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線下春招:被“剩下”的應屆生正在突圍
王奕新還未真正就業,就已經“失業”了。王奕新是北京一所雙非高校(非985、非211)應屆生,2019年秋招與一家連鎖酒店機構簽訂了工作協議,但在一月底被通知取消入職。同一周,王奕新所在的學校也發布了延遲開學和暫停春招現場各類招聘的信息。
沮喪、鬱悶、憤懣,說不清什麼感覺一股腦從她心裡冒了出來。如今,她只能寄望已經在線下“消失”的2020年春招。
春招為春季校園招聘,每年3月-5月舉行,一般規模遠小於秋招,它更像是一個“兜底”的存在,春招的主力軍是秋招未能獲得滿意工作機會和考公、考研失利的學生。
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各校線下春招無法進行,多個學校開始採用諸如:“空中宣講會、雙選會”等線上形式進行。然而,線上的方式打破了物理空間的分割,疊加上企業縮招和學生預期的變化,2020年春招就業形勢正在呈現分化的跡象。
北京一所211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採用線上招聘後,企業向其學校提供的就業崗位較2019年多了近三分之一,這些崗位大多數來自國企、央企等大型企業。但據其了解,一些雙非高校就業卻因為實習的中斷更加困難,市教委已向本市所有高校收集疫情對其畢業生就業帶來的影響、困難。
按照智聯招聘的數據,約4成企業表示會減少招聘規模及預算,在疫情后第一周招聘需求同比下降7成。
智聯招聘校園及國際業務事業部高級總監齊放的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國企和央企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但是中小民營企業會有一些預算上的縮減。按照行業,直播、在線教育、醫療等行業需求旺盛,交通運輸、餐飲、酒店等行業受到影響不小。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行業也在回暖。
政策層正在力保應屆生就業,包括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組織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國有、事業單位招聘等一系列措施不斷釋出。
齊放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大家都會有一些危機感,需要盡快找到給予自己安全感、保障的工作。”
被“剩下”的人
如果按照原來的就業計劃,王奕新應該在今年初八、初九進入到秋招應聘上的連鎖酒店接受崗前培訓,但現在王奕新只能呆在家裡。
7點半起床,8點戴口罩出門遛狗,吃早飯,然後打開電腦開始瀏覽信息。不能“瘋跑”出去的日子,王奕新用“熬”字形容。
王奕新的班級就業群里共有應屆生33名。其中絕大部分選擇了考研,還有一部分在秋招中已經簽訂工作協議,真正需要參加春招的則是考研失利或者和她一樣,因為一些原因“剩下”的人群。
王奕新說:“現在壓力最大的就是我們這些人,沒人能確定什麼時候可以開學,即便開學,也馬上面臨畢業,計劃全部打亂,找工作、實習都將受到很大影響”。
這種焦躁的情緒像絲線一樣蔓延著記憶,喚起王奕新有關於校園裡最普通的細節。比如,往年3月論文初稿已經提交,學校會安排幾次與導師面對面交流、修訂;校園裡植物吞吐綠芽,臨到15日校招開始,各種活動的舉辦熱鬧極了,找工作的學生三三兩兩結成群穿梭在操場、圖書館裡投遞簡歷。
王奕新說:“我現在無比想念校園最後的時光”。
2月1日,王奕新所在的學校提供三種線上招聘途徑——就業精準服務平台、就業指導中心服務號和針對不同專業的微信招聘群——正式開啟,輸入綁定賬號後,各種空中雙選會、招聘信息將在這些公眾號上集中展示。
現在,她每天能收到學校招聘群裡8-10條崗位推薦信息。花2個小時篩選瀏覽企業招聘,投遞不超過3份簡歷,再用4個小時間修改寫作論文一稿。
王奕新表示:“但這些並沒有實質用處。官網平台提供的企業招聘數量很多,多數和本專業關係不大,即便是班級群裡經過篩選後具有相關性的招聘信息,也只是轉發,並沒有特別有效的幫助”。
在這些日子的投遞簡歷中,王奕新反映她和她同學能收到的企業回音,寥寥無幾。
把春招搬到線上
王奕新學校所嘗試的線上春招是目前各個企業和高校普遍在進行的。
3月8日,寶潔春季招聘每個備戰群裡都有小秘書,忙碌地添加著申請面試的應屆生,5天后官方HR宣講會即將在線啟動。
