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瓶1832年的84消毒液:專註消毒兩百年
又到了84消毒液大顯身手的時候。相信中國人都很熟悉84消毒液。每次出現流行病,民眾搶購最多的就是板藍根和84消毒液。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板藍根似乎將萬能神藥的位置讓給了欽定雙黃連。唯有84消毒液卻是無可取代的消毒王者,家家戶戶都用它來稀釋消毒殺菌,還能漂白衣服,價格便宜量又足,堪稱消毒業界良心。
新浪科技鄭峻發自美國矽谷
為什麼叫84 消毒液呢?難道是巴氏殺菌的意思?原來這是原北京第一傳染病醫院(現在的地壇醫院)在1984年研發的消毒劑,用於殺滅當年肆虐中國的各種肝炎病毒。
現在四十歲左右的人或許還記得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各種甲肝乙肝疫情,尤其是1988年上海甲肝疫情造成30萬人感染。這起疫情是由受污染的毛蚶引發的,也促使洗手消毒的健康衛生概念得到了普及。84消毒液因此成為了家庭必備日化品。
這款消毒液最初被命名為84肝炎洗消液,後來更名為84消毒液,以各種品牌的各種包裝暢銷全國。1997年地壇醫院開始向全國幾十個廠商轉讓和授權84消毒液的相關技術,許可這些廠商生產帶84消毒液名稱的產品。
不過,84消毒液的商標早就不專屬於地壇醫院,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的訴訟案中認定,84已經成為消毒劑行業普遍認可的通用商品名稱,不能為一家所獨占使用。
進入正題,84消毒液的主要消毒成分是次氯酸鈉,有效氯含量是5.5%-6.5%。次氯酸鈉是由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制得,大量稀釋溶於水產生次氯酸,具有極強氧化性,可以有效殺滅病毒和細菌。不過,切記84消毒液不能和潔廁靈一道使用,兩者混合會產生有毒的氯氣。84消毒液具有很強的腐蝕性,絕對不能入口,不能用來洗蔬菜水果。
除了84消毒液,次氯酸鈉已經被廣泛用於日常生活的消毒,游泳池用的漂白水主要成分也是次氯酸鈉。那麼次氯酸納又是誰發明的呢,誰用最早將這種化學品用於消毒呢?
這是一段跨越兩百年的消毒史話。
1789年法國化學家貝托萊(Claude Berthollet)在研究用氯氣作為漂白劑時,將氯氣沖入鉀鹼液製成了次氯酸鉀溶液,從而製成了漂白水(Eau de Javel)。這一發明讓當時的染料廠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貝托萊在氯化物發明作出了諸多貢獻,以至於火藥成分氯酸鉀的別稱就是“貝托萊鹽”。
但次氯酸鈉用於消毒還要等到幾十年後。1820年,法國工業促進會懸賞1500法郎獎金用於研發一種避免屍體腐爛又可以分離動物腹膜的方法。法國化學家拉巴拉克(Antoine Labarraque)在貝托萊研發的次氯酸鉀溶液基礎上,將原本的鉀鹼液替換成廉價的氫氧化鈉,生成了次氯酸鈉可以用於除臭和防腐。這種液體又被稱為拉巴拉克水(Eau de Labarraque),他因此拿到了這筆獎金。
18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八死於壞疽病,死後屍體發臭,拉巴拉克用浸泡氯化水的床單成功去除了臭味,他因此聲名大噪,還獲得了法國科學院的大獎。
而在1832年的巴黎霍亂瘟疫中,拉巴拉克的漂白劑第一次在人類瘟疫史上發揮關鍵作用。1832年的巴黎霍亂疫情是從東歐和中東等地傳過來的,從3月到9月,巴黎65萬人口中死了2萬人,而整個法國死亡人數超過了10萬。後來霍亂又從巴黎傳到了北美洲的紐約、魁北克等地,接著又傳入了美國內陸河流。
由於當時的醫學知識,醫生以為霍亂是空氣傳播的,並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阻止霍亂的根源——霍亂弧菌污染食物和水源。但由於空氣瀰漫著惡臭,法國政府開始大量使用當年去除法王惡臭的漂白劑,對整個巴黎的醫院、街道、下水道進行消毒;雖然本意是為了除臭,但卻歪打正著地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霍亂疫情。
