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你是誰嗎?AI或將成人類身份認同關鍵
你了解你是誰嗎?如果答案為“是”,那麼你可以引導你自己的行動嗎?當他人詢問我們的身份時,我們也會對自己發問以上兩個問題。在西方,人們珍視個人主義。我們認為在行動中具有能動性,也認為我們的身份不受世界左右。我們獨一無二,無人可替。
身份認同理論的歷史
世上有兩種身份理論:一為心腦同一論(哲學的說法),二為社會認同理論(心理學的說法)。上世紀30年代,心理學家EG Boring提出了心腦同一論(亦稱為類型物理主義),即內在心靈狀態可以劃分成與腦部物理活動相關的若干種類。後來,心理學家Feigel和Smart區分了大腦過程中的不同感受,並將其歸類為同樣的物理現象。心腦同一論認為,身份是單一的、獨立的建構(即心和腦實質為同一樣東西)。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心理學家Henri Tajfel和John Turner提出了社會認同理論,他們宣稱人的個體概念來自於他在社會群體中的身份。社會認同理論認為,因為人的身份誕生從社群(如家庭、學校和社區)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這種結構中,成員的流動、競爭和創造力影響著個體的身份,因此我們發揮自我能動性的餘地很小。這兩種身份理論共同推進和保護著我們的身份認同,我們的大腦網絡決定了我們如何應對環境。此外,人類身份在社交環境中的反映也幫助人腦進一步確認我們的真實身份。在這些理論規定的機制下,我們得以逐步找回自我。
腦部增強與身份理論
人腦增強並非一個新理論。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Robert G. Heath便表示可以用電流刺激病人治療腦部疾病。後來許多醫生紛紛效仿。自那時起,美國軍隊出於軍事目的,也開始進行腦部控制的試驗。2000年,軍隊將微機電系統移植到動物腦部進行實驗,這種系統能有效控制動物。最後,軍隊研究出了“賽博格昆蟲”和“賽博格鯊魚”(即用於間諜行為的動物)。值得注意的是,如今ECT(電休克治療)和TMS(經顱磁刺激)已用於治療情緒障礙。
由此可見,腦部增強來自於心腦同一論。從某種意義上,腦部增強落實了心腦同一輪的核心概念:精神活動與大腦的物理活動有關。通過識別這些活動,可以對其監視、控制,從而將其修正,引發所需的物理共鳴。這才是真正的腦部增強。
腦部增強的道德隱患
腦部增強的道德隱患不難看出。借助AI的力量控制人腦後,整個人都會受到控制。從這時起,我們開始喪失對自主能動性。
創新往往包含一定的風險,但處理好這種風險有助於推動創新的落實。在腦部增強的道德邊界上,我們有三點必須牢牢把控:
1. 人體測試由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NIH(衛生研究院)監管,受試者需自願參與。從之前的試驗可以看出,去除移植裝置的費用需由實驗一方支付。倘若受試者願意保留移植裝置,則維護成本由受試者負責。受試者資格需嚴格審定。
2. 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找到合適的腦部增強使用用例。比方說,如果是為了治療帕金森症等疾病,則該用例會優於其他用途。如果腦部增強和移植後帶來好處,那麼其他方式的腦部增強也能安全實施。
3. 人類的能動性需體現在每一步。若有人選擇移植,那麼他需要對這一選擇負責。在人類和AI之間尋求權利的平衡並不容易,但這也並非不可實現。
Elon Musk和他的公司Neuralink
Elon Musk發佈白皮書並展示其Neuralink項目下的種種研究,其中人們最為關注的就是神經織網移植。這種移植會在人腦中生長,最後變成AI層,覆蓋人腦上方,從而改善大腦的各項活動。
Elon Musk展示了這種移植物如何安全轉移到人腦內部,並保持功效,又是如何與AI相結合的。他還暗示這一技術或能改善心理疾病或腦部疾病。
分享過後,科學家們共同對這一設備治療疾病的可能性進行討論。AI支持者也展示AI如何推進人類的方方面面。確實,為了適應現在的AI時代,我們需要移植來幫助我們提高“性能”。正如進化論者稱其為“人機”進化,人類將在機器的幫助下繼續進化。
何為科幻?何為真相?
儘管我們在AI腦部增強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對人腦進行移植試驗,或將移植用於治療病症等方面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首例驗證出現之前,我們仍需等待,同時還需對其道德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新研究使我們考慮到將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許多問題——人類能動性、道德衝突、安全憂患、隱私問題和健康危害。
人類需要時間和資源先處理以上的問題,而非著力於追求創新的微小成果。
結論
未來難以界定,時間線也不明朗。但如果能夠見到人機進化的願景,這一定是了不起的一步。在AI時代中,這一願景終將得以實現。你希望這成為現實嗎?我們是否有考慮過其他影響呢?無論是2020年,還是以後的日子,這些問題都暫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