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的消費金融:線下受挫機構不願藉錢給你整容了
疫情期間,消費金融的醫美分期場景出現拐點。作為國內頭部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捷信消費金融,宣佈於2月24日全線凍結醫美分期業務,待疫情結束後解凍。捷信消費金融此舉,引發業內關注。被凍結的為什麼是醫美分期業務,其他分期場景是否同樣受疫情影響,影響有多大?疫情之下,消費金融機構面臨哪些挑戰?
原標題疫情下的消費金融:線下開不了張,機構不願意借錢給你整容了
作者 晨曦
醫美受挫
近日,捷信消費金融機構在一則內部通知中表示,鑑於疫情期間的特殊性,自2月24日起,美容絕大多數門店將會被凍結,待疫情結束後解凍。
捷信消費金融在這份通知稱,凍結不代表工作的停止,工作人員仍需與商戶保持溝通,學習如何監控B端風控、如何處理公關事件、追進各區域退貨情況。
此外,捷信這份內部通知還提到一點,“員工可提前思考區域的相關佈局,生美/生美KA/醫美/牙科/口腔/眼科等商戶的佈局和預溝通。”這讓人聯想到捷信消費金融的未來戰略可能,原先專注3C的捷信極有可能拓展更多細分場景。
捷信將凍結醫美業務的原因歸結於受疫情影響所致,這是真實原因嗎?
“線下獲客,受疫情影響大。”某消費金公司員工李瑩爽表示。
醫美分期的獲客方式大致有兩種,一是通過線上,即電視、傳單等營銷手段獲客;二是依靠線下,由門店機構獲客推薦給醫療機構。
不過,由於線下獲客來自中介,因此存在價格不透明,信息不對等,成本高昂等痛點。
“騙貸,商戶跑路。”李瑩爽稱這是醫美分機構面臨的高風險。
而對於捷信消費金融為何凍結的是醫美分期業務,而不是3C等場景,李瑩爽稱除疫情影響之外,也與捷信消費金融的產品結構有關。
“3C是他們(捷信消費金融)主要業務。”李瑩爽認為,如果暫停此類業務,無疑於自毀長城,而醫美業務量在捷信消費金融平台佔比則相對較少。
這一點可從捷信消費金融發行的ABS說明書中得到證實,比如捷信在2019年發布的第四期ABS中,其資金用途包含了時尚消費品,交通工具、家用電器等,卻並未覆蓋醫美服務。
另在近期發布的一期ABS中,捷信將資金用途分為7大類,其中手機數碼最多為13億元,其他類為7.47億元,後者則主要包含醫療美容、健身課程及樂器等。
“大量線下機構未開業,或者生意慘淡。醫美類、家裝類需要現場執行的消費項目需求嚴重下降,直接導致業務萎縮。”某互聯網金融機構員工閆琪認為這是導致醫美分期在疫情期間受挫的原因之一。
此外,受疫情影響,催收人員無法到崗,催收效果下降,逾期上升等因素,都可能是導致部分消費金融公司放慢放款節奏的影響因素。
疫情影響之外,追根溯源,醫美分期業務陷入窘境,也與醫美機構的現金流有關,這是各個企業無法避開的魔咒。
“服務業小企業資金流都緊張,其實就是1-3個月現金流。”閆琪補充,“風控角度,現在肯定不是放款的好時機。各種原因導致還款能力下降,同時混亂恐慌導致還款意願下降。”
事實上,回顧醫美分期的發展史,醫美分期的敗落並非疫情所致,而是早有病疾。
2016年開始,在消費升級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雙重助推之下,整形整容的客戶群體從明星開始擴展到普通消費者。
在此期間,諸如易美分期、麥芽分期、麼麼貸等數家醫美分期平台上線,醫美分期野蠻生長,各家平台為搶占市場放款審核時間和限度,截至2016年底,醫美分期市場的放款量達60億。
2017年,醫美中介騙貸現象曝光,部分平台資金鍊吃緊,平台們收緊放款量,加強風控。據中整協2018年發布的《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年度發展調查報告》顯示,彼時,醫美分期平台的通過率從80%降至40%,部分平台退出醫美分期市場。
2018年,醫美分期市場進入洗牌階段,醫美分期機構從鼎盛時期的1000餘家降至30多家。2019年下半年,大量的醫美醫院被低價出售。
同是2018年,任買發布《2018年醫美消費分期用戶報告》,報告顯示,90後、95後醫美用戶比重超過50%,年輕消費群體的整形需求,給醫美市場注入了活力與市場機會,但年輕消費群體的超前消費問題也帶來了風控與新的服務難題。
與此同時,任買發布的報告稱,在潛在消費者問詢階段,有超過20%的用戶會在意醫美機構是否提供醫美分期,並會因此放棄相應的醫美服務。
一方面是風控,一方面是用戶體驗,兩者疊加,至此,醫美分期的窘境顯而易見。
場景之殤
醫美分期陷入困境,其他場景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家裝量不大,現在期間誰還家裝。”消金公司員工李瑩爽表示。
