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假新聞影響大選新加坡找到了Facebook
Facebook 和“假新聞”的鬥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它針對新加坡地區推出了一個“假新聞”聲明功能。在包含虛假內容的文章底部,Facebook 會貼出聲明:“根據相關法律法規,Facebook 有必要告知,新加坡政府稱這篇文章中包含了虛假信息。”
虛假信息氾濫的問題已經困擾Facebook 多年,在新加坡政府的推動下,它似乎向前邁出了一步。但問題並沒有很快解決,隨之而來的麻煩,又好像給它帶來了更多困擾。
假新聞法
2017 年4 月,新加坡律政部長尚穆根第一次提出,需要重新審視新加坡的法律,從立法層面打擊社交媒體上氾濫的假新聞。8 個月後,相關立法事務就進入了公開聽證流程。今年4 月,這份“網絡虛假誤導信息防止法”(簡稱POFMA)的第一版草案出台,5 月8 日,以72 比9 的壓倒性優勢,法案通過。
這份“網絡虛假誤導信息防止法”從10 月開始正式生效,要求Facebook 這樣的媒體平台針對虛假信息,下達更正通知或刪除內容。11 月29 日,Facebook 第一次使用了這個假新聞聲明功能。
被標為“假消息”的文章的作者是一名新加坡當局的反對者,他在文章中指責新加坡政府採用不當方式逮捕異見人士,但政府澄清稱’並沒有逮捕任何人’。之後,政府敦促Facebook 將該文章標記為了’假消息’。
Facebook 的假新聞問題氾濫已久,涉及的面也很廣,包括隱私侵犯、干擾選舉,以及仇恨言論引發暴力等等一系列問題。2018 年4 月,扎克伯格就曾來到美國國會進行聽證,解釋“Facebook 的用戶數據如何被分享給了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並最終影響了美國大選”。
Facebook 是一家建立在“關係”和“內容”之上的公司。從創立的第一天起,扎克伯格就希望Facebook 能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裡,複製一個真實的社會。其中包含每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想,以及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Facebook 完成了這個任務。全球能接觸到互聯網的45 億人裡,有25 億是Facebook 的用戶。這個社會非常真實,但同時也很容易被利用、影響,甚至操縱。
如何維護這個線上社會的秩序,成為了Facebook 和各國政府,最頭痛的問題。各國政府經常要求Facebook 屏蔽或刪除一些“違法內容”,根據後者的“透明度報告”,僅今年上半年,全球範圍內的相關請求就高達18000 次。
真相的最終解釋權
Facebook 一直拒絕“刪帖”。
Facebook 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標準,能夠高效清理那些色情、暴力、仇恨、以及煽動性的內容。但對於那些敘述性的內容、觀點,Facebook 一直試圖保持中立,不主動進行管理。
針對一些引發巨大爭議的內容,Facebook 也會展開調查。但不是自己來做,而是聘請獨立的第三方人員來對內容進行真實性核查,這些人通常是專業的新聞人士。如果一篇文章被檢查人員認定是“假新聞”,Facebook 不會將文章刪除,而是會降低內容的推送權重,減少在用戶時間線上的展示頻次。除此之外,Facebