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農產品到了卻也壞了被消費的買家和農戶都很難
“我再也不會在網上買任何助農產品了。”在收到一箱80%都是爛果的柿子後,豆瓣網友靜靜忍無可忍的發了帖子。帖子裡,她詳細展示了自己和淘寶某商家的聊天記錄。一箱30個柿子,能入口的不過4到5個。商家只同意私下退款,要求不走平台退貨流程。靜靜猜測,這或許是商家為了維持銷量而採取的慣用手段。
整個2月,受交通管控、市場關閉等因素影響,大量應季上市的水果、蔬菜、鮮花等農產品,都出現了嚴重的滯銷情況。為了幫助各地的農戶,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在內的多個電商平台都上線了專門的助農活動。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暴露出許多問題。
首當其衝的就是物流問題,根據菜鳥物流公佈的數據,直到3月9日,國內主要快遞公司的快遞網點才真正恢復了100%復工。而3月9日之前,因物流拖延造成的商家和用戶的損失也成了難以避免的情況。
另一方面,絕大多數農戶對電商平台的規則一無所知。由於他們在電商運營上缺乏經驗,平台也不願意讓這些農戶直面用戶,這便給了“挂靠商”牟利的機會。
挂靠商通常是大的天貓店或主播,但這些中間商思維已經固化,收貨時往往更注重“好賣”和“價格低廉”等特性,質量反而排在這些標準之後,而這也導致用戶很難買到合乎期待的產品。
種種因素相加,也讓在電商平台上買到好的助農產品變成了一件拼人品的事情。
一個普通農戶的助農申請之路
臨安筍商徐女士剛剛度過了最為忙碌而焦灼的一個春節——本該正值銷售旺季的臨安春筍,受疫情影響,收購價直接從10塊錢一斤跌到了3到4塊錢一斤。
最難的時候,她曾試過通過微信和閒魚等渠道銷售春筍,但銷量少的可憐。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微博上看到了淘寶吃貨助農的介紹,當下就在百度搜索了加入的方法。
據徐女士介紹,想要加入吃貨助農,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下載釘釘,搜索愛心助農服務號,關注後填寫一個報名表,等待回饋。
第二種是加群,“釘釘總共開設了兩個公開群組,一個招商群,一個直播群,進群後同樣要填寫報名表。報名表的內容就是你在哪兒、賣什麼產品、滯銷多少斤、當地收購價多少、是否有淘寶店鋪以及是否有能力包裝發貨等等。”徐女士解釋。
為了參加這次活動,徐女士特意開設了一個淘寶店。不過,根據她在群裡的觀察,她認為絕大多數農戶都很難通過審核。“通過的都是那些長時間做淘寶,且店鋪比較穩定的商家。”
界面新聞記者觀察到,在本次淘寶吃貨助農的主頁面裡,天貓店和一些高等級的淘寶店的確佔了大多數,包括消費者經常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王小二旗艦店、甘福園旗艦店等,也都在吃貨助農的商家列表之內。
王小二等網店已經是在社交網絡上很有爭議的店鋪。在知乎搜索“王小二”,最上面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某寶上被叫王小二的一個水果店坑了怎麼辦?”,截止發稿,該問題已經獲得了9777個贊同和779個評論。而打開王小二的天貓旗艦店,一款19.9元10斤裝的紅富士蘋果,近一個月的銷量已經超過30萬。
價低而量大,店鋪自然不可能對質量有太多要求。
徐女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助農申請失敗後,她也曾經向這些大商家諮詢過挂靠的事情,但對方認為她的筍品質好價格高,收了之後賣不出去。“他隨便截了一個銷量最好的店鋪給我看,那家店賣的是5斤20多根的小筍,43塊,而我的筍5斤只有10來根。他的意思就是我的筍太好了,價格打不下來,不好賣。”
徐女士猜測,對方只是想要自己在價格上鬆口,但她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把筍交給當地的收購商。但截至目前,她也沒有找到一個商家願意幫她賣貨。
在群裡的這些天,她也在思考這些助農活動的本質。雖然也有農戶得到了實際的幫助,但在徐女士看來,最受益的還是那些沖銷量的大商家,他們有絕對的選擇權。
在群裡,她也見過有人為了通過篩選而不擇手段——“曾有筍農為了博取同情,向管理員哭訴,家人已經絕望了開始踩筍。本來還想幫幫他的,後來才知道,他是收購商,根本不是農戶,而且還收湖州筍當臨安筍去賣。”徐女士說。
看到網絡上這些“頭腦靈活”的同行,再聯想到村子裡那些對網絡世界一知半解的老人,徐女士很惋惜,覺得本來初心很好的助農活動,到最後卻演變成了餵飽中間商。
衝量商家的潛規則
3月5日,微博紅人顧扯淡發了一條微博,吐槽她在吃貨助農買到的橘子又小又酸,最後她說:“我就覺得你們家的東西滯銷和疫情關係應該不大,這麼難吃這麼小不滯銷才怪。”
微博發出後,收到了3400多個贊和近500條轉發評論。不少網友在評論中表示,“看到與描述不符的傷疤水果,感覺被消費了愛心。”
好好的一個助農活動,為什麼會發展成現在這樣?
