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周民團隊研製一款微納機器人可通過光合作用靶向治療腫瘤
微納機器人指的是尺度介於微納米級別,可以對微納空間進行精細操作的機器人。由於其具有靈活運動、精確靶向、藥物運輸等能力,在疾病診斷治療、靶向遞送、無創手術等生物醫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現階段針對微納機器人的有關研究大多聚焦在體外,在體內治療應用的更多預期功能仍具極大挑戰性。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研究員團隊研製出一款微納機器人,通過以微藻作為活體支架,“穿上”磁性塗層外衣,靶向輸送至腫瘤組織,成功改善腫瘤乏氧微環境並有效實現磁共振、熒光、光聲三模態醫學影像導航下的腫瘤診斷與治療。這項研究被刊登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並被遴選為當期封面。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交叉學科直博生鐘丹妮,論文通訊作者為周民研究員。
光合作用解決供氧不足
在腫瘤治療中,為何需要微納機器人靶向提供氧氣呢?這是因為腫瘤細胞在快速增殖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氣,導致腫瘤組織內部存在缺氧微環境,這成為眾多腫瘤治療方法出現耐受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臨床腫瘤治療採用的放療和光動力治療中,患者通過高壓氧倉吸氧來解決腫瘤內部氧氣不足的問題。但這種方法往往收效甚微,並不能達到靶向供氧到腫瘤部位,難以提高療效。
微納機器人通過光合作用提高腫瘤氧氣濃度
螺旋藻,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微藻,作為水生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那麼如何將該微藻送進腫瘤?課題組提出將超順磁性的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通過浸塗工藝,均勻塗層至微藻表面。磁性工程化的微藻在外部磁場控制下,能夠定向運動至腫瘤。
增強放療/光動力協同治療抑制腫瘤生長並可降解
“研究的創新性在於無機和有機的微納體,選擇性把藥物輸送到腫瘤缺氧部位。”周民介紹,他們所研製的微納機器人是一種光合生物雜交體系統,這個系統既保持了微藻高效的產氧活性,還兼有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的定向磁驅能力。在具體治療中,通過體外交變磁場將微納機器人靶向運送並積累至腫瘤,通過體外光照,由光合作用原位產生氧氣來減輕腫瘤內部乏氧程度,從而提高放射療法的效率。“在小鼠的原位乳腺癌模型中,增強的聯合治療展現了明顯的腫瘤生長抑製作用。”
葉綠素:一面照出腫瘤變化的鏡子
光合生物雜交微納泳體系統不僅對於放療具有積極作用,而且經過射線處理後釋放的葉綠素能作為光敏劑,產生具有細胞毒性的活性氧可殺死腫瘤細胞,實現協同光動力治療。“正常的光動力治療需要氧氣和活性氧才能順利開展,目前的微納機器人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兩個需求。”
此外,微藻中含有的大量葉綠素,也具有的天然熒光和光聲成像功能,可無創性地監測腫瘤治療情況和腫瘤微環境變化。“藥物遇到熒光,就能表達出來。葉綠素是一面鏡子能夠找出來它。”
基於葉綠素的治療及成像功能
這項研究持續了三年,周民表示,最早關注到微藻是源於一次海洋學院會議,和藻類研究的朋友聊天時受到啟發。面對未來的應用前景,周民說:“該微納泳體本質作為天然生物能夠在體內得到有效降解,為生物雜化材料應用在靶向遞送和體內生物醫學中提供了轉化前景。”
據了解,研究工作得到了浙江大學眼科中心、浙江大學交叉學科項目、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惡性腫瘤預警與乾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的大力支持,該研究也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