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跨職業復工:教師變主播Tony成外賣小哥
近日,美國五大科技公司都要求員工在家辦公,谷歌更是將遠程辦公範圍擴大至北美、歐洲、中東和非洲。這場肺炎自春節席捲而來,讓原本大多初七復工的職場者們,紛紛接收到公司下發的即時通知,被告知假期延長。如果一開始,大家對突然延長的假期還有種莫名興奮,而現在,可能只剩焦慮了。
原標題疫情下復工的人怎樣了?Tony老師變外賣小哥打破職業天花板不是夢
來源 獵云網
作者周曉莉
全民宅家,也讓很多人關心起中國經濟的走勢。疫情下,工作還是要穩步推進。於是,截止今天,除已經正常回公司復工的企業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仍舊實行在家辦公。而疫情期間,有關復工、職業的話題熱度也一直居高不下。
據領英統計的一組數據,疫情下有7成職場人表示自身職業發展遭受了影響。最普遍的影響方式是因整體行業受損,導致個人職業發展方向不明(44%);其次是削減薪資福利(35%);第三是工作量驟減及晉昇機會受阻(25%);最為嚴重的裁員和失去工作機會比例也達到了14%。行業洗牌、公司變動以及辦公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對職場人職業發展產生著直接影響。
在豆瓣上,也有關於疫情對你所在的行業或工作的影響話題,高達1500多萬次瀏覽。有很多不同行業的人在上面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你大致翻一翻就會發現,今年有多難。
豆瓣關於疫情對行業和工作影響的話題瀏覽達千萬次
今天我們聊聊那些復工的人,他們怎麼樣了?
咖啡不是剛需,疫情下只做外賣不過是杯水車薪
講述人:重慶RandBCafe店長
我們是在2019年7月份才開業的咖啡店,算起來也就營業了小半年。我們開這家咖啡館的初衷,是想做成讓人感到溫馨舒適的社區咖啡館,剛好我們的店也並非開在鬧市商圈,而是開在社區街道,環境帶來的安寧,讓我們更願意傾注時間出品一杯好咖啡。
開業這半年來,我們對咖啡店用心經營,再加上店內環境符合年輕人的喜好,讓我們的小店慢慢開始積累了人氣。眼看著店正在朝好的方向駛去,哪曉得2020年剛大年初二,我們就收到街道辦事處的通知,因對冠狀病毒的防控暫時不能營業,我們也配合疫情選擇閉店,然後,就一直閉到3月份。
3月3號,我們總算得到街道辦事處的通知,可以復工,但只能以外賣形式。雖然還不能全面恢復店裡生意,但外賣總比現在幹耗著強。畢竟這段日子,我們的房租水電等開銷都還在消耗。我們一開始有在微信聯絡房東提減免房租的訴求,但沒有答复。因為我們這裡整條街道的租鋪屬於同一個房東,這次疫情商舖都開不了工,遭受了很大損失,後面大家就聯合一起同房東協商,現在房東同意給減免了一個月房租。
閉店這段時間賺不到錢,2月10號之前,員工工資照常,但從2.10以後,由於那段時間確實也沒上班,加之疫情影響,也只能按重慶最低標準的工資進行發放,但有生活補貼。慶幸的是員工能夠體諒我們,非常感謝他們。
店里首先恢復外賣生意,兩個員工已經復工,介於店內不能堂食,只做外賣的話人手足矣。我們前幾天剛去街道辦提交了復工手續,現在也就做了一周左右的外賣,客單量也就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一天僅有零星幾單,大部分還是老客戶上門自提。
畢竟不是星巴克或瑞幸那種連鎖品牌,有大量的客源。我們這種獨立咖啡館,本身最大的客源基本來自附近的上班族和住戶,但在疫情下,咖啡不像食物有很強的剛需,外賣的自救對於咖啡行業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
RandBCafe於近日恢復了外賣生意
其實重慶一些生意比較好的獨立咖啡館,因為在春節前囤了很多咖啡豆和其他材料,疫情下不能營業沒有客人,為了不浪費這批豆子,也只能趁它在最佳賞味期間製作成更容易保存的掛耳,送一些給朋友或是老顧客。賠也認了,都是沒辦法的事。
咖啡店還好一些,我丈母娘開的中餐館才叫一個慘。按以往飯店會是春節最賺錢的,但疫情下所有聚會團餐取消。僅僅大年30到初五6天的時間裡,每天差不多都有60桌取消預訂,初二的時候飯店已經選擇閉店不做任何接待。唉,這次對餐飲業的打擊太大了。
疫情期間做了一個月飯,心情起起伏伏猶如過山車
講述人:某互聯網大廠程序員
我叫吳越,今年29歲,現在是北京某互聯網大廠的一名後端開發工程師。這次疫情,讓很多人只能被迫在家辦公,其他行業我不好說,但我覺得疫情對互聯網公司的影響相對可控,主要互聯網公司本來的工作內容也大多依靠電腦完成。
