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中餐廳亮相廣州科技弘揚中華美食
爽脆碧綠的炒菜心、鮮美的清蒸筍殼魚、嫩滑的順德魚腐……全球首家全系統運營的機器人中餐廳昨日在廣州珠江新城亮相。聞訊前來嚐鮮的食客忍不住驚嘆:機器人廚師手藝不遜順德名廚。廣州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食在廣州”名不虛傳。
甜品站機器人
顧客從半空中取餐。
餐廳內部佈置
容桂妙齡乳鴿
廣州是全國首個營收超千億元的餐飲大市,根據最新發布的《廣州市餐飲業網點空間佈局專項規劃》,廣州將在2035年打造成為與紐約、東京、巴黎等世界一線城市齊名、傳統廣府粵菜與時尚國際餐飲薈萃、特色美食出眾與餐飲文化彰顯的世界美食之都。繼在順德首次跨界開辦火鍋機器人餐廳,碧桂園再次挑戰標準化運營的機器人中餐廳。業內專家認為,該餐廳是科技與中華美食結合的有益嘗試,是傳統廣府粵菜的大膽創新。
名廚帶“徒弟” 炒菜心就練了上千次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探營看到,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包括迎賓機器人、煎炸機器人、甜品機器人、漢堡機器人、調酒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炒鍋機器人、雲軌系統以及地面送餐機器人等46種機器人。記者現場點單測試,漢堡從下單到出品只要90秒,炒菜5分鐘可出爐,煲仔菜20分鐘端上桌,菜品品質十分穩定。
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菜品研發部總監、順德名廚馬惠良從業已有26年,這是他第一次將手藝傳給機器人“徒弟”。回憶起菜式的研發過程,馬師傅感觸良多:“最難攻克的一道菜——雞湯薑絲炒菜心,我們嘗試了一千份以上。”在馬師傅看來,教機器人做菜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將標準放低。他們同時也會重點關注標準化出品,“就拿煲仔飯來說,如果今天的鍋巴是5毫米,明天的鍋巴是10毫米,那肯定不行。不僅如此,機器人應追求每鍋煲仔飯中的鍋巴色澤能夠穩定在一個接近的水平上。”
“我給它炒的菜心打90分!”馬師傅笑說,自己並不擔心機器人餐廳以後會將廚師取而代之。相反,他認為機器人學會做菜對廚師而言是一次“解放”的機會。機器人能夠讓廚師們不再因一些煩瑣的機械性工作分心,而是將更多精力放在菜式的創新和鑽研上,從而更好地傳承發展好中華美食。
5分鐘後美食“從天而降”
在餐廳正廳,右側一大面玻璃幕牆內32位炒菜機器人和一位能同時製作24份煲仔飯的煲仔飯機器人正在忙碌。入座後用手機掃碼點餐,機器烹飪系統接令後會從後廚冷庫自動調取食材並完成分揀和配菜,隨後傳送給對應的炒菜機器人或煲仔飯機器人烹飪製作。從整個製作到傳送,僅需要5分鐘。餐廳的上方有一套完備的雲軌傳輸系統機器人炒好菜、裝好盤之後,上盤機會將菜盤送到AGV小車上再由小車乘雲軌到達對應的餐桌上方,顧客便可以取餐啦。順德四杯雞、鳳城香滑炸雞、容桂妙齡乳鴿……你想吃啥就有啥。那麼,這盤由機器人大廚炮製的大餐味道如何呢?有專門前來嚐鮮的食客表示,味道十分正宗,尤其在用餐繁忙時段還可以迅速吃上熱騰騰的點餐,真是相當方便。
機器人成本低過人工
《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連續六年蟬聯全球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冠軍,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售平穩增長。國際著名機器人專家劉洪海教授表示:“機器人中餐廳系統實現了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最完整的系統化機器人餐廳。”
根據最新發布的《廣州市餐飲業網點空間佈局專項規劃》,廣州已經形成27個餐飲聚集區,規劃未來將增加至47個。據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總經理邱咪透露,機器人餐飲設備運營成熟之後,能夠放置於社區、學校、景區、寫字樓等公共區域。成熟運營的機器人餐廳能緩解餐飲業面臨的“用工荒”難題,成本將低於人工。未來通過數據化管理可做到1~2個工作人員管理一個區域的餐飲機器人。
記者觀察
科技有助弘揚中華美食文化
自古以來,廣州作為中國重要的對外交往窗口,其美食文化也在長期對外交流中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傳承經典,歷久彌新。當科技元素進入美食行業,經過“培訓”的機器人成為美食生產的重要參與者,美食的出品穩定性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其菜式口味也能夠根據消費者的反饋不斷作出具有針對性的精細調整,在某種程度上,這不失為傳承經典、讓經典菜式永葆活力的良機。
鑽研探索,推陳出新。正如馬師傅所說,當機器人替代人工完成一些煩瑣的機械工作時,大廚們可以把更多心思投入到鑽研廚藝、完善改進菜品之中。美食與科技相結合,有助於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消耗,從這點看來,科技的加入更有助於為中華美食的發展釋放活力。
弘揚特色,走向世界。中國美食在全球範圍內有無數擁躉,然而,當外國美食連鎖品牌在全球範圍內遍地開花時,擁有廣泛市場需求的中華美食在國外卻面臨著難以推廣的尷尬境地。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品很難做到標準化生產。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與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楊代友表示:“科技+美食這種新業態的出現對餐廳而言,意味著效率的提高和運營成本的降低。機器人餐廳或將起到示範效應,為整個業態發展注入新活力。而新科技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有助於激發餐飲行業的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