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三部委發文: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意見》),以推動“雙一流”建設高校著力構建赶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大力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
圖片來源:教育部官網截圖
《意見》表示,未來將以解決人工智能重大理論和實踐應用問題為牽引,促進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在重點行業領域的轉化應用。以產業行業人工智能應用為導向,拓展核心技術和創新方法,實現人工智能對相關學科的賦能改造,形成“人工智能+X”的複合發展新模式。
《意見》還提出要“跨界融合、精準培養”,深化人工智能與基礎科學、信息科學、醫學、哲學社會科學等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
《意見》指出,要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將人工智能納入“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支持範圍,綜合考慮有關高校高水平師資、國家級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項目和攻關任務,以及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成效等情況,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計劃專項增量。積極引導高校通過實施常規增量傾斜和存量調整辦法,切實優化招生結構,精準擴大人工智能相關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規模。
在人才培養上,加大對優秀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的穩定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構建多類型、高質量、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涵蓋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研究,以及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產業創新、社會治理、國家安全等方面的人才。加強人工智能科研倫理教育。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意見》的“亮點”在於“特別重視多維融合的推動策略”。
- 學科建設強調“融合發展”,健全學科設置機制,以學科重大理論和實踐應用問題為牽引,促進人工智能方法與技術向更多學科滲透融合;
- 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複合培養”,探索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大力提升研究生創新和實踐能力;
- 課程體系建設強調“精密耦合”,以“全鏈條”“開放式”“個性化”為目標,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識課程體系和應用模塊課程;
- 評價機制強調“組合創新”,以成果評價為突破口,科學評價論文、專利、軟件著作權等多種成果形式,推進不同類型研究生的分類評價機制。
《意見》指出,未來要充分發揮政府財政投入、政策支持的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鼓勵企業、社會加大投入,形成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合力支持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新格局。鼓勵人工智能龍頭企業根據產業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對人才培養的最新需求,提供試驗實踐環境,對高校教師開展培訓。
此外,下一步三部委還將根據《意見》開展一系列創新舉措,提高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能力。
- 健全以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有條件的高校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以自主試點、先行先試方式,自主設置人工智能交叉學科;
- 支持高校與人工智能領域骨幹企業、產業化基地和地方政府設立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建立任務驅動的跨行業跨學科導師團隊,促進科研協同創新發展和博士生聯合培養;
- 設立國家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台,聚焦人工智能重大問題和突破方向,實行聯合科研攻關和融合育人;
- 健全學位質量保障機制,設立跨學科評議專家組,設置專門的評議要素,鼓勵高校開展自我評估,支持學會、行業協會開展第三方評價,合理借鑒國際評估;
- 教育部將加強政策措施統籌協調,成立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指導高校實施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及時總結推廣可複制的經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