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恩的逃亡:遭遇“政變”的“棋子”和法日產業暗戰
在新年前夕從日本東京“金蟬脫殼”現身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日產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舉行了逃離日本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在吐槽了每天“八小時審訊、放風30分鐘、一周淋浴兩次、看守不會講英語或法語”的日本監獄生活並且點名怒懟了日本檢方後,戈恩花費了大幅筆墨描述自己對日產公司和雷諾-日產聯盟的貢獻。“我離開日本是為了伸張正義。”戈恩說,“我已經成為了這個我為之服務了17年的國家的人質。”戈恩強調,自己逃離日本並不是因為“有罪”,而是因為在日本不可能受到公正的審判。
發布會上,對於外界最為關心的自己是如何從日方的嚴密監視下逃脫的細節,戈恩並未透露分毫;對於此前“預告”的將要公佈對他發起“政變”將他趕出日產的公司和日本政府相關人士,戈恩也以“不希望黎巴嫩方面因此受到牽連”而含糊帶過。
此前一天,戈恩接受美國福克斯商業電視台採訪時稱,自己因“政變”被趕出日產,遭到了“以反對日產與法國汽車巨頭雷諾合併為背景的不當逮捕”。他還表示,計劃在8日的記者會上公佈相關人士的姓名,其中也包含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去年4月,戈恩在日本第四次被捕前錄製的一段視頻據稱也對此有所提及,但最終發佈時在其律師團隊的建議下將名字隱去。
7日,日產汽車公司也發布了戈恩逃亡後的首次正式聲明,表示戈恩出逃“是無視日本司法制度的行為,極其令人遺憾。對戈恩違規行為追究責任的基本方針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8日的發布會上,戈恩表示他將在未來幾週內披露更多細節。他是否將最終公佈那些對他實施“政變”的人員的名單,仍然受到關注。一直以來,戈恩案的背後,始終伴隨著雷諾-日產聯盟的合併風波,還有隱藏地更深的日法兩國產業政策、國家利益之爭。處於角力中心、身居高位的戈恩,無可避免地成為了這場爭鬥中的“棋子”。
《金融時報》稱,早在2016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成立後,時年62歲的戈恩本已準備半退休,擔任“名譽主席”。但是,戈恩並沒有停下腳步,他似乎還背負著另外的“使命”,從而導致了2018年的那場“政變”。
戈恩究竟背負著怎樣隱晦的新“使命”?在這場圍繞戈恩的“政變”背後,法日兩國政府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後戈恩時代雷諾-日產聯盟又將走向何處?
法國“打劫”,法日矛盾深種
戈恩出生於巴西,成長於黎巴嫩和法國,擁有法國、巴西、黎巴嫩三國國籍。據《紐約時報》報導,戈恩大學畢業後進入米其林輪胎公司,在那里工作了18年。1990年,戈恩被任命為米其林北美分部的CEO,重振了身處困境的米其林北美業務。1996年,戈恩加盟雷諾擔任執行副總裁。
1999年,作為日本第一家汽車為主業的企業,日產汽車的業績已連續26年下滑,全球市場份額從1991年的6.6%下降至不到5%,背負的債務高達2.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35.6億元),接近崩潰。當時,法國雷諾以54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日產36.8%的股份,成為日產最大股東,日產-雷諾聯盟成立。戈恩受雷諾委派前往日本,承擔起重建日產的重任。在戈恩的鐵腕手段下,日產迅速轉虧為盈。戈恩也因此名聲大噪。
2001年,戈恩被任命為日產的首席執行官。2005年,戈恩被任命為雷諾的首席執行官,同時管理著兩個大型汽車企業。
在戈恩的推動下,日產在2011年購入雷諾15%的股份,同時,雷諾對日產持股增加到43.4%。
2016年10月,日產以237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1.87億元)收購三菱汽車34%的控股權。同年,日產-雷諾-三菱聯盟成立,創建了當年的第四大汽車集團,戈恩擔任該汽車聯盟董事長。當時戈恩宣稱:“今天,我們的全球同盟已達到一個轉折點。”2017年,日產-雷諾-三菱聯盟以1060.83萬輛的銷量超過豐田和大眾,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集團。
