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軟體動物化石的分析表明:恐龍時代的一天更短一年天數更多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時間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持續不變。地球的自轉速度是在變化的,這會影響一天中的小時數和一年中的天數。現在,古生物學家已經設法精確地測量出恐龍時代地球自轉和公轉一周的時間-這全歸功於一種軟體動物化石。
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忙碌,有時感覺日子越過越快,但有據可查的是,日子實際上正在變長,儘管不是很多。實際上,今天比100年前的同一天大約要長1.8毫秒。那是因為月球的軌道慢慢地逐漸遠離地球,每年移動的量大約是3.8厘米,而不斷變化的潮汐力正在減慢地球自轉的速度。當然,旋轉速度變慢意味著一天的時間更長。
以前的研究表明,大約14億年前,一天只持續了18個小時。那是因為月亮更近,使地球旋轉得更快。在這項新研究中,該團隊能夠精確地測量大約7000萬年前的一天的長度。這恰好是恐龍統治時期的最高峰,距大災難毀滅了地球大約四分之三的生命約500萬年。
具體來說,團隊確定當時一天只有23.5小時。而且由於每天縮短了半小時,因此一年中可以容納更多的時間–一年中約有372天。
那麼,科學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通過研究快速生長的古老軟體動物。Torreites sanchezi是一種雙殼類動物,這是一種蛤類生物,一直生活在海洋中,直到改變歷史的小行星撞擊為止。這些生物生長非常迅速,每天在其外殼中添加幾個新的方解石層。科學家可以研究這些“年輪”,以了解每個階段軟體動物的環境線索。它類似於地面上的樹木或岩石層,但變化僅需數小時,而不是數年或數千年。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尼爾斯·德溫特說:“我們每天大約有四個到五個數據點,而這在地質歷史上幾乎是從未有過的。我們基本上可以看一看七千萬年前的一天。太神奇了。”研究小組將研究集中在一個特定的標本上,該標本似乎在淺海熱帶海床中生活了大約九年。他們使用激光采集了微小的外殼樣本,並分析了其中的微量元素。這告訴了他們關於雙殼類動物所生活的水的溫度和化學性質,以及隨著時間的變化。
分析表明,殼的組成逐層變化,白天的生長比晚上的生長快。研究人員能夠看到以清晰的圖案重複的層組,這表明季節在變化。通過仔細計算這些層,團隊確定每個年度週期中有372天。他們還發現了有關這些生物所生活的世界的更多詳細信息。例如,夏季海洋溫度高達40°C(104°F),冬季溫度高達30°C(86°F)。
這項研究發表在《 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