做這一行,工作強度大時間長,加班什麼的更是家常便飯。也正因如此,效率是大家更看重的,所以有些互聯網公司會有就近房補,也是為了節省通勤時間。
我早前有在美國待過四年的一段經歷,上了一年半的研究生,剩下兩年半的時間在Sony工作,對於遠程辦公還算適應。相比國內,美國的遠程辦公已經非常成熟,美國很多科技公司都採用遠程辦公的方式,自由度還是很OK的。
這次中國很多企業也都採用遠程辦公的方式進行協同工作,唯一不同的是,今年疫情來的突然,這次在家辦公也屬於“偶發事件”,更多的是一種迫於無奈之舉。
但於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遠程辦公有很大優勢。比如減少了通勤時間,原本我上下班路上就要花費兩個小時,而現在這兩個小時完全可以節省下來提前進入工作狀態,還可以看一些技術類的公眾號或書籍,時間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我平時傾向於看阿里技術,美團技術團隊這種,也會看一些私有的公共號比如ImportNew,架構師之路,Java後端技術,Python愛好者社區,InfoQ這種。
也有了時間讀和我職業相關的書,偏向於後端服務類書籍,像是Docker,MQ,緩存,分佈式架構,網絡編程這種領域的數據等。這段時間的好處是,可以集中去汲取一些精神養分,疫情面前,很多事情變得不可控,但唯一可控的或許就是把把自己的事情規劃好,專注做事。
吳越在家辦公期間的工位
這陣子思考的東西多了,也會考慮要不要培養一個能夠賺錢的副業或兼職,都說程序員35歲是一個分水嶺,我雖然還沒到,但是人總要有憂慮意識。做技術的要時刻補給新知識,慢一點真的就會面臨淘汰。從我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講,想一直能夠深耕在技術領域,未來希望做一名優秀的架構師。
個人感覺這次互聯網遠程辦公收益應該還蠻大的,因為和之前的工作性質一樣,大家能習慣每天自覺去完成手頭工作任務,其實互聯網行業還挺有助於對自律培養的。同時因為公司技術給到蠻好的支持,工作交流通過內部的溝通軟件電話文字也能夠很順暢,多人會議也支持的比較好。
總而言之這次經歷挺難忘的,第一次感受到技術帶來的優勢。疫情結束後我覺得遠程辦公應該會作為一個工作選項,對於有臨時事情特殊需求的員工可以使用。
另外這次疫情有種“全民變大廚”的感覺,平時工作忙也沒時間做飯,現在我已經連續做飯一個月了,從最開始的瞎鼓搗,到有熱情去研究一些創新菜,再到現在又做膩了,感覺像是過山車般大起大落。
好的一點是我平時下班比較晚,基本是早10晚10,到家通常都晚上11點,和老婆也就晚上到家待1-2小時。這次疫情兩個人都在家辦公,相處時間多了也能相互體諒,一個月也沒吵過架,過得還是很和諧開心的。
春節過後6個人的創業公司,一下走了三
講述人:自主創業珠寶博主
我叫一馳,今年30歲,目前是一位珠寶VLOG創作博主。我是在2019年從VLOG博主轉型成珠寶種草博主的,一是我們家裡是做珠寶零售的,是中國百強金店;另外我本身會視頻剪輯之前也一直在拍攝VLOG,就想何不把它變成珠寶種草,現在VLOG博主大多拍攝的是美妝服飾類,珠寶垂直類賬號還比較少,也是我想要做這個的契機。
一馳在工作台為拍攝VLOG做準備
我在美國讀的大學和碩士,在美10年,2017 年在北京成立我自己的工作室,主營品牌諮詢,廣告創意。2019年拍過一些人物型的短視頻紀錄片。今年對於我來講,尤其艱難。像我這種小的創業公司,業務本身不多,人員也少,我們本來有6個成員,疫情下,接不到活的情況下房租水電硬性大頭還再支出。
本來春節前有兩個年框項目,公司上下都盼著年後復工和甲方簽合同,但受疫情影響,年前談妥的項目都黃了。受現金流的影響,一下子壓力很大,我也只能把工資折半來應對“寒冬”。
後面3個人提出離職,其實我能理解,北京房租生活壓力大,工資折半對大家來講難上加難。大家提出離職後,我和他們講,以後有好的項目還是希望找他們一起合作,畢竟都是彼此信任的伙伴一起工作也都有了默契。
剩下的三個,其實包括了我和我妻子,另外一個員工疫情期間還生病了,所以公司大部分事宜是由我妻子抗了下來。這期間她給了我很大幫襯,既要管理公司的財務、合同、法務這些,又要幫我拍攝、還要擔任我的造型師、化妝師、以及廚師。
我妻子從事的是電影製片,疫情下影視、文化行業只有更慘,其實這一行特別脆弱,很大程度依賴國運和環境。像是國泰民安時大家看《戰狼》,瘟疫肆虐下誰還會看那些,看的都是《新冠肺炎》紀錄片。
我妻子本來年前見了一個製片公司,她打算擔任一個長期製片人的職位,原本按既定節奏,1月31號就能順利入職,然後突然趕上了疫情,那邊的CEO很遺憾的給她說這種情況下也只能暫緩,我妻子表示理解。