曾在21世紀初瀕臨破產、而後崛起的日產,逐漸成為聯盟中較大的一方——2017年雷諾淨利潤為52億歐元,其中日產貢獻了一半以上。但復甦之後的日產,開始對當初與雷諾簽下的“不平等”協議提出異議,雙方嫌隙漸生。
路透社曾報導稱,2015年4月,時任法國經濟部長馬克龍動用1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2.88億元)公共資金,把法國政府對雷諾的持股比例由15%增加到19.7%,這樣就有足夠的火力,在當月末否決一項“一股一票制”的提議,以確保法國政府獲得足夠的影響力對雷諾公司可能危及法國國內就業或其他國家利益的戰略決策進行否決。
這一舉動激怒了被雷諾持有43.4%股份的日產汽車,因為馬克龍此舉意味著,萬里之外的日產也將受到法國政府的影響。2015年4月23日,日產發布新聞稿,反對法國政府的這一舉措,並公司希望保持日產的獨立性。事實上,在1999年至2014年間,這家日本集團已經給雷諾帶來了150億歐元的利潤和40億歐元的股息。路透社稱,日產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其法國母公司,在設計和其它關鍵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
日產隨後要求把持有的雷諾股權增持至25%或更多,根據日本法律,若日產佔雷諾股權被提高到25%,將取消雷諾在日產的投票權,以實際上結束法國政府的控制。雙方因此大鬧一場,據法國網站Contrepoints 今年1月6日的報導,當時,日本工業家,特別是強大的經濟產業省,對法國這起“打劫”行為非常不滿。
最後,日本政府出面交涉,雙方達成了一項折衷協議,法國政府又把持有雷諾的股權比例從19.7%削減回歸到15%,才避免擴大爭端。
該協議為日產汽車提供了未來不受母公司雷諾或其最大股東法國政府乾預的保證。目前,雷諾擁有日產43.4%的股份,且擁有表決權;而日產僅擁有雷諾15%的股權,同時無投票權。
Contrepoints指出,這些變化令一些投資者感到失望,他們原本希望戈恩能利用此次危機深化聯盟改革,甚至進行全面合併——將雷諾持有的日產200億美元的巨額股份中的一部分解凍。馬克龍的決定擊垮了戈恩希望在2016年加速利用兩個集團之間協同效應的願望,也完全破壞了戈恩和日方的關係,日方認為,法國政府秘密國有化日產的企圖不可接受。
路透社在上述文章中援引法國巴黎銀行證券部分析師多米尼克奧布萊恩(Dominic O ‘ brien)的話稱,這一結果是戈恩為雷諾-日產全面合併奠定基礎“錯失的機會”。雷諾-日產全面合併本是兩家公司日益密切的業務合作所帶來的普遍預期的最終結果。
法國“吞併”日產野心導致戈恩被“政變”
然而,合併帶來的隱憂越來越大。
一方面,是戈恩對“規模”的不懈追求。2018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銷量再次領先豐田,幾乎與大眾持平。戈恩的一位前助手告訴《金融時報》,“他從來沒有說出口,但他想(把企業)做到世界最大。”
另一方面,則是法國政府“合併日產之心不死”。2018年初,在已成為法國總統的馬克領導的法國政府的推動下,戈恩開始積極推動日產、雷諾、三菱合併。雷諾和日產通過近20年前設計的一個結構相互持股,但作為該汽車製造商聯盟負責人和日產董事長,戈恩籌劃讓兩家公司合併,使雙方的合作夥伴關係“不可逆轉”。但是日產董事會反對這項交易,並曾設法阻止。
在日本媒體看來,法國政府向日方提議雷諾-日產合併,意在藉壯大雷諾使它成為拉動法國經濟發展的引擎,緩解法國內民眾對馬克龍政府的不滿,減輕執政壓力。此外,日方輿論指責以“合併”名義開展的上述計劃,實際是雷諾對日產的“吞併”。
夾在法日之間負責合併計劃的戈恩,成了一枚“棋子”。
2018年11月19日,戈恩在東京羽田機場被日本檢方逮捕,被控隱瞞收入、挪用公款等4項罪名。此後是長期的拘押、保釋,直至2019年底的出逃。
日本檢方指控,戈恩在2010年到2014年的5年間,實際收入為99.9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約6.45億元),但對外宣稱只有49.87億日元。檢方稱,戈恩的收入中大約有50億日元未公開、未納稅。
