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中國天眼”望遠鏡上崗宇宙將更加清晰
建於貴州省平塘縣的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這意味著“中國天眼”開啟了“睜眼看宇宙”的新征程,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貴州省平塘縣的一處大窩氹,這裡坐落著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爬過一段山路,那口形似大鍋的射電望遠徑呈現眼前。
經工作人員介紹,眼前這個巨型裝置的結構一目了然。大鍋四周均勻分佈著六個電塔,大鍋的表面是半透明的網狀鏡面,行走於大鍋邊沿,能看見腳下盤旋的山路。大鍋底部中心一個標有FAST標識的盒子叫饋源艙,饋源艙與六個電塔間由六根光纜相連。
相信每個人看到FAST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大,成年人繞FAST走一圈大約需要40分鐘。國家天文台研究員、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姜鵬說,他們已習慣大家稱其為“大鍋”,併計算過這口鍋的容量。“如果它裝滿水,全世界每人可以分4瓶礦泉水,這就是它的功能體量,全世界有75億人,可以想像它的功能體量有大。”
2020年1月11日,FAST迎來了它重要的一天。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沈竹林宣讀驗收委員會對FAST的驗收意見:“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升了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推動了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FAST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促進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驗收委員會同意該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通過驗收,意味著正式開放運行。FAST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進入調試期。國際傳統大型射電望遠鏡的調試週期一般不少於4年,而FAST巨大的接收面積使其結構系統更為複雜。
FAST團隊經過2年的緊張調試工作,實現了跟踪、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數項關鍵指標超過預期,於2019年4月通過工藝驗收並向國內天文學家試開放。
國家天文台研究員、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首席科學家李菂介紹:“調試期間,試觀測時間開放,一共收到了140多份申請。申請的首席專家來自國內包括中國香港21個單位。經過國際委員會的遴選之後,大多數項目已經得到了執行,並且正在持續地產生新的科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