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斯大學的“誘捕”系統清除了剩餘的超級細菌抗藥性基因
抗生素抗性細菌(或超級細菌)本身就很難被殺滅,但是即使消滅了它們,它們也可能留下抗藥性基因供其他細菌使用。現在,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納米片,可以在廢水處理廠中“捕獲和破壞”這些殘留的基因。
細菌不僅在進行細胞分裂時會將重要的基因向下一代傳遞,而且還有另一種狡猾的方法可以幫助細菌快速進化。它們實際上可以通過稱為水平基因轉移的過程,將基因與周圍的其他細菌混合併匹配。這使得諸如耐藥性的能力可以更快地在菌群中傳播。這也使得更難完全消除這些能力。即使清除了一個超級細菌菌落,它們也可能留下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ARG)的質粒,該質粒可被該地區未來的細菌種群所吸收。
研究人員關注的主要場所之一是廢水處理廠,在這些廠中,常見的清潔方法可以殺死細菌,但不能殺死ARG。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中國天津的一家廢水處理廠上,在那裡發現了一個名為NDM1的特定基因正在傳播。
“不幸的是,一些超級細菌抵抗氯化作用,並且死亡的抗性細菌釋放出細胞外ARG,這些ARG在接收環境中被粘土穩定並轉化為原生細菌,成為抵抗組儲層,”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Pedro Alvarez說。“這強調了技術創新的需要,以防止細胞外ARG的釋放。”
作為回應,萊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技術來淨化廢水中潛在麻煩的環境DNA(eDNA)。訣竅是使用石墨氮化碳的納米片,這些納米片具有旨在僅捕獲eDNA的分子印記。一旦這些基因被粘在納米片的孔中,就可以用紫外線對其進行破壞。
為了使孔具有正確的形狀,研究小組首先用甲基丙烯酸塗覆了納米片的邊緣,然後嵌入了鳥嘌呤-鳥嘌呤是DNA的四個主要鹼基之一。接下來,研究小組用鹽酸將鳥嘌呤洗淨,在納米片上留下了一個完美的鳥嘌呤分子形孔。這就是系統中的“陷阱”部分,因為這種特定形狀將捕獲eDNA。“陷阱”以紫外線形式出現。在測試中,研究小組表示,該過程在破壞ARG方面的效率是沒有分子印蹟的氮化碳納米片的37倍。
研究人員表示,該技術仍有改進的空間,但是這項概念驗證研究表明,該技術可以清除廢水中的殘留抗藥性基因。
這項研究發表在《環境科學技術》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