戈恩對上述指控全盤否認。在其被捕當晚,由戈恩指定“接班”的日產汽車CEO西川廣人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公司是在接到舉報人指控、並進行數月內部調查之後才採取這一行動的。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與西川廣人共事的一些人表示,戈恩下台一事不太可能是西川一人所為。報導稱,多年來,隨著雷諾-日產聯盟越來越像是日產支撐起了較為弱小的法國合作夥伴,日產內部的沮喪情緒不斷積累。在西川廣人獲得任命不到一年時間裡,日產歐洲董事會的多名成員被雷諾前高管取代。
一名知情人士對《金融時報》表示:“跡象就擺在那,所有人都知道。”
日產背後的日本政府
在戈恩被捕前的幾週,日產法律部門負責人哈里·納達向公司的幾位高管提議,稱他們應該爭取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支持。日本經濟產業省早些時候曾對巴黎方面處理(雷諾與日產)談判的方式表示擔憂。
日產的一些高管認為,日本政府可能會為“中和”戈恩而努力。一位與日本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說:“對日產來說,尋求政府支持以使他們的所作所為合法化非常有用。”
據Contrepoints報導,日本經產省有一定的權力進行監管,還有一部分權力通過國有資產行使:日本銀行每年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購買約300億美元的日本股票。正因為如此,它是日經225指數上約90%的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之一。
戈恩的律師指控稱,“檢察官、日本經濟產業省政府官員和日產高管之間存在非法勾結”,以阻止戈恩“進一步整合日產和雷諾,威脅到了一家旗艦企業的自主權”。
Contrepoints在報導中稱,一些日本觀察家指出,戈恩一案是“Japan Inc.”的回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政府對大公司內部管理的干涉主義很普遍,隨著時間的推移,干涉主義本來已經消失了。
1999年就來到日本的戈恩很清楚這一點:他在第四次被逮捕前錄製的一段視頻中表示,日產高管決定逮捕他,是為防止他與法國製造商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戈恩甚至指明了一些人,但他的律師弘中惇一郎決定從錄音中刪除這些具體指控。錄製上述視頻的當天,戈恩曾在推特上宣布將要召開新聞發布會,但次日,他就被日方第四次逮捕。
戈恩一再表示,日產高管策劃逮捕他,顯然是擔心他會考慮將日產與雷諾合併,這會削弱日本企業的地位。
彭博社曾預測稱,戈恩不太可能得到任何看起來像正義的東西。“根據日本法律,嫌疑人可以被拘留和審訊23天而不被起訴。在此期間,嫌疑人可能在沒有律師的情況下在一天裡接受長達八個小時的審訊。”在8日的新聞發布會中,戈恩在開場不久就提到了這一點:“日本當局每天對我進行長達八小時的審訊,我的律師不被允許在場。”
此外,彭博社指出,非正式的拘留期可能要長得多。“在23天的期限結束後,警察完全可以以另一項罪名再次實施逮捕,開始新一輪審訊。最終,像日本幾乎所有的嫌疑人一樣,無論有罪與否,嫌疑人都可能被迫簽署認罪書。”
事實正是如此:戈恩於2018年11月19日被捕,被拘留23天,於2018年12月21日再次被捕,然後在2019年1月11日、4月4日再次被捕。被捕期間,由於無法接觸律師,他一天被審訊14小時,有時是晚上,直到他重病。他的保釋也一再被拒。
對此,法國資訊(France Info)質疑稱,(日本)理應為一個生病的老人提供醫療服務。
立場尷尬的法國政府
2018年11月戈恩被捕後,法國一些輿論對法國政府出面“拯救”擁有法國護照的戈恩抱有期待。在戈恩拘押期間,他的妻子卡羅爾也曾多次為了丈夫能夠獲釋而在各國間奔走,並曾向法國政府提出求助,但遭到了無視。
但在接受法國《星期日報》採訪時,卡羅爾表示,馬克龍總統沒有回應她的求助。“愛麗舍宮的沉默簡直振聾發聵。”卡羅爾說,“我曾認為法國是一個誓死捍衛無罪推定的國家。他們完全忘記了戈恩為法國經濟以及雷諾汽車所做的一切。”
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佈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表示,法國的政治干預可能不是幫助戈恩的最佳方式。
