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長嘴怪蟲或為蚊子遠古“怪親戚”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俄、法、美四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最新在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裡發現一類跟蚊子有親緣關係的遠古昆蟲。這類昆蟲在身體形態、取食方式上跟蚊子頗為相似,但卻長有一個超過身體長度一半的“超長嘴巴”,堪稱蚊子在遠古時期的“怪親戚”。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3月5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博介紹,新發現的這類遠古昆蟲被命名為緬蠍蛉。它們體長約7毫米,形態上看,很像一隻放大版的蚊子。但蚊子有一對翅膀,緬蠍蛉有兩對。另外一項不同是,蚊子的嘴一般比較短小,而緬蠍蛉卻擁有長達3至4毫米的“超長嘴”,其嘴部長度甚至超過體長的二分之一。
緬蠍蛉的“超長嘴”還有復雜的內部結構。它由外部兩個半圓柱狀的外套和中間一條長舌共同組成。嘴一張開,就像有三根長長的尖刺共同伸出,組成類似“三叉戟”的形狀。而當尖刺刺穿了障礙,順利取到食物,外側的兩瓣外套就閉合形成一個封閉的“吸管”,食物順著這根吸管進入緬蠍蛉體內。
“動物形態與它們的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現在蚊子的嘴和翅膀與1億年前的緬蠍蛉明顯不同,這很可能說明外部環境,比如它們賴以取食的植物等,出現了很大變化。我們可以據此還原反推,得出更多有價值的遠古環境信息。”王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