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疫情擴散芯片面板企業是否停產停運?如何應對?
隨著本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當中國疫情防控出現好轉勢頭的同時,全球防控形勢卻出現惡化的局面——2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風險級別從“高風險”提高至“非常高”。在新冠肺炎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中,我們的東鄰韓國和日本格外引人關注。
根據2月29日下午的最新統計,韓國24小時內新增感染新冠肺炎病例813例,累計報告確診3150例,死亡17例;而日本境內共有945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11例。
受疫情拖累,韓國不少巨頭企業被迫停產,其中包括三星電子和現代汽車這樣的巨頭。
在日韓疫情出現擴散的情況下,雙邊貿易受到的衝擊也引發市場關注。這對中韓、中日之間的進出口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在電子、機械設備等產業領域對日韓產品依賴度較高,來自日、韓的供應會不會出現風險?相關的國產行業又該如何加以應對?
韓國累計確診超過3000例
最近一周,韓國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持續攀升。截至2月29日16時,韓國24小時內新增感染新冠肺炎病例813例,累計報告確診3150例。韓國官方預計,大邱地區的確診病例仍可能持續增加。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政府將全國幼兒園、中小學等各級學校2020學年的開學日期從3月2日推遲至3月9日。
日本的疫情同樣值得關注。2月29日,日本在仙台、新潟等地新確診7名新冠肺炎患者。截至當天下午3時30分,日本境內已共有945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226人為日本境內感染患者,705人為“鑽石公主”號郵輪的船員和乘客,還有乘政府包機返回日本的14人。
日本政府為此相繼出台許多政策措施,首相安倍晉三27日表示,希望全國的中小學、高中和特殊教育學校臨時停課,文部科學省28日向各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等發出通知,正式要求學校暫時停課。
多家日韓製造業巨頭宣布停產
此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處於暴發期,來自中國的供應出現部分中斷的情況,對日、韓不少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現在疫情在本國出現惡化,這又給日、韓企業帶來了哪些經營風險?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產汽車是第一家因疫情而暫停生產的日本汽車製造商。公司於2月10日發表的一份聲明稱,其位於日本西南部九州島的工廠因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開始收緊全球供應鏈,將暫時在14日和17日停產兩天。
而受中國國內疫情影響,作為原材料的汽車線束電路板供應缺乏,導致現代汽車在韓國的多家工廠一度停產。韓國汽車工業協會在2月中旬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韓系零部件企業在華復工率處在六成左右,僅是中國國內零部件廠商的停產,就有可能導致現代汽車集團的銷售額損失將超過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8億元)。
可是,當來自中國的原材料供應逐步好轉之後,現代在韓國的企業剛全面復工沒幾天,卻因為國內的疫情急轉直下,再次出現停產。
據路透社報導,現代汽車錶示,因一名工人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該公司位於韓國東南部城市蔚山的一家工廠將暫停生產。
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近期,韓國疫情迅速惡化,新增病例人數激增,不少巨頭企業被迫停產。
2月22日,三星電子表示,該公司位於韓國東南部城市龜尾的一家智能手機工廠有一名員工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隨後,三星電子暫時關閉了這家工廠。
2月20日,韓國存儲芯片企業SK海力士表示,該公司位於韓國京畿道利川工廠的一名新員工,曾與大邱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公司出於安全考慮,所有與該員工有接觸的人員全部隔離,共計800多名。
國內電子等產業進口原材料恐面臨斷供風險
中日韓三國貿易聯繫非常緊密,互為依托,中國還是日本和韓國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那麼,日韓部分企業停產,是否會對中國相關產業造成影響呢?
從進口結構上來看,日韓與中國的貿易產品集中分佈於機電產品、化工產品。
中信證券一份研報指出,日韓在上游的IC製備原材料、中下游的存儲芯片、面板等領域佔有很高的市場份額。一旦疫情在這兩個國家快速蔓延,將會影響到相關企業的正常生產和運輸,從而推升國內相關上游原材料、中下游成品的漲價和斷供風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英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在半導體、汽車、設備製造等產業方面,我們與日韓貿易依存度比較高。
2019年,中韓雙邊貿易的前五大商品是機械器具、化學產品、賤金屬、塑料橡膠、儀器儀表;中日雙邊貿易前五大商品是機械器具、化學產品、紡織原料、賤金屬、運輸設備。其中,機械器具佔中韓雙邊進出口額的一半,佔中日雙邊進出口額的接近一半。
在日、韓尤其是韓國的疫情快速發展期間,兩國製造業會受到多大的衝擊,對我國相關產業的供應鏈、銷售的短中期影響有多大,都值得特別關注。石英華認為,對我國企業而言,可能面臨訂單接不上、原材料斷供或者是成本上升等風險,為此要科學評估,及早應對。
轉危為機加速國內相關行業轉型升級
石英華告訴記者,短期內日本、韓國部分產業的停產有多大範圍、持續多長時間,又是否對我國相關產業的供應產生巨大影響,這都要依照日、韓疫情發展的形勢來具體研判和分析。但總體而言,大幅度改變我國相關企業供應鏈的可能性並不大。
不過石英華也強調,對上游芯片等供應不足、不及時、漲價等帶來的影響也不能掉以輕心,比如導致國內企業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進一步影響企業的資金鍊等問題,都應該有一定的對策。
前述研報也分析稱,國內電子、機械設備等產業對日韓出口產品依賴度較高,日韓面板、芯片等如果停產停運,帶來漲價風險可能提高下游生產成本。
我國企業要如何應對這樣的供應不足風險?石英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風險與機會往往是並存的,國內可替代的相關產業、企業要提前研判這個風險,培育可替代的供應鏈,包括相應技術的研發、市場佈局等,都要提前考慮。
中信證券分析,上游產品斷供往往也是潛在競爭者切入供應鏈的時機,會加速國內企業轉型升級。其研報建議重點關註三條主線:上游新材料產業、中下游泛半導體產業以及汽車零部件。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研究中心總經理韓曉敏認為,由於目前疫情在全球擴散的情況比較嚴重,日韓等東亞電子產品大國面臨同樣的問題,關鍵在於控制疫情后的產能恢復。“危與機從來都是相互伴隨,如果中國的上游產業尤其是材料與設備能夠盡快修復產能並提升質量,或許這是一個贏得市場的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