15年後,漂白水開始進入醫院,洗手開始成為健康習慣。1847年,匈牙利醫生塞麥威爾斯(Ignaz Semmelweis )首次使用漂白水來給接生醫生洗手,大大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那個時候醫生根本不洗手,就直接給產婦接生或者做手術,導致大量產婦和患者無辜感染細菌而死亡。
塞麥威爾斯強烈抨擊那些不願洗手的同行,他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甚至被同行排擠出了醫生行業,最後死在了精神病院,年僅47歲。在細菌理論在19世紀後期普及之後,次氯酸鈉因此成為了殺菌消毒去除臭味的常用品。而“常洗手少生病”也成為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健康生活習慣。
在84消毒液誕生之前70年,美國家用日化巨頭高樂氏(Clorox)在1913年就推出了次氯酸鈉為主要成分的溶液Clorox漂白劑,生產方式還是以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當時五名創始人投資了500美元,在舊金山灣區的奧克蘭建造了美國第一座大規模生產漂白劑的工廠,生產的漂白劑產品就叫Clorox,用於家庭的漂白、殺菌、清潔和消毒。這款產品迅速獲得了成功,以至於這家公司乾脆改名成了Clorox。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次氯酸鈉拯救了成千上萬的士兵生命。當時大量的士兵不是直接死於戰場,而是死於傷口感染。因為血管縫合術而獲得1912年諾貝爾醫學獎的法國醫生卡雷爾(Alexis Carrel)當時在美國陸軍醫療隊擔任少校,他和英國化學家達金(Henry Dakin)合作,希望找到一種給士兵清洗傷口的消毒方法。
在試驗了雙氧水等諸多化學品之後,他們在1915年發現次氯酸鈉溶液同時具有殺菌和清理作用。這種消毒劑後來就被稱為達金溶液。在青黴素誕生之前,達金溶液拯救了大量受傷的士兵。(卡雷爾後來在二戰時期因為親納粹導致聲敗名裂。)
高樂氏漂白水也因此成為了戰備物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開始大量採購高樂氏漂白水用於戰場的傷員消毒、中和毒氣以及清潔用途。漂白水甚至成為了軍工產業。即便是在戰時氯氣短缺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也保證了高樂氏的生產。而在高樂氏工廠工作甚至可以推遲服兵役。高樂氏對美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政府同樣成為了高樂氏漂白水的最大客戶。
為了穩定漂白劑市場,美國政府甚至逼著寶潔公司吐出了已經完成收購的高樂氏。1957年日化巨頭寶潔公司收購了高樂氏,但這筆收購卻引發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反壟斷訴訟。經過長達十年的訴訟,最終美國最高法院在1967年最終裁定寶潔公司必須剝離高樂氏業務,保證高樂氏的獨立地位。
走過百年風雨之後,現在高樂氏漂白劑依然廣泛用在美國家庭的消毒和漂白等用途。各大超市均有銷售,有效成分還是次氯酸鈉。很多中國留學生出國之後,會驚奇的發現高樂氏的漂白劑居然和84消毒液氣味幾乎完全一樣,只是濃度有所差別,因為它們的有效成分都是次氯酸鈉。
從19世紀到21世紀,一瓶漂白劑,專註消毒兩百年。這種物質來自劇毒的氯氣,卻成為了人類戰勝瘟疫和健康生活的支柱。如今世界各國都在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高樂氏漂白劑,還是中國84消毒液,次氯酸鈉又一次扮演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