在寶潔備戰2群裡,提供的福利包括企業的歷年面試資料、宣講會內容、流程以及各環節的準備建議。應屆生紛紛提出諸如“2017年的筆試資料在2019年已經發生變化”等問題。
在線小秘書處理問題這些問題直到晚上7點。
智聯招聘也調動了充足的技術人員,撲在了為企業提供線上全流程招聘服務產品當中,技術人員每天工作到半夜兩點,用齊放的話說是“真是全線在開動”。
同樣,各個高校的就業辦老師也正在將招聘從線下轉移至線上。今年,他們的工作強度遠高於往年。
北京一所211高校就業辦公室老師李偉告訴經濟觀察報,春招全部改為線上後,過去一段時間裡他基本每天都是抱著電腦過:“要對大批量的企業招聘進行受理、審批、編輯、再發布至學校就業指導官方公眾號上。”
這是一些細碎的工作,卻有著必不可少的工序。上午,他會把前一天編輯好的招聘信息進行匯總發布,下午再做第二天的招聘準備,這其中包括:參加空中宣講會、空中雙選會中企業的資質審批、提供的崗位與學校專業匹配度,以及與HR溝通接下來的活動怎麼搞?選擇哪個平台?什麼時間舉行等等。
除了這些,李偉還要對學生每天的就業問題,進行答疑。
李偉說:“線上春招是個新鮮東西,我們基本都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學生在網絡求職時,經常會問一些很具體的問題,需要提前準備什麼?有什麼技巧?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只能悄悄地打電話跟企業溝通,問明白”。
儘管如此,突破了空間、時間限制的空中招聘,仍然得到了李偉和其它就業辦老師的推崇:比如,極大的增加了企業招聘供給量,實現了跨地域人才招聘,外省市提供的招聘需求及機會不同程度得到了增長,再比如,有利於將高校與企業的招聘需求打通,使以往只在清北學生招聘的企業面向更多高校開放,學生的機會增多。
3月初,李偉的學校舉辦了第一場空中雙選會。這場雙選會上一共有120家單位參加。其中,央企、國企占到了60%,上市公司10幾家。即便是民營企業也是類似於京東這樣的頭部企業。
李偉認為,這樣的體量和企業質量是以前達不到的。
另一位高校就業辦工作人員印證了李偉的說法。去年,這所北京211高校線下春招一共有130家單位參與學校舉辦的雙選會,但今年的數量比去年同期高出了1/3,達到了180多家,崗位數量也由3000多增長至4000多,增長大部分來自以國企為主的大型企業。
在上述老師看來,線上企業招聘的數量和崗位,已經能夠成功對春招學員實現兜底任務。
刺猬CIWEI副總裁及全國企業服務負責人Vienna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往年這個時候,一個學校一天能辦幾十場宣講會,要想進好學校宣講,得提前一兩個月預約,學校也會進行篩選,但是現在搬到線上後,就沒有這個限制了。
從某種程度上,這樣的線上招聘會緩解了頭部高校的壓力,讓更多企業能夠便捷的接觸到這些學校的學生,但對普通類學校,並非都是有利因素。
上述高校就業辦工作人員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北京按片區將各校的招生就業辦老師納入群中,了解實時的就業情況,其中一些雙非學校已經反映了就業上的困難。
縮減的崗位
3月2日,何帆在他的朋友圈裡發了一條朋友圈:“ 華為、網易的Offer不再香甜,北大溜了一圈,發現清北人的女生就業越來越艱難。一個華為實習崗,清北好幾個女生在搶,大家的選擇似乎越來越少。”
何帆是人民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相較於王奕新,何帆算是幸運的一批人。早在去年秋招之前,已經簽訂了四川一家國有企業。
這條朋友圈,何帆是有感而發。在簽約戶,何帆曾協助過HR在京進行校園招聘。這幾天,他發現企業去年建的秋招群忽然熱鬧了起來,每天都有來自各地985應屆生詢問有沒有發出一面、二面的通知,這些詢問的學生中包括很多清北學生,而以往這家四川國企去這兩所高校招聘時,基本沒有學生理會。
何帆能感覺到企業在進行線上招聘時態度趨緊。以前現場最多一面、二面,或者再加一場群面。但現在公司改為線上面試後,HR把第一關,經理把二關,還有大領導把三關,層層把關後,多數也無疾而終。
何帆說:“一方面是,企業今年確實提供的招聘名額在減少。另一方面,線上面之後,HR會有很多顧慮,沒有直觀的感受,也不好作出評價”。
無論採用何種招聘形式,在疫情的衝擊之下,企業整體顯示出了更謹慎的態度。根據教育部數據,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總共874萬人,相比2019年增加40萬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
