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成功助NASA發現首個地球大小的宜居星球
在最近舉行的美國天文學年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秀”的不僅有新一代主力系外行星探測器“苔絲”(TESS),還有兩名高中生。他們分別參與了“苔絲”發現首顆類地大小的宜居帶行星和首顆存在雙日系統中的行星。
(原標題:NASA發現首個宜居星球:地球大小,或存在液態水)
澎湃新聞記者虞涵棋
“苔絲”全稱“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於2018年4月發射升空,旨在“接棒”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成為行星獵手。具體而言,“苔絲”通過檢測恆星亮度隨時間變化的光曲線來尋找行星。一旦出現“凌日”現象,即當行星掠過恆星表面時,恆星的亮度就會像發生日食一樣有所下降。
原理很直觀,開普勒望遠鏡就用這種方法找到了4000餘顆系外行星。但在實際操作中,依然會出現困難和誤判。令人驚喜的是,高中學生就能在NASA的研究團隊裡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雙日輝映
沃爾夫·庫克爾(Wolf Cukier)剛剛在紐約斯卡斯戴爾高中讀完高三,進入NASA著名的戈達德飛行中心進行暑期實習。
他查看了此前被志願者們標記為“日食雙星系統”的所有數據。這是一種兩顆恆星圍繞彼此旋轉的系統,從觀測角度看會互相遮蓋。
在雙日系統裡尋找行星可比在單日系統裡難。在兩顆恆星的影響下,行星的凌日現象並不規律,此外,“苔絲”很難發現行星掠過小一點的那顆恆星。
這是一類目前的計算機算法不太擅長的信號,反而是人眼更容易尋找蛛絲馬跡。因此,像庫克爾這樣的實習生需要逐個排查數據。
實習剛開始3天左右,庫克爾就發現一個標記為TOI 1338的雙日系統裡存在不尋常的信號。這個信號乍看像是小恆星遮蓋大恒星造成的日食,但出現的時機不對。他反應過來,這其實是一顆行星。
TOI 1338雙日系統
最終證實,這顆TOI 1338 b距離地球1300光年,比地球大6.9倍,介於海王星和土星之間。它的兩顆“太陽”,一顆比我們的太陽大上10%,另一顆則更冷更暗,只有太陽質量的三分之一。
溫度宜居
“苔絲”在工作第一年就發現了100光年外的恆星TOI 700,並捕捉到它的三顆行星的多次凌日。科學家們一開始認為它與我們的太陽大體類似。
然而,高中生阿爾頓·斯賓塞(Alton Spencer)和幾個研究人員一起發現這是個誤判。TOI 700實際上一顆更小更冷的恆星,質量和大小大約只有太陽的40%,表面溫度也只有太陽的一半。
修正了參數之後,它的三顆行星的體積和溫度就相應地大幅下調。科學家們發現,最外圍的第三顆行星TOI 700 d一下子掉到了宜居帶內,也就是說,溫度允許其上面存在液態水。
TOI 700和三顆行星
具體而言,它要比地球的體積大上20%,公轉週期為37天,從恆星那裡接收到的能量要比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