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頭條的互動百科或被改名
在2017年的央視315晚會上,互動百科因醫療機構、醫療名人等詞條存在虛假宣傳,信息的準確性真假難辨,被點名批評為“最大虛假廣告垃圾站”。成立於2005年的互動百科,資歷比百度百科還老3年。在315晚會上,互動百科被披露只要花4800元,就可以開通“百科詞條認領”的服務,並杜撰並發布相關內容。
節目播出後不到半小時,北京海淀分局稽查大隊就對互動百科進行了實地調查。執法人員現場發現了技術服務合同,表明企業是通過付費形式在平台進行宣傳。
在經歷了315曝光的醜聞、業務屢次轉型之後,2019年這家號稱“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 ,被字節跳動全資收購。業內人士猜測,字節跳動入局搜索之後,“互動百科”可能易名更姓。
2016年掛牌新三板,盈利模式單一
互動百科於2016年掛牌新三板。2016年上半年,互動百科的收入為2900萬元,虧損了433萬元,負債2200萬元。
據“IPO最前線”報導,靠百科起家的互動百科一路發展並沒有太多起色,在移動互聯網爆發期,收入一直在四五千萬的量級徘徊。
當時的互動百科一百五十多員工中,有近一半銷售人員,並且它在研發上的投入很有限,研發投入佔總營收僅7%。相比之下,百度在2015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一百億人民幣。
2017年央視主要曝光的是互動百科在詞條編輯上向用戶收取費用,導致了大量虛假信息的問題。
究其本質,這是互動百科以廣告為主的盈利模單一造成的。而廣告除了詞條廣告,它還售賣詞王和定制產品。所謂詞條廣告,根據互動百科招股書的描述,“一般詞條廣告會以圖片及文字形式出現,完成對某類型詞條用戶的曝光,基本可以滿足客戶精準推廣的需求。
根據央視曝光,互動百科的詞條廣告直接把詞條賣給企業,可以任意編輯。互動百科這部分的收入在2015年上半年為320萬元,占到了總營收的14%。
曾叫板百度百科CEO怒斥百度壟斷遭遇敗訴
互動百科成立於2005年4月,當時的互動百科CEO潘海東一邊高舉“中國的Wikipedia”大旗的同時,另一邊摸索出可行的商業模式。而不久以後,百度也加入了戰場。
互動百科創始人潘海東
據36氪報導,當時的潘海東並沒有摸索出適合的商業模式,而百度作為PC互聯網時代無可爭議的流量入口,掌握著WiKi產品的分發大權。2008 年才正式上線的百度,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彎道超車。
2010年,互動百科CEO潘海東在微博發文《三問李彥宏》,怒斥“百度惡行”“打擊別人、成就自己”等詞彙。百度轉身便起訴潘海東誹謗,最終法庭裁決潘海東敗訴賠償12萬,要求其刪除微博文章,並對百度發表致歉聲明。
但是互動百科與百度的糾葛並未就此止步。2011年互動百科接連向國家工商總局提交針對百度的反壟斷調查申請書,向法院提交對百度的反不正當競爭訴訟。
當時潘海東的行為,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高級公關”,從量級上來說,互動百科與百度並不在同一水平,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當時的百度繼續高舉高打,搶占搜索的市場份額,互動百科則轉而嘗試轉型為“詞媒體”,並宣布與500 家媒體達成內容合作協議,為其提供互動百科內容,詞媒體的嘗試最終也無疾而終。
此後的互動百科在缺乏營收來源的情況下,將重心放在了銷售上——即販賣詞條就是一條能創造高額收入的渠道,其原本的搜索業務也逐漸被百度、360、搜狗超越。
直到2017年的315晚會上,互動百科被批“最大虛假廣告垃圾站”,這家互聯網搜索的元老級產品才重新回到公眾視野中。
公司賣身字節跳動,創始人退出
被315曝光之後,互動百科當年全年盈利大幅下滑至396 萬元,不足前一年的一半。其唯一支柱百科業務也幾乎失去了用戶的信任。
在2019年,快被遺忘的互動百科再次回到公眾視野中。
2019年8月,字節跳動宣布完成了對互動百科的全資收購。天眼查數據顯示,8月14日,互動百科創始人潘海東退出,新增法人股東為字節跳動投資實體北京量子躍動科技有限公司。
互動百科聲明
正如阿里旗下的神馬搜索、騰訊加持的搜狗搜索,互動百科由此成為了字節跳動佈局搜索業務的一顆重要棋子。
當擁有了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等重量級等流量入口後,互聯網紅利等增長空間已經捉襟見肘。據晚點LatePost 報導,張一鳴在內部講話中曾表示: “如果沒有搜索場景的拓展和優質內容,頭條的增長空間可能只剩4000萬DAU”。
如果說此前互動百科的《三問李彥宏》是“碰瓷式”的公關姿勢,而被今日頭條收購之後,就變成了頭條與百度之間的搜索角逐。
從2016年開始,百度和字節跳動就在信息流、廣告領域拼個你死我活。互動百科的內容累計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字節跳動在的不足。
今年3月,互動百科發佈公告,原互動百科網站用戶服務、百科商城都將下線。但是,換帥後的互動百科,真的能成為張一鳴口中“優質內容”的其中一塊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