在巴黎,雷諾公司和法國政府對戈恩的突然被捕竭盡全力表現得若無其事,稱這一聯盟非常強大,足以在戈恩不再是其掌門人的情況下生存下去,並且駁斥了所謂的“陰謀論”。戈恩被捕後,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他“將對這一聯盟的穩定性保持高度警覺”。
戈恩案案發後,日產、雷諾及三菱曾在2018年11月底發布聲明稱,將繼續對聯盟關係給予支持。2019年3月,雷諾、日產和三菱的新領導人在東京會面,宣布了該聯盟的重組管理結構。在全新的四人管理架構中,雷諾獲得兩個席位,日產和三菱各佔有一個席位。亦即,法日雙方將擁有平等的發言權。
另一方面,在日本身陷牢籠的戈恩也同時正受到法國南泰爾檢方的調查。2016年,戈恩與第二任妻子卡羅爾在法國凡爾賽宮的奢華婚禮似乎暴露出了一些財務問題,婚禮所涉的部分費用據稱由雷諾汽車支付。
據《洛杉磯時報》去年11月報導,一年來,法國政府一直小心謹慎,避免通過給予戈恩強力支持來干預法律程序。法國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去年10月在得到總統馬克龍的允許後,在東京的法國大使館會見了戈恩。薩科齊還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了對日本法律制度的擔憂。薩科齊的發言人未對該說法予以置評。
沒有戈恩,雷諾-日產或將不再是目標?
戈恩的轟然倒台,讓本已紛爭不斷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幾乎名存實亡。2019年彭博全球汽車製造商指數顯示,日產汽車的股票收益表現排名墊底,而雷諾則位處倒數第二,兩者的股價分別下滑了28%和23%。三菱汽車的情況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其股價在2019年年內下挫了24%。
據《衛報》4日報導,去年6月,雷諾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進行大規模合併的努力也宣告失敗,菲亞特將此歸咎於持有雷諾15%股份的法國政府的干預。去年10月,菲亞特宣布與雷諾的法國競爭對手標致雪鐵龍(PSA Group)進行350億英鎊的合併,此舉讓雷諾別無選擇,只能更好地管理其與日產的聯盟。
據投資銀行傑富瑞的菲利普霍喬斯稱,雷諾和日產的重疊部分總是有限的,問題是沒有留出節省利潤率的餘地。
內部人士還抱怨稱,兩家公司未能利用它們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早期領先地位,工程部門的摩擦也阻礙了適當的技術共享。雷諾和日產各只有一款純電動大眾市場汽車,分別是Zoe和Leaf,兩者都需要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以避免歐盟的罰款可能高達數十億歐元。投資銀行Evercore ISI估計,如果雷諾要削減五分之一的排放,僅雷諾一家就將面臨14億歐元的成本,這將抹去其2019年估計利潤的五分之二。
但技術共享受阻使得在成本高的減排壓力下,雷諾與日產都或將難以提高利潤率。
新電動汽車的細節尚未公佈。雷諾計劃到2022年推出8款新車型,可能在3月份的日內瓦車展上推出。日產正致力於通過削減車型和節約成本來提高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一款即將上市的電池動力SUV的細節尚未公佈。
Evercore ISI的分析師表示,雷諾對其過渡策略正欲“蒙混過關”。分析師阿恩特埃林霍斯特(Arndt Ellinghorst)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聯盟的未來看起來很糟糕”,早就應該進行“再平衡”了。他建議雷諾將其在日產的持股比例降至35%或更少,以減少聯盟的不確定性,並有可能釋放現金。
雷諾現任董事長讓-多米尼克塞納德(Jean-Dominique Senard)上月稱,橫濱和巴黎之間的關係有所緩和,但他表示,全面合併並非最終目標。“這是一個有點失敗的生意。”霍喬斯說,“(合併)已經談了太久了,但他們取得的成就太少。”
(澎湃新聞實習生沈雨若對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