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奇案:84人”男扮女”遊戲托被抓,線索竟是欠薪
互聯網行業,“自古以來”便有“男扮女”的傳統,運營者都知道,互聯網流量第一,有女性就能吸引男性,沒有女性用戶就自己發明創造。雖說“男扮女”推廣不犯法,不過要是抱著誘使用戶充值不當得利為目的、不計手段的“男扮女”,則有觸犯法律的風險。
“沒人聊天我就去當陪聊,有時候還要換個頭像假扮女孩子,得顯得社區很熱鬧”——互聯網大佬自述創業史。
“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藝術’是男人扮女人”——魯迅“真是我說的”系列。
近期,央視13套法治故事欄目,就曝光了一起“男扮女”推廣遊戲的涉嫌詐騙案件,對遊戲行業花樣迭出的推廣方式敲響警鐘,嫌疑公司84名涉案人員被警方抓獲,涉案金額達500餘萬元。據央視報導,該公司平台冒充女性接近用戶、假意發展戀愛關係,通過網聊的方式,誘使受害者在推廣的遊戲中充值獲利。
富家女追求真愛,不收紅包只玩遊戲
該騙局精妙之處在於,和尋常容易被玩家警惕的“遊戲托”不同,假冒“女友”話術了得,對受害者噓寒問暖,不時描繪二者未來生活,甚至堅決不收任何受害者為了示好所發的紅包,有意無意展示自身經濟實力,輕鬆贏得受害者信任。唯一的要求就是一起玩遊戲(當代中國好女友?)。
假冒“女友”推銷充值項目,大多是遊戲內表達愛意的道具,比如玫瑰花,以及結婚等。而這些道具或項目,理所當然需要付費,也就是需要充值。更聰明的是,遊戲內個別付費項目如結婚需要結婚雙方支付同等費用,受害者很難意識到是騙局。畢竟,“女友”同樣也花了錢。
為了不影響與“女友”之間的感情,受害者只能在“女友”的誘使下不斷為遊戲充值。但實際上,整個過程中只有受害者的真金白銀被拿走,“女友”花的錢,只不過是後台隨意調動的數據罷了。
在受害者積蓄被掏空後,“女友”還會要求受害者藉錢,繼續維持高消費,而此時基本已經到了收尾階段。為了繼續突破受害者防線,“女友”還會編造機票信息,假意要與受害者見面,要求受害者一次性充值一萬元左右購買寓意“一生一世”的1314朵玫瑰花。如果遭拒,“女友”便會拉黑受害者,尋找下一個目標。受害者也只以為是“遊戲毀了自己與女友的感情”。
到這一步,倒霉的玩家被誘騙在遊戲中充值,積蓄一掃而空,貢獻給了一款自己根本不怎麼玩的遊戲,但整個過程都沒有發覺受騙,即便發覺不對勁,也可能因為不好意思不願報案。如無例外,這種“男扮女”遊戲推廣應該很難被曝光。那麼,這個精妙的騙局又是如何被識破的呢?
拖欠員工工資“助攻”,警方搗毀犯罪團伙
最堅固的堡壘總是從內部被攻破,本起案件也不例外。報導介紹,另一起薪酬糾紛的報案引起了警方注意,最終牽連起了整個“男扮女”遊戲推廣涉嫌詐騙的案件。
報案人小王(化名)告訴警方,自己通過網絡平台招聘,進入一家遊戲公司擔任遊戲專員工作,對方承諾薪酬為1萬元每月。但工作一段時間後,小王一直沒有領到工資,便前往派出所報案。
“遊戲專員”,外界最“熟悉”的遊戲行業崗位
由於小王在談及具體工作內容時的含糊其辭,以及與年齡、學歷不配的高工資,成功引起了民警的懷疑,警方順藤摸瓜發現一家橫跨重慶萬盛、綦江、南川和涪陵多地的網絡公司,最終定性為“新型電信網絡詐騙的違法犯罪團伙”。在掌握了大量證據後,警方正式展開抓捕,9個窩點84名涉案人員落網,182台電腦、131部手機、105張手機卡,以及數百份相關合同協議、管理制度、培訓教程等詐騙話術工作筆記被查扣。
報導指出,該團伙主要以婚戀名義,引誘被害人在自家公司代理或運營的網絡遊戲中充值,“從而獲取大量非法利益”。而上文受害者遭遇的“女友”正是該團伙的一員,而且“女友”賬號背後有多人運營。比如在行騙過程中,除了言語矇騙,推廣人員會利用女性同事發語音,進一步勾引受害者上鉤,在警方聯繫受害人(均為年輕男性)時,很多人還不知道甚至不相信上當受騙,央視評價為具有“極強的迷惑性和欺騙性”:
“表面上看只是充值打遊戲,每次的金額也不一定大,但這種詐騙活動卻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
受害者不知受騙,推廣還需光明正大
這家落網公司控制人透露,自己曾是大學老師,後來帶領學生創業,開辦動畫公司,由於公司經營走下坡路破產,債務纏身動氣了“歪腦筋”。
不過,“男扮女”推廣在遊戲行業並不少見,各式“遊戲托”自頁遊時代起就尤為氾濫,為何單單這家公司構成犯罪嗎,被警方盯上呢?事實上,“男扮女”推廣遊戲犯不犯法,構不構成詐騙,在法律界一直有較大的爭議。
但是,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可以發現,在“男扮女”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的情節,構成詐騙罪條件。不僅是直接實施的員工,培訓、指使或縱容員工實施詐騙的管理者和公司法人,因為知情且有主觀惡意(出於提升遊戲充值額以獲取提成為目的),都有涉嫌詐騙罪的嫌疑。
這也給慣用奇巧推廣方案的遊戲公司敲響警鐘,無論當下買量成本有多高、推廣有多難,都不應當採取詐騙的手段,越過法律的邊界。遊戲公司也應警惕合作推廣,防止出現類似情況影響產品口碑和公司風評,反而得不償失。
法律層面有爭議,並不是保護傘,凡事要有敬畏之心,站起來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