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森克虜伯172億歐元出售電梯業務巨額交易時代重現?
上月,儘管全球股市因對冠狀病毒爆發的擔憂而大幅震盪,歐洲IPO市場資金退縮,但Cinven牽頭的私募基金財團仍然以172億歐元收購老牌德國重工企業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的電梯業務,這成為近期以來規模最大的槓桿收購之一。
據悉,由安宏資本(Advent International)和Cinven牽頭的這宗交易已經接近尾聲,這表明儘管疫情的爆發阻礙了全球各地的經濟活動,但巨額交易的時代或許已經重現。
目前的收購集團們已經從養老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等投資者那裡籌集了創紀錄規模的資金,因此需要進行越來越大的交易才能讓這些資金發揮作用。
諮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私募業務高級主管布倫達-尼(Brenda Rainey)表示,對於規模最大的一些基金而言,“一筆小交易,即便進展非常順利,也不會起到什麼作用。” “你希望從一隻大型基金中投資多少交易是有限制的,因為歸根結底這取決於你管理多大的資金。”
然而,最大的交易並不總是產生最大的回報。
投資分析公司Cepres的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期間,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公司每投入1美元,就能給投資者帶來1.81美元的回報,這遠遠低於投資價值低於50億美元的目標時的1.92美元的收益率。
大型交易很複雜,通常涉及所謂的俱樂部交易安排,即幾家收購公司聯合起來收購併經營一家公司。歷史上一些最失敗的槓桿收購就屬於這一類,比如TPG和KKR等財團在2007年收購得克薩斯電力公司TXU的交易,後者在2014年申請破產。
儘管有些大型收購交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很多時候走的是一條崎嶇的道路。
2007年,百仕通(Blackstone)以260億美元將連鎖酒店希爾頓全球酒店集團(Hilton Worldwide)私有化,隨後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不得不減記約70%的投資。這導致該公司進行了更多的資本注入和債務重組,直到2013年這家另類資產集團重新上市。然而,當黑石集團最終同意在2018年出售其持有的剩餘股份時,這已是該公司歷史上最賺錢的交易之一。
Cepres的數據顯示,私募集團在危機後的大規模交易中降低了槓桿率,但降幅不大。
在危機前的10年裡,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交易平均使用的債務是股本的1.8倍,而在危機後的10年裡,這一比例為1.7倍。規模最大的交易往往比規模最小的交易槓桿率更高。
這就引出了一個警告。數據顯示,在危機前10年的私募收購交易中,槓桿率越高的交易,平均表現越差 ——債務水平最低的交易除外。
對於自金融危機以來達成的交易而言,情況並不是這樣。Cepres總裁克里斯-戈弗雷(Chris Godfrey)表示:“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出現新的全球經濟低迷,巨額收購的時代會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