淘寶一水果店的店家羅伊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發展到這一步主要還是信息不對稱的緣故,“消費者以為自己面對的是農戶,但其實是中間商。當生意參雜了公益,很容易兩頭不討好。”
就像徐女士遭遇的那樣,大多數普通農戶達不到平台的標準,而達到平台標準的中間商為了衝量,就勢必顧及不了質量。
“這些中間商口口聲聲說減少中間流通環節,但真實的情況是,他們便宜純粹是因為收購的水果質量次。”
羅伊解釋道,農戶大批量批發賣果的時候,會有一個挑選、裝箱的過程,而每到這個時候,就會一批特殊的水果販子,他們會提前到農戶家蹲守,把他們不要的次果收購回來。
以羅伊售賣的春見耙耙柑為例,好果子產地批發價一般是6元一斤,而次果只能賣到2元左右。業內把這種果子統稱之為電商果。
“一般大店追求的都是走量,價格低,包裝也不會很好,但因為量大,可以和快遞談協議價,最終就會形成二十幾塊、三十幾塊一箱的價格,除去成本,是可以做到比批發價還便宜的。”羅伊說。
而除了收購次果,還有一種情況也可以壓低價格。例如有果商會在果子成熟前期提前囤貨,放冷庫脫酸,當正常的果子賣,這樣,價格也可以做到比真正成熟期批發價低。
在微博,很多用戶反應自己買到的又硬又青的丹東草莓,其實就是這種冷庫果。
遼寧莊河的草莓種植戶馬晶秋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丹東,像這種冷庫果,收購價有時連一元都不到。而正常的丹東草莓,一般批發價都要十四五元一斤,即使疫情期間,也要四五塊。
馬晶秋自己在朋友圈賣的草莓定價95塊錢5斤,去除其中20-30元不等的快遞費用,幾乎和批發價持平。但因為單價高,銷量不是很好。
“像我們這樣賣自己家種的水果,價格很難降下來,但我們也絕對不會為了沖銷量降價賣次果、小果。”馬晶秋說。
羅伊的店鋪銷量同樣不高,但好評率卻達到了100%。她表示,對一些大店鋪或者企業店鋪來說,差評對它們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他們資金實力強,可以用直通車和直播等手段買到很多流量,即使用戶給出差評也都淹沒在十幾萬條評價之中了。但小店不是這樣,有時一個差評可能就會讓一個小店開不下去。
“兩個店鋪,一個好評如潮,價格較高;另一個中差評多,成交量大,價格便宜。可能許多買家都會選擇後者,這就是現在的現狀。”羅伊說。
最後,羅伊總結了一套在淘寶上挑選好店的標準。
第一,在選擇店舖的時候,盡量選擇品類不要太豐富的,因為如果一個店鋪天南海北各種水果都有,多半都是一件代發,水果質量可能難以保證。
第二,買某一種水果,盡量選擇原產地賣家,買到正宗的概率會增大。
第三,要選擇正確的時令。要知道一種水果它的自然成熟期到底是幾月,然後按時令購買,這樣才不容易買到以次充好的水果。
第四,要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不要貪圖一時便宜,商家不會虧本賣給你,便宜都有背後的原因。
平台的責任
花點時間在二月初就開通了鮮花助農渠道。界面新聞曾報導,今年的情人節,全國最大的斗南鮮花交易市場一度門庭冷落,2月10日,花市甚至銷毀了上百萬枝鮮花。
花點時間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早在1月底,花點時間就開始策劃鮮花助農的事情,2月13日,花點時間的助農專題正式上線,到第一批截單,已經賣出超過35萬束鮮花。
但這個數字已經遠超花點時間目前的服務能力,就算是情人節前夕,花點時間的峰值訂單也不過幾萬上下。而二月,在多個鮮花倉庫生產力沒有完全恢復的時候,要處理這麼多訂單,用戶體驗受損成為了必然結果。
也因此,最近一段時間,打開花點時間的各個社群,幾乎清一色的都是用戶在投訴。
有用戶表示,其在2月14日購買的紫羅蘭在一個禮拜後收到貨時,花已經蔫了。還有用戶稱,自己買的是雲南助農的鮮花,最後卻顯示從廣州發貨,懷疑花點時間是在用倉庫積壓花以次充好。
針對用戶的這些投訴,花點時間回复界面新聞記者稱,截至2月底,花點時間雲南倉庫雖然已經解禁,但倉庫聘請的臨時工卻無法按時到崗,人力恢復只有50%。正常情況下,臨時工一天能包裝處理1000個花束,特殊時期,花點時間甚至將財務都派到倉庫裡包裝花束,但這些未經培訓的員工一天的生產力最多只有200束。
為了不讓花束爛在庫裡,雲南倉只能先後運了幾批花到外地倉庫,上海倉是第一批,廣州倉是第二批,後續還有送到瀋陽、西安、天津等地的倉庫。這也是為什麼部分用戶收到的花不是從雲南發貨。
而針對物流緩慢的問題,花點時間表示,過去,花點時間所有的鮮花都是走順豐空運,但疫情期間,雲南這邊每天至多能飛100輛,空運能力僅為過去的十分之一。另外,3月以前,國內很多城市最後一公里的配送站點都缺人,這也導致鮮花積壓在離用戶最近的地方,“我們也很痛心,但相信這個問題到三月應該會被解決。”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疫情的大環境下,由於物流、復工等客觀條件的限制,生鮮產品的質量,有時也不是平台或商家可以控制的。
但是,平台也有自己的責任,例如信息公開的責任。這一點,各個平台無論大小做的都不好。
界面新聞記者將花點時間的回應發給了其中一位收到鮮花後非常不滿的用戶,她表示,如果花點時間做這件事情前能多想一點,或者是能在寶貝詳情頁把助農細節、現狀和可能發生的情況描述的詳細一點,大家或許也不至於這樣,畢竟是公益。
“現在收到這麼多罵聲,我感覺就是平台做為中間方沒有做到基本的信息公開,如果你把它當公益,就應該按照公益的方式走。”這位用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