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我們的防控一直沒有停論文是回顧性調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論文,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中國疾控中心”,CDC)推到了風口浪尖。原因在於,這篇論文稱,研究表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已經發生了人際傳播。此外,1月1日~1月11日,共有7位醫務人員感染。但此時,公眾對此一無所知。
(原標題:高福獨家回應一財:大家沒看明白,混淆了論文與臨床診斷)
馬曉華
科學家是該先發表論文還是該先進行防控?爭議的焦點由此而來。1月31日一早,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他是上述論文的共同作者。
“這是一篇回顧性分析!12月中旬還不知道是什麼病,病原不清,都是調查四百多例流行病學的推論!Onset的日子都是推測,這個大家沒有看明白!把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診斷混在一起。”高福對第一財經表示。
高福也表示,回顧性調查的工作正是CDC的職責之一,找到元兇,回顧性調查,指導未來防控。“我們的防控一直沒有停,一個月來大家都沒有覺睡。”
這是回顧性分析
美國時間1月29日發表的這篇論文,由中國疾控中心領銜,包括了湖北省疾控中心、香港大學等十幾個單位的專業人員共同完成。研究的通訊作者包括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和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楊波。共同作者也包括了高福。
在這篇論文中,調查小組分析了截至2020年1月22日已報告的實驗室確診的425名病例情況。分析顯示,前425名確診患者中,中位年齡為59歲,男性為56%。到2020年1月1日之前發病的大多數病例(55%)與華南海產品批發市場有關,而隨後的病例為8.6%。平均潛伏期為5.2天,分佈的第95個百分位數為12.5天。在早期階段,該流行病的病例規模每7.4天增加一倍,感染的平均連續間隔為7.5天,基本傳染數(R0)估計為2.2。
根據這些信息,論文稱,有證據表明自2019年12月中以來在親密接觸者之間已經發生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這篇論文由於披露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更多信息,引發了普遍質疑。
1月31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題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文章的說明》的文章,文章表示,論文是根據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報的425例確診病例(包括15名醫務人員)所做的回顧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論文撰寫前已向社會公佈。論文中提及的15名醫務人員感染病例,分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於1月20日晚、武漢市衛健委於1月21日凌晨向社會公佈。
論文提出的“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觸者中發生了人際傳播”的觀點,是基於425例病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做出的回顧性推論。
文章也表示,及時在學術刊物發表調查結果,有助於國內外專業同行及時了解疾病的特徵,共同評估和研判疫情,改進防控策略。
不過,這篇文章並未回應,中國疾控中心是在什麼時候得出“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觸者中發生了人際傳播”這一判斷的。
對於傳染性流行病學來講,回顧性研究確實極為重要,沒有回顧性研究就無法更清楚地認識傳染病的發病規律,進而製定傳染病的防控策略。也因此,在一種傳染病爆發以及病例診斷之後,首先會出現的,就是流行病學調查人員。
一位流行病毒學專家也對記者表示,回顧性研究是傳染病的基礎工作,必須依據已有病例進行,在沒有病例的情況,誰也無法觀察出這個病毒發展是什麼路徑。
“其實,425例的數據還不足夠展示新病毒的特點,只能說明過去和(425例)當時的狀況,未來如何發展,還需要繼續觀察。”上述流行病毒學專家說。
如中國疾控中心聲明,這些病例是之前所發公佈確診病例,研究小組利用這些公開數據,開始了回顧性分析。
回顧性分析如何展開
根據這篇論文,最早的新冠肺炎病例是通過“病因不明的肺炎”監測機制確定的。
為了識別肺炎病例,並努力提高早期發現的敏感性,研究團隊制定了量身定制的監測方案,以在2020年1月3日識別出潛在病例。
針對可疑新冠肺炎的初始工作案例定義,首先是基於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的案例定義。在獲得了有關已確診病例的新信息後,又於2020年1月18日更新了定義可疑病例的流行病學標準。
一旦發現可疑病例,就會通知由中國疾控中心,省級,地方市級疾控中心和縣級疾控中心組成的聯合小組,開展詳細的現場調查並收集呼吸道標本,這些標本會在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進行集中檢測。
中國疾控中心和地方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還對所有疑似和確診的病例進行詳細的田野調查。他們通過與受感染者、親屬、密切接觸者以及醫護人員的訪談等方式,收集流行病學數據,以確定患者發病前兩週的接觸史,包括接觸野生動物的日期、次數、頻率和方式,尤其是在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可以買到的野生動物。此外,研究人員還收集了暴露於任何相關環境下的信息,以及與具有類似症狀的其他人接觸的信息。
這些在調查中收集到的所有的流行病學信息,包括接觸史、時間表和密切接觸者的身份,都進行了交叉核對。
經過如此路徑,研究團隊獲得了425名病例的流行病學信息。
基本傳染數約為2.2
傳染性流行病的回顧性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在於看清楚傳染病的規律,只有看清楚了敵人才能做出更好的防控。
除了上述被質疑的內容,這篇論文還透露了什麼值得關注的信息?
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分析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1月4日之間發病病例的數據,來估算疫情的增長速度。
論文稱,限於1月4日之前的數據情況,估計新冠肺炎的基本傳染數約為2.2,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患者將感染傳播給2.2個其他人。就新冠肺炎而言,論文稱,控制方面的挑戰包括許多輕度感染的明顯存在,以及隔離病例和隔離其親密接觸者的資源有限。
但是,因為對疫情的意識增強以及最近幾週來檢查的可用性和使用率提高,將增加確定的感染比例。
這篇文章中使用的一張圖表上顯示,1月11日之後,病例數出現了下降。不過論文也稱,很可能是由於對最近發作的病例的不確定性以及鑑定和報告的延遲,而不是發病率的真正拐點。
考慮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檢測試劑盒的可用性和使用量會增加,因此,論文稱,在解釋1月份病例增長速度時應格外小心。
總之,研究結果也顯示,在早期階段,病例規模每7.4天增加一倍。平均連續間隔為7.5天。
論文也提醒,緊迫的下一步措施包括確定最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減少社區內的傳播。隨著對流行病學特徵和病例發作的動力機制的更多地了解,也需要完善工作案例的定義。同時,也需要繼續監測病例以發現流行病學的任何變化,例如,年輕人群體或醫務工作者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