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與SARS相似但有區別死亡率未知
《柳葉刀》及《柳葉刀-感染病學》同時發表兩篇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研究,第一時間展示了首批武漢感染者的數據、以及病毒在武漢-深圳之間的人傳人和跨城市傳播情況。此外,數名專家對這兩項研究發表了評論,認為目前發動公眾做好防護、控制病毒傳播將是重中之重。同時,他們也和《柳葉刀》一同呼籲:公開透明的科學信息共享和疫情信息共享,是幫助中國和全球各國度過此次難關的關鍵舉措。
截至2020 年1 月26 日早晨9 點30,全國已確診1975 例2019-nCoV 感染患者,2684 例疑似, 56 例死亡。多數病例與中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關,據報導那裡販賣新鮮宰殺的野生動物,但感染的最初來源目前仍然不明。
2019-nCoV 很可能與中國馬蹄蝠攜帶的冠狀病毒密切相關。目前,已知有六種冠狀病毒(包括2019-nCoV 在內則有七種)能夠導致人類呼吸系統疾病,但迄今為止,僅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導致了大規模爆發且死亡率高(分別為10%、37% )。目前,尚無特異性抗冠狀病毒藥物或疫苗被證實對人類有效。
武漢首批病例能告訴我們什麼?
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2019 年12 月16 日至2020 年1 月2 日期間在武漢市入院的首批41 例確診感染2019-nCoV 的病例。
論文全文:
作者將臨床特徵、實驗室檢驗和影像學結果與流行病學數據相結合。研究結果顯示,25-49 歲、50-64 歲患者佔比分別為49%、34%,患者中位年齡49 歲,多數去過華南海鮮市場(66%,27 例),以男性為主( 73%,30 例)。
與SARS 一樣,大多數感染者為健康人,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病例合併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20%,8 例),高血壓(15%,6 例)和心血管疾病( 15%,6 例)。
相似的,2019-nCoV 感染患者也表現出較多臨床症狀。入院的所有患者均患有肺炎,大多數患者臨床表現有發熱(98%,40 例),咳嗽(76%,31 例)和疲勞(44%,18 例)。超過一半的患者還出現呼吸困難(55%,22 例),但頭痛(8%,3 例)和腹瀉(3%,1 例)少見。
本研究的通訊作者,中日友好醫院及首都醫科大學的曹彬教授解釋:“雖然有些症狀與SARS 相似(例如發熱、乾咳、呼吸困難),但是還有一些重要的區別,比如2019-nCoV 感染患者不存在上呼吸道症狀(例如流涕、打噴嚏、喉嚨疼痛)和腸道症狀(例如腹瀉,見於20-25% SARS 患者)”。[1]
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了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29%,12 例)或接受了重症監護(32%,13 例),其中6 人死亡。研究人員表示,在危重病人中可見細胞因子風暴發生,但是,需要更多研究來闡明2019-nCoV 如何影響人類免疫系統。
“目前還很難準確掌握與這種新型病毒相關的死亡率,因為往往在疫情流行的初始階段更容易關注到那些危重病例,而可能忽略了較輕或無症狀的病例”,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的共同作者任麗麗博士解釋說。[1]
截至2020 年1 月22 日,納入研究的41 名患者已有28 名(68%)出院。
研究人員同時指出該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包括由於病例數有限,難以確切評估與疾病嚴重性和死亡率相關的危險因素,他們呼籲在門診和社區中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確認2019-nCoV感染患者的完整疾病譜。
無症狀感染者出現
第二篇論文是首篇遺傳分析研究,研究人員調查了因不明原因肺炎就診的一個七口之家。其中,在最近去過武漢的5 人中發現2019-nCoV,同時在另一個並未同行的家庭成員中也發現了同樣的病毒。只有一個孩子未被感染,其母親表示,在武漢停留的大部分時間內孩子都戴著外科口罩。重要的是,另一名感染2019-nCoV 的孩子並未表現出臨床症狀,這提示攜帶者可能在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狀態的情況下在社區內傳播疾病。
論文全文:
“此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在醫院和家庭環境中出現人際傳播(人傳人),且其他國家報告了受感染旅客的病例,我們研究的發現與這些是一致的”。本研究的主持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袁國勇教授說,“由於可能會出現無症狀感染,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還依賴於隔離患者、儘早追踪和隔離接觸者,對公眾進行食品和個人衛生宣傳教育,並確保醫護人員遵守感染控制措施等。”[1]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該家庭的流行病學、臨床、實驗室和微生物學發現。
第一名患者( 65 歲,女性)於2019 年12 月29 日在武漢一家醫院探望了一名1 歲的高熱性肺炎親屬後五天出現症狀。回家後,她於2020 年1 月10 日被香港大學深圳醫院(HKU-SZH)收治入院,她的丈夫(66 歲)也發病並同時入院(上圖)。
1 月11 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對另外四名家庭成員進行了檢測——女兒(37 歲)和女婿(36 歲)在1 月1-2 日首次出現症狀,已經持續了9-10 天。他們的兩個孩子並無症狀。第七位家庭成員,即63 歲的婆婆,她沒有去過武漢,但幾名家庭成員在返回時與她待在一起,隨後她也感到身體不適,並因持續症狀而於2020 年1 月15日入院。
基因測試發現,五名患者的新型冠狀病毒進入細胞所用的刺突蛋白為陽性[2]。其中,從兩名患者的臨床樣本中鑑定出了完整的2019-nCoV 基因組。
在武漢期間,這家人沒有去過食品市場或與動物接觸。作者認為,該家庭感染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這名65 歲的婦女在武漢的醫院探望1 歲的親屬時感染了2019-nCoV,然後在7 天的旅行中將其傳播給了其他四名家庭成員,並在飛回深圳後,傳播給了另外一位家庭成員。不過,當地衛生部門仍在對該家庭進行進一步的接觸追踪。
目前,所有六名患者均入院隔離,截至2020 年1 月20 日病情均穩定。
作者們強調:“在該疫情的早期階段就需要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僅簡單反映了一個家庭集群,這種病毒的傳播能力仍然未知。
該論文的共同作者,來自香港大學的Dr。Rosana Wing-Shan Poon 表示:“隨著SARS 大流行之後監測網絡和實驗室檢測能力的改進,中國已有能力在數週內識別這場新的疾病爆發,並公開病毒基因組以幫助控制其傳播。 SARS 的爆發是從’動物傳人’(由動物到人類傳播) 開始,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所有野生動物肉類交易都應受到更好的監管,以終止這種潛在的傳播途徑。目前,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以闡明這種新型病毒和無症狀病例可能構成的潛在威脅。”[1]
嚴密防控最重要
在同時在線發表的相關評論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教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高福、英國牛津大學熱帶醫學和全球衛生中心的Peter Horby 教授,以及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Frederick G。Hayden 教授寫到:“為提高檢測效率,除了當地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外,一線診所也應配備有效的臨床診斷試劑盒……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敦促遊客採取預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遵守咳嗽禮儀和在公共場所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如口罩)。另外,應鼓勵民眾主動報告發熱和其他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因素,包括疫區旅行史以及與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史。考慮到大量SARS 和MERS 的患者是在醫療機構中感染的,因此需要採取預防措施以防止病毒在醫院內傳播。”
在第二篇相關評論中,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David Heymann(並未參與研究)寫道:“這樣快速共享(和開源)的科學信息可以為流行病學家提供實時指導以控制疫情,幫助臨床醫生管理患者,並協助建模人員了解未來潛在的方向以及各種干預措施可能起到的效果。”
同時發布的《柳葉刀》社論也指出:“公開和共享數據至關重要……目前大量需要快速獲取有關這種新病毒的信息、受到影響的患者和社區信息,以及採取的相對應措施的信息。但同樣重要的是,需要確保這些數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並進行獨立審查。針對目前的和未來的衛生緊急情況,柳葉刀所有相關研究內容將完全免費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