她的圈子裡,很多做影視相關的人,比如製片人導演、助理什麼的現在都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做飯了,電影行業有太多人根本就復不了工。
像是劇組基本都處於停滯狀態,我妻子朋友在橫店的劇組,因為疫情突然,很多東西根本來不及撤棚,到現在全組還滯留在橫店,也開不了工,只能在當地隔離。
還有武漢的劇組,更是趕上了這次疫情的中心軸,畢竟武漢封城了,也只能被迫滯留。前些天網上比較火的關於武漢的幾組空鏡素材,就是我妻子朋友的那個劇組拍攝的。大家現在既然走也走不了,乾脆就用自己擅長的東西做點事情。
疫情間我也在自我反思,作為像我們這樣的小規模創業者,目前可謂困難重重,人員流動也比較大。但這些天我想通了一件事,曾經我們團隊6個人做的事,現在我和我妻子兩個人似乎也能扛下來,雖然個中艱辛自己知。像以前我們有策劃、美術、拍攝剪輯,他們離職後,我也只能把這些活都攬了。
疫情前,一馳的工作團隊成員
我目前每週都需要去公司拍攝,這個還相對簡單,其實難的全在後期上,像是後期剪輯、加字幕、找音樂都是我一個人來完成,並且還要根據不同的APP使用場景做差異化處理,像抖音、小紅書是豎屏習慣,B站、知乎又是橫屏習慣,這些都要考慮。
這些天我也在思索生產效率概念,為何以前我們6個人做事還會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會對自己有新的反思,比如疫情結束後,是不是部分業務可以採取兼職或外包形式。以及這次疫情讓我看到,對於小公司來講,你的執行性業務扎不紮實,這個非常關鍵。
現在我拍攝珠寶類視頻,有些珠寶廠商或企業看見,也會來找我拍一些珠寶類的測評視頻。我最近都在線上學習珠寶課程,怎麼講,我深知做視頻並不容易,這本身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沈淀,像是李佳琦做到這麼好,這並不是偶發事件,前提是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春節期間團隊4天上線了公益項目,疫情下對聰明的企業來說是機遇
講述人:天津雲頂雲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
我叫黃軍雷,是一名IT從業者同時也是創業者。春節期間,我和我的團隊用最快的時間完成了一次公益項目上線。當時我們接到了合作夥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電話,他們決定將旗下的《新概念英語》免費向社會開放,希望我們給予技術支持能儘早上線,讓廣大學生在疫情期間依然能學到知識。
在進行多方評估後,我們決定去完成這個公益項目上線。其實這期間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來自環境的挑戰,春節期間大家分散在各個城市,家裡的網絡也是參差不齊,以前走到彼此工位就能解決的事,現在就會麻煩許多。
像是項目拆分、任務分配、邏輯跟踪,問題處理等現在都得去摸索。說一個非常小的場景,我們在技術討論的時候,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白板,大家在上面畫一些業務分析、架構處理等,會非常直觀。現在雖然可以用畫圖軟件代替,但效率遠不是線下可以比的。
慶幸的是,我們團隊成員雖年輕,骨幹90後居多,核心為80後,但大家責任心都很強。這期間持續苦戰4天4夜,發布了7版迭代完善,釘釘會議達到30+次,項目參與同學20+名。配合非常默契,讓這次項目進行的很順利。
疫情期間,我個人的時間分配還是工作為主,其餘時間就是陪孩子以及自我學習。通常是早上7點起床,1小時健身時間,接著吃完早飯就開始工作。
我們從2月1號開始線上辦公,雖還沒正式複工,但已經開始進入到工作狀態。線上辦公以後,每天早上9點準時的線上視頻會議,討論今天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制定目標;到下午5點多是我們的晚會,來溝通當天的進展、碰到的問題以及應對方案;晚上9——11點之間,這兩個小時是我陪孩子的時間;之後自己再有1個小時自主處理些其他事情。
當下全國疫情已經進入下半場,我也已經回到公司復工。
黃軍雷在公司處理工作事務
我認為互聯網行業在這次疫情中,整體機遇大於挑戰,涵蓋生活及工作層面。比如生活上以前大家有很多需求出口,吃飯、娛樂、旅行等。但現在這個時間點突然發現,所有的出口都只能通過互聯網這一個渠道出去,大量的時間和流量都統一集中在互聯網上,也讓很多產品在這段時間內,得到很大化的滲透體驗。所以這個時候,非常考驗企業的反應機制。
