔離?如果採取居家隔離,我就明確告訴你,有些居家隔離如果不成功的,後面就會出來新的病人。出了新的病人,如果是輕症的,問題還不大;如果重症的就要送到醫院去救治了。所以只要居家隔離的成功率能夠到達一定的程度,才可以作為必然之選。中國人口多,人均住的地方太小,居家隔離,造成中國家庭內的傳播人數就會非常大,這個人數不下來,中國的疫情就不能按所希望地那樣在2至4個月內結束。
所以這種情況居家隔離方案在德國可能是合理的,德國政府也可能會隨之改變,比如說採取建設集中隔離點的方法等。
問:合租的留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進行有效的防控,包括共用廚房、公用衛生間等等?如果一旦有疑似症狀,怎麼辦?
答: 這種情況下我們說沒有最好的辦法,只有更好的辦法。為什麼說沒有最好的辦法?因為條件所限,所以說沒有更好的辦法。
說到合租,自然是有條件單獨居住,風險會小很多,如果做不到,那就要降低跟他人的社交距離,不在一起吃飯就可以降低風險;合租是否有風險,與共用廚房沒有關係,共用衛生間也沒有關係。你只要保持好個人的衛生,手經常洗,錯開使用廚房,衣服洗好了有烘乾,就沒有問題了。烘乾是最好的滅菌方式。
問:最近聽說一些中藥是有療效的,德國能不能特事特辦,在非常時期允許進口中藥?
答: 事實上關於中藥在德國的廣泛使用,一般是要遵循一個對等的原則。 今天德國對我們的中藥,就像我們對進口它的西藥一樣。在歐洲,包括德國對中藥進口是有嚴格的管制的,就是要對藥品進行嚴格的檢測。截止目前很多中藥都不在它允許進口的範圍。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大批量的中藥進到德國來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問:為什麼目前德國沒有倡議普通人戴口罩?
答: 普通人戴口罩到底有沒有效?肯定是有效。如果沒有效,為什麼醫生要戴口罩呢?
第一就是感染風險的問題。感染是與我們所有人都相關的事情,做不做防護與你的感染風險有直接關係。如果感染風險大,我們都要做防護、戴口罩;如果感染風險小,就需要評估戴與不戴口罩的利弊有哪些。
歐洲人平時從來不戴口罩,但在日本和中國香港,即使平時不生病,街頭也有很多人經常戴口罩,這是習慣。如果今天在德國,滿大街的人都戴口罩,會讓人覺得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樣,對普通人的精神會造成極大的壓力。因此,決定民眾是否戴口罩,就需要判斷戴與不戴口罩的利弊。好處足夠大,才需要戴口罩;好處不夠大,就如我前面所講,戴口罩是為了防止別人傳染給你,而別人傳染給你的概率極小,讓整個城市的人都戴口罩,無非就是防止病毒傳染給你的這一點概率,那麼還是否需要戴口罩呢?
如果有感染症狀了,應該馬上戴口罩,在家裡也應戴口罩,因為呼出的唾液中有可能存在病毒。此時戴口罩,防護效率就很高,戴口罩可以預防自己將病毒傳染給別人。
第二就是醫生為什麼戴口罩?如果我今天在歐洲接診的不是新冠肺炎患者,戴普通口罩和N95口罩的防護效率是同樣的,就不需要戴N95口罩。但是面對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需要戴N95口罩,因為風險增加。比如你走在馬路上,接觸一萬人當中可能只有一位新冠肺炎的患者,這麼低的概率,即使你接觸了這一萬人,與新冠肺炎患者面對面說話的機率還是較小。對於這樣防護效率極低的措施,代價是讓整個城市的人都戴口罩,歐洲人就無法接受了。
為什麼中國人就可以接受呢?
原因之一就是亞洲人,比如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的民眾本來就習慣戴口罩。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多處於潛伏期的感染者,佩戴口罩就不會傳染給別人,防護效率很高。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什麼呢?
中國希望能夠把風險降到最低,如果大家戴口罩沒有覺得不舒服,此時就戴口罩,沒什麼病人之時,就摘口罩。新加坡就不戴口罩,因為新加坡認為相較於全國700萬人口,感染者只有幾百人,發病率與德國一樣,因此新加坡不戴口罩。進行評估之後,才決定戴與不戴。
無論是防護他人傳染給自己還是防止自己外傳,可以肯定的是戴口罩還是有效的,無非是防護的效率和習慣問題。
問:那我們中國人在這裡要戴口罩嗎?
答: 我認為戴口罩有作用,但在低發病率地區,它的保護作用是被大家高估的。戴口罩能夠解決的事,還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解決。 第一,如果疫情發展很快,感染人數增多,此時戴口罩的防護效率就會提高。第二,按照目前德國的情況,一定要保持社交距離。如果上下學可以錯峰搭乘公交,或騎車上學;在工作環境中,講話保持一定間隔距離,可以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的問題就不當面接觸。第三,德國民眾本來也沒有佩戴口罩的習慣,建議大家不要試圖去改變他們的觀念。第四,我們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積極預防。比如華人圈內有人群體活動不戴口罩,吃飯的時候距離較近,還要抱怨德國人不戴口罩。與其去說服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讓大家戴口罩,還不如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德國人民的想法,他們的想法是有他們的道理的。在德國按照德國的做法去做,如果不認同德國的做法,可以從改變自己的行為做起,比如減少社交,增加交往距離,錯峰採購等等。
“冬將盡,春可期,山河無恙,人間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