另有從業者稱,就平台業務量來看,不僅僅是醫美分期,就連教育分期,目前的需求量也不容樂觀。
“醫美和教育一起,每天不到50單。”某頭部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員工楊帥告訴投中網。
楊帥稱,從平台顯示的數據來看,自2018年12月以來,該平台教育分期業務的進件量持續下滑,2018年12月大約有1萬件,2019年同期下降為2000件左右; 2019年1月、2月單月均為2000左右,但在2020年1月,該場景的進件量下降為1000件左右,2月則跌近100件。
醫美分期業務進件量在2018年12月為8萬件左右,但在2019年1月、2月分別下降至6萬件和3萬件左右;2019年12月,平台醫美分期業務進件量為2500件左右,2020年1月已下降至1500件左右,在2月下降為80件左右。楊帥認為,這足以說明,消費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趨勢。
除場景受挫之外,消費金融機構還面臨哪些挑戰?
據自媒體“馨金融”報導,從控制風險的角度,在截止2月中旬,涉及消費金融業務的公司大都主動收縮了放貸量,部分的進件通過率明顯下調,有的公司直接暫停了新增,全力催收。
但即便如此,其效果也並不樂觀。
“逾期率還是在上升。”某頭部消費金融機構員工李雲透露,與去年2月同期相比,其逾期率約上升20%。這一方面與借款人還款意願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疫情期間,催收人員在家辦公有關。
李雲稱,雖然短期來看,平台的催回率下降不多,但很多催收員工在家辦公,家中沒有電腦,逾期率還是在上升。
另一平台催收人士亦稱,受疫情及政策影響,目前平台催回率慘不忍睹,同期相比下降頗多。
對此,互金資深專欄作家肥皂表示,事實上,疫情期間,產生逾期的不僅僅是消費金融公司,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但對於消費金融機構而言,每年的貸款高發期於四月開始,如果疫情能在3月結束,就不會對平台產生太大的影響,當下產生的逾期,後期部分借款人還是能還上。
不過,部分從業者,對於自身所在的金融機構其態度並不樂觀。
多位從業者告訴投中網,受多方因素影響,平台業務量急劇下滑,已瀕臨死亡。對此,有人稱處於工作轉型迷茫期,也有人稱已被公司“優化”或處於“被優化”的邊緣,主動開始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場景重創,業務下滑,消費金融機構面臨陷內憂外患。那麼,若消費金融機構因此倒閉,究竟是B端場景之過,還是消費金融機構本身之責。
“場景崩塌,借款人還款能力下降。”從業者肖澈表示,平台是連接場景和借款人的紐帶,當兩邊都出問題的時候,必然掉進海裡。
深淵之中,消費金融機構如何自救?
消金自救
準備的充足的糧草,是消費金融機構邁出的第一步。
據北京商報統計,繼2020年捷信消費金融發布首單ABS之後,小米、京東、360金融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相繼發布ABS,涉及資金超185億元。
對此,業內分析,消費金融ABS走熱背後原因之一就是部分機構因放貸款未能及時收回,現金流吃緊因此需新增融資。
另為解決的逾期問題,多家消費金融機構提出推遲還款期限,減免逾期利息等政策。對此,有知情人士稱,消費金融此舉,一是為了出於對借款人困難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刺激借款人的還款意願。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下,對於消費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一個新的市場也逐漸浮出水面。
“已經有些消費分期,在考慮變賣不良資產了。”肖澈稱,不過,消費分期這種不良交易市場都還沒有大規模形成。
另有消費金融公司員工透露,目前,受疫情影響,獲客渠道受限,只能在原有的存量客戶中做二次挖掘,即採取提額、降息等政策誘導原有客戶進行二次貸款。
那麼,對原有客戶的二次挖掘是長久之計嗎?
“後面就有些難做了。”李雲稱,畢竟並不是所有的用戶對貸款需求都是長期存在的。
(應採訪對像要求,文中李瑩爽、閆琪、楊帥、李雲、肖澈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