拿我這邊一個小區舉例,典型的兩個企業反應機制不同決定了成敗。一個企業就是平常的小超市,在疫情中發現了商機,和物業建立聯繫通過微信群給小區住戶提供送菜服務,生意非常火;另一個在同一地段同一小區裡的蘇寧小店,本來有自己的App,也有送貨服務,但因為體制原因,讓它反應遲緩,前兩天發現已經撤店了。
其實有不少企業在疫情下反應是相對滯後的,只有無盡的等待,最後就變成等不下去了。
所以當流量集中在互聯網上,這裡面能催生巨大紅利,大家時間富餘之後,能夠體驗大量的產品。比如武漢的“火神山”,全國人民都在雲監工。其實每次重大的變革都會催生新機遇,03年非典雖還沒有現在的技術,但當時催生了電商行業像是淘寶,技術都是一點點迭代的。
而今年的疫情,讓免接觸技術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有些企業就做了非常好的廣告,比如瑞幸的無人貨架無人咖啡,還有的企業很聰明,做了很多送藥或送物資的樣機送到武漢去,如無人機、機器人等。雖然短期可能成不了一個消費習慣,但能讓大家看到一個比較成熟的應用場景。
一個技術最大的問題在於從0到1的時候,大家不理解它的價值,當把它放到更多的應用場景裡去,大家就理解。這次疫情有大量不成熟的技術,通過特定場景展示,再做完減法之後,反而覺得這個技術是有價值的。
另外這次疫情,出現全國幾億人在家辦公的奇觀,讓釘釘、騰訊會議等用戶激增。像我同時是釘釘和和企業微信的用戶,我發現疫情期間這兩款產品迭代非常快,企業微信幾乎天天在升級,前些天我看釘釘更新還略慢,但在競爭之下最近也頻繁更新,做了很多大版本的升級。所以在這段時間內,國內兩個SaaS巨頭做了快速的迭代。
拿我自己的領域來說,我認為對雲計算也是利好的消息。像是之前我要上線一個系統,很多企業都做出了一個快速響應,這個時候不管是採購服務器還是其他效率遠遠跟不上,就需要快速的基礎設施來支撐,雲計算就會非常適合,讓成本大幅度減少。疫情下大家都在縮減成本,現在能夠以租代購,也少了很多人力成本。
雲計算現在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每年的增長數據是遠超GDP,從我的技術路線來說,雲計算就是最好的行業。
結語
以上4名採訪者只是廣大復工中的滄海一粟,疫情下每個人對複工都有不同的感受。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體會到在家辦公,多少有種自由職業的意味,一切是否如你想像呢?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對自身定力強的人來說,在家辦公也能保證狀態在線,但同樣對部分人來說,在家辦公也受制與場地及瑣事干擾。
一直以來,中國對於彈性工作制的重視程度在全球範圍內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疫情期間加速了職場人對於彈性工作制的思考和探索。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超過六成職場人有遠程辦公的經歷,領英平台關於“遠程辦公”的搜索次數在過去2個月間增長了260%。
疫情也讓很多小企業遭遇頻臨破產的危機,於是用降薪、裁員等手段開源節流。這也讓很多職場人在這當下,重新考量起自身的職業規劃。
疫情延期復工或在家辦公期間,有超過六成職場人開展了或計劃開展副業和兼職,除增加收入的目的外,考慮到公司和崗位的不確定風險,為自身拓展更多元的職業選擇成為最重要的原因,比例高達56%。並且78%的人表示疫情結束後仍會在本職工作外繼續兼顧副業和兼職。領英機會信心指數更是顯示,亞太地區在全球範圍內零工經濟的發展最為旺盛,而中國高居全球第二的位置。
時至春分,疫情尚未全面結束,想要恢復到疫情前的辦公狀態,也還需要時間去調節。2020注定不平凡,在網上看到一個真實今年高考生的帖子寫著:生於非典,考於肺炎。無奈的2020屆高考生,不禁感到唏噓。
但反過來講,逆境總是比順境更促使人反思。這期間也讓很多人突破自身職業天花板,比如教師變主播,Tony老師變外賣小哥,全民成大廚,各路行業變微商等等。
大概不少人意識到,絕大多數人的工作可以被替代,工作沒有你照樣能開展。這個時候,我們多了與自己對話的時間,也會帶來頓悟和成長,這或許就是災難存在的意義。如此看來,或許會是塞翁失馬。
(應部分採訪者要求,本文吳越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