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2月收入普降洗牌信號顯現
疫情影響著快遞企業的運營業績,也考驗著其承運能力。2月,圓通、申通、韻達等快遞企業收入普遍降低,其中申通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近50%。與此同時,這些企業還承擔著防控物資免費寄遞的任務,國家郵政局的最新數據顯示,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承運、寄遞疫情防控物資累計13.1萬噸。在業內專家看來,在重重考驗下,2020年快遞行業可能迎來洗牌期。
收入普遍大幅下滑
3月19日,國內幾大上市快遞企業紛紛公佈2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簡報,從目前已公佈經營簡報的快遞企業數據來看,2月上市快遞產品收入、業務完成量、快遞產品單票收入普遍下降,除順豐外,圓通、申通、韻達同比均呈雙位數下滑。
具體來看,順豐2月營業收入為86.4億元,同比上漲77.3%;業務量為4.75億票,同比上漲118.89%;單票收入為18.19元,同比下降19.01%。在供應鏈業務方面,營業收入為3.69億元,同比上漲398.65%。
順豐解釋稱,2月速運物流及供應鏈收入同比增長,主要是由於今年與去年春節假期不在同一期間所致,因此本期具有更多業務總量。
相比之下,申通、圓通、韻達在疫情期間業務基本停滯。受此影響,申通2月快遞服務業務收入為4.69億元,同比下降47.66%;完成業務量1.58億票,同比下降37.26%。圓通2月快遞產品收入為6.45億元,同比下降35.69%;業務完成量為2.33億票,同比下降21.9%。韻達2月經營數據也呈下降趨勢,快遞收入為8.97億元,同比下降26.48%;完成業務量為2.97億票,同比下降13.41%。
對比上年同期營業收入數字可見,2019年2月順豐為下降16.62%,申通同比增長77.66%,圓通同比增長39.74%。不過,由於每年春節週期有所不同,因此數據可比性不強。僅從2020年數據來看,更多受疫情影響。由於順丰采取春節期間“不打烊”,業務量也出現翻倍。相比之下,“四通一達”企業則相較以往農曆日期,為保障疫情期間防護安全,推遲了復工週期,即便加上馳援疫區,業務量也略有下降。
不過,進入3月以來,除湖北地區外,“四通一達”等中國主要快遞公司全國快遞網點已經實現100%復工,郵政快遞行業復工率達92.5%,日均處理快遞量超去年同期。
承運救助物資考驗
一方面是疫情影響下業績下滑,另一方面,在國家郵政局的組織下,郵政、快遞企業承擔起為疫區寄遞應急救援物資和生活物資的服務工作,這也給物流企業的運輸能力增添了新的考驗。
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承運、寄遞疫情防控物資累計13.1萬噸、包裹1.98億件,發運車輛3.17萬輛次,貨運航班415架次。此外,截至3月17日,已累計為援鄂醫療隊免費寄遞物品7.54萬件。
實際上,自1月22日起,國內各大快遞企業接連開通各地馳援武漢救援物資的“綠色通道”,紛紛免費承運緊急救助物資。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轉好,完成援鄂任務的各省馳援湖北醫療隊於3月17日分批離開,從3月14日起,包括圓通在內的多家快遞企業就紛紛提出免費為援鄂醫護工作者寄送返程行李。
快遞專家趙小敏對此表示,“疫情防控物資僅為部分指定地區的運輸數據,實際物資運輸數據可能更多,且不少無法統計的物品可能沒有在數據中體現,如呼吸機等重量較大的物品。此外,口罩等成箱運輸的商品雖然重量較輕,但數量龐大。因此,快遞企業在疫情期間作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北京商報記者針對疫情期間業績表現及面對的壓力等問題嘗試採訪上述快遞企業,但對方均表示不便對此發聲。
大變局已經開始
“2月數據的情況說明,快遞行業的大變局已經開始,預計未來併購與重組將更為頻繁,行業出清會更加兇猛,產業資本進入的速度也將更快更狠。”趙小敏判斷稱。
具體來看,物流業上市公司A股四強數據顯示,順豐控股掌控了過去兩個月的市場,1月增速40%,2月增速近120%,再次超出市場預期。趙小敏認為,憑著良好口碑和關鍵時刻敢於捨棄的決斷力,在科技投入不斷加大和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的情況下,順豐在股價和市場上取得了“雙豐收”。
至於其他上市物流公司,韻達股份從年初至今,股價已下跌17%,領跌所有快遞股,2019年三季度至今,業績逐步回落,2020年1月增速連續下跌,面臨減持壓力;圓通速遞40天市值蒸發了130億元;申通快遞在2019年四季度表現不及預期,收購轉運資產並沒有徹底扭轉公司業績。對此,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般在此情形下,公司相關股東及員工持股減持行動也會隨時進行。在諸多考驗中,2020年快遞行業或將迎來洗牌。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此次2月數據側面體現出部分快遞企業的弊端,但主要下滑原因還是受到疫情影響,快遞行業此前仍未完全復工,這也是部分其他行業共同遇到的階段性問題。
不過,對於“2020年快遞行業的確可能迎來洗牌”,楊達卿認為,快遞企業確實存在不少變數。從電商層面來看,拼多多加速擴張成為快遞市場洗牌的隱形因素,美團等涉及同城配送的平台正通過短鍊和末端分流業務,從而影響快遞企業對同城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