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數據為何不是政府負責而由霍普金斯大學發布?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1日11時,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數超27.5萬。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多數國家每日對外通報新增病例和累計病例,數據統計與發布基本由政府下屬部門負責。以下為美洲、歐洲、亞洲、非洲部分國家負責新冠肺炎數據發布的部門或官員。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媒體、機構通過各州疫情數據計算
巴西:衛生部
法國:衛生部下屬衛生總署署長熱羅姆·薩洛蒙
意大利:民事保護部門負責人、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專員博雷利
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
西班牙:衛生部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
日本:厚生勞動省和各地方自治團體
南非:衛生部
就美國而言,疾控中心(CDC)和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未承擔發布全國新冠肺炎病例權威數據的任務。而目前,包括美國本土媒體在內的多國媒體在報導美國新冠疫情時,大多引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網站公佈的實時數據。原因何在?
美國疾控:以各州數據為準,週末休息
美國疾控中心網站3月3日發布消息稱,停止公佈檢測人數等相關數據,理由是隨著各州檢測數量的增加,這些數據由各州自行統計,全國數據不具有代表性。美國網民議論紛紛,出現一些不滿的聲音。
美國網友回复CDC :你們雇了幾千個博士,卻告訴我他們不能把數字加在一起?推特截圖
美國疾控中心從1月21日開始一直在統計病例數和死亡人數,不過數據更新滯後。以當地時間3月10日為例,自1月就自行建立新冠肺炎數據庫的《紐約時報》當天報導,美國的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1000例。同日,CNN、CBS等多家美媒通過自行計算各州數據或參照霍普金斯數據,均報導了病例破千的消息。而美國疾控中心10日的數據發布顯示,美國累計病例為647例。
3月10日,《紐約時報》和美國疾控中心報導的累計病例數。手機截屏
美國疾控中心網站的新冠肺炎疫情頁面上標註:該頁面從周一中午至週五定期更新,顯示的數據為截至前一天下午4時的統計結果。另外還有文字提示:CDC與各州和地方的公共衛生部門報告的病例存在差異,各州通報的病例為最新數據。
也就是說,美國疾控週末兩天停止公佈病例數據,不保證公佈的數據為最新數據。
再來看美國公共衛生與服務部,官網介紹該部門的職能是保護所有美國人的健康,提供有效的健康服務,並促進醫學、公共衛生和社會服務的進步。目前,該網站首頁醒目地顯示新冠病毒的專題頁面,不過點擊之後,直接跳轉到了疾控中心網站。
美國公共衛生與服務部網站首頁。屏幕截圖
至於美國公共衛生與服務部對全國病例的監測工具,《紐約時報》的攝影圖片顯示,該部門成立的“新冠病毒行動中心”大屏上顯示的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數據。
為何霍普金斯數據受到青睞?
記者梳理髮現,美國媒體中,《紐約時報》建立了數據庫自行統計新冠肺炎數據,CNN根據美國各州和地方數據進行匯總。如美聯社、今日美國網站、《國會山報》、CBS等媒體均參照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數據。
霍普金斯大學是一所主校區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研究型私立大學,是美國第一所研究性大學。1月22日,該校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製作了“全球新冠病毒擴散地圖”,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控中心、Worldometers.info網站、BNO通訊社以及各國政府和衛生部門,將疫情通過可視化方式向公眾展示。
北京時間3月20日下午4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數據。圖/霍普金斯網站
據霍普金斯疫情地圖網頁介紹,1月22日至31日,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收集完全靠手動進行,每天早晚分別公佈一次。隨著疫情發展,手動更新是不可持續的,於是從2月1日開始採用半自動化的實時數據流。
在疫情地圖上,不同國家可查看的分支數據不盡相同,例如中國的數據可細分至每個省份,美國的數據細分至每個州,其他大部分國家可顯示全國累計病例、死亡病例、治愈病例。
統計全球新冠病例數據的機構和網站如此之多,為什麼霍普金斯的數據更受青睞?
由牛津大學創立的“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網站解釋,他們在監測全球各國新冠疫情數據時,最初參照3個數據源:世衛組織、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以及霍普金斯大學。目前他們已經放棄從世衛組織獲取數據,一方面是因為世衛在3月18日修改了每日統計截止時間,另一方面在於其數據庫曾出現過錯誤。
美國新冠肺炎病例數量變化趨勢。圖/Our World in Data
“用數據看世界”的研究顯示,就美國初期的病例統計而言,世衛組織、歐洲疾控以及霍普金斯的數據幾乎是一致的,從3月10日開始,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明顯高於其他兩者,原因在於他們參考了“推定陽性病例”的估算,這一項數據是指由州或地方實驗室確認的病例,但未經國家疾控中心證實。而美國疾控中心已經明確指出,各州的病例報告是最新數據。因此,霍普金斯數據更新相對而言更加及時。
美國疾控中心在疫情中表現如何?
自從美國暴發新冠疫情以來,多少人能獲得檢測一直是被美國公眾和媒體質疑的焦點。《紐約時報》曾在報導中發出“靈魂拷問”:“世界上醫學最發達的國家,怎麼會在診斷新冠病毒感染上舉步維艱呢?更多的美國人為何不能早點接受檢測?現在到底有多少美國人攜帶新冠病毒?”
《國會山報》指出,美國疾控中心、衛生部官員多次發布互相矛盾的信息,使人們無法獲知真實疫情。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在3月12日的聽證會上直言,“這是一次失敗,我們承認吧。”
3月13日一早,特朗普在推特“炮轟”CDC:“數十年來,美國疾控中心一直在審視、研究其檢測系統,但卻什麼也沒做。在面對大規模流行病時,它一直反應不足,還慢。他們甚至還希望全球大流行永遠不發生。奧巴馬總統以前做了些改變,但只是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特朗普發推特批判CDC。推特截圖
特朗普還在推特上以H1N1流感疫情為例,稱疾控中心在應對H1N1流感時就是“一場大規模的災難,造成數千人死亡,至今未解決檢測問題。”
據《華盛頓時報》報導,美國共和黨議員認為,CDC面對新冠疫情應對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特朗普政府大幅削減了該機構的預算。今年2月10日白宮發布的2021年預算草案中,CDC的預算削減了12億美元。
美國《福布斯》雜誌評論指出,美國在軍事開支上毫不吝惜,2020財年的國防支出達到7380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長約2.8%。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衛生領域的投入遠遠不足,這包括對CDC及其下屬機構的投入。
3月早些時候,特朗普已經簽署了一項83億美元的法案,幫助疾控中心等機構應對疫情,並支持疫苗研發以及醫療用品的分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