根據智聯招聘提供的春節求職數據調查,復工第一周(2月3日—2月7日),企業招聘需求同比下降七成,求職市場降溫明顯,平均每個招聘職位收到約8份簡歷。截至復工第五週(3月2日-3月6日),對比復工初期後升溫,仍有約4成企業表示會減少招聘規模及預算。
齊放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一方面在線教育、直播這類企業在疫情下需求旺盛,醫藥行業,或者俱備短期之內製作出疫情所需要的醫用資源製造行業確實在增長,房地產行業在回暖。但另一些行業還是受到了打擊,比如交通運輸、餐飲、酒店、這些傳統行業,他們的招聘是處於停滯或者是極大縮減的狀態,但是從復工後第五週的數據來看,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酒店餐飲的招聘需求已經得到了提升。
Vienna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今年,一些還不夠熟悉線上招聘的企業給出的招聘預算費用較往年下降了一半,與此同時,整體就業崗位數量也出現了一定的縮減。“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線上教育,遊戲等行業招聘的崗位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崗位下降的主要是傳統行業,比如製造業等,雖然沒有下降到只剩一半,但是因為這些行業依然是招聘的主力,所以對整體招聘影響比較大”。
難忘的“一課”
Vienna觀察到一些學生正出現“病急亂投醫”的現象,只要有工作崗位,也不管是否符合專業都會去投遞簡歷。
齊放也認為,一方面,很多學生為了找到一份穩定、安穩的工作會調低自己對薪金的期望值;另一方面,現在學生更關注自己未來的職業通道,即他能獲得什麼樣的發展和學習機會。所以,薪酬已經成為他們找工作第二、第三的排位順序。
疫情下的應屆畢業生正在出現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也是重要的“一課。”
前段時間,一位西安高校的老師向Vienna表示一部分學生還是不太適應線上招聘的方式,一到線上就“有點怵”,“你能不能去應對這些變化,這個時候有些能力就凸顯出來了”。
齊放則認為,學生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去適應招聘方式的變化從線下轉到線上,否則會影響招聘結果和效率。線下招聘會轉移到線上,打破了地域和場地的限制,在一場招聘會中學生能看到更多的職位量,這就要求學生更需要明確自己的興趣點、個人技能特長和求職意向等,避免迷失在眾多的崗位中。
在齊放看來,今年消失的“線下”春招很難說會對應屆畢業生帶來多大影響,學生的用工成本是相對較低的,對於社會招聘的影響可能要遠大於校園招聘。Vienna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學生端的感受還不明顯,畢竟他們現在還不能真的意識到這次疫情對於企業、經濟意味著什麼。相較而言,已經工作的人可能更有概念。
政策層也在力保應屆生就業,包括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組織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國有、事業單位招聘等一系列措施不斷釋出。
目前階段,王奕新依然處於等待狀態,等待線下招聘,等待更好就業機會的出現,焦慮但不著急,是一部分應屆畢業生的普遍心態。
李偉對經濟觀察報表示:“95後畢業生和85後畢業生有很大不同。他們更透徹,更自主;應屆生的身份在他們眼裡並不意味著更多地附加值。他們可以創業、可以出國、可以考研,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閒下來的時間,王奕新仍舊不緊不慢的投著簡歷、修改著論文,間或關注著她喜歡的流量明星和粉絲之間的八卦。偶爾熱鬧的時候也會湊到微博上,跟一些人進行激烈的論戰。“優中選優”依然是王奕新篩選企業招聘的原則,她認為這個原則還不能破壞。“最不濟到5月還沒有找到工作,還是可以去在線教育企業做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