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國防部反對美商務部撤回限制美企供貨華為提案
如今,美國的做法似乎印證了“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道理。當地時間2020 年1 月24 日,《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多家美國媒體報導稱,由於美國國防部和財政部反對,美國商務部已撤回進一步限制美企向華為銷售設備的提案,部分政府官員稱限制供貨可能會阻礙美國零部件在海外的使用,削弱美國公司及整個國家的技術競爭力。
美國政府打壓華為
此前,美國政府曾採取過一系列措施,應對其所謂的“緊迫的安全威脅”——中國擁有先進的技術,因此中國兼具商業優勢和軍事優勢。而這些措施紛紛將矛頭指向了出售電信設備的華為,這是因為美國方面擔心華為是在為中國政府提供控制和監視的渠道。對此,華為曾否認協助中國政府從事間諜活動。
2019 年5 月16 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將華為等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並採取行動,切斷了對華為某些商品、軟件和技術的供貨,眾多供應商被禁止與華為的部分業務往來。此後,美國企業要想繼續向華為供貨,必須申請並獲得特別許可。
不過,美國商務部下發的特別許可的時限曾被三次延長。據悉,最近一次延期長達90 天。
自2019 年下半年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以來,雖然中美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有所緩和,但華為及其美國供應商的命運仍懸而未決。2019 年11 月22 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因“安全風險”問題將中興和華為排除在了美國運營商85 億美元政府資金支持採購的範圍之外。
限制措施可能會切斷一些華為零部件供應商的豐厚利潤,其中包括Intel、Micron和Google等。不過,急於繼續向華為供貨的公司注意到了一個漏洞——在沒有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只要向華為供應的產品中包含的敏感內容不超過25%,它們就可向華為銷售在美國境外生產的產品。
因此,美國商務部將這一門檻從25% 降低到10%,據悉,美國還將出台進一步的限制規定,美國公司生產的所有類型產品(比如一些敏感技術,包括華為可以從台灣、韓國和日本輕鬆購買到的軟件、芯片和其他可廣泛獲得的組件等)的門檻都將降到10%。
不過具體措施尚未公開,其確切範圍尚不清楚。
各領域聯合反對
據悉,這項提案早在工業界有機會對其發表評論之前便已生效,但遭到了各領域的聯合反對。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防部和財政部叫停進一步限制美國企業向電信巨頭華為供貨的提案,國防部等機構的官員均表示,這項旨在保護國家安全的提案可能只會適得其反。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已撤回該提案。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美國方面更注重企業的長遠發展。
根據現有規定,華為還能繼續從美國供應商那裡購買搭建電信網絡、製造智能手機所需的零部件。這讓華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第二大手機製造商、第三大芯片買家——得以繼續發展並增加營收。華為表示,2019年其銷售額超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雖然營收低於其目標,但差距也不大。
在這一成績的背後,華為和美國相關的業務卻越來越少。
美國國防部認為,斷供華為肯定會降低各個美國供應商的利潤,從而減少企業的研發投入,不利於長遠發展。
一些貿易專家也表示,美國政府本就該預料到與華為的業務會繼續下去,因為美國對出口的控制只針對敏感材料與技術。
同時,多個政府官員稱,提議已引起直接關聯公司和部分國防工業的恐慌。
而在另一邊,美國科技公司抱怨這些新規會事與願違,削弱美國的技術優勢,而並非保護,尤其是對半導體等行業有嚴重影響。
據《紐約時報》稱,在當地時間12 月5 日致商務部長Wilbur Ross 的信中,半導體工業協會和美國國家製造商協會等行業團體寫道,新的變化可能會降低美國整個行業的創新和競爭力,導致海外客戶停止購買美國技術。
另外,美國財政部也將召開相關會議。另外一位官員表示,關於這一提案以及其他中國技術問題,將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高級顧問會議上討論,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任正非胸有成竹,概念股值得期待
實際上,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此前也曾對這一提案表態。當地時間2020 年1 月21 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任正非表示預計美國將繼續加大對華為的打擊力度,但他“相信華為能挺過更多的打擊”。
據《科創板日報》稱,截止2019 年7 月底,華為的美國供應商佔比已下降到24.02%,而中國供應商佔比攀升至45.10%。在眾多華為國內供應商中,A 股上市公司佔大多數,主要集中在電子元器件和通信行業。
自去年5 月華為進入美國“黑名單”以來,Wind 華為概念指數呈持續上漲趨勢,截至農曆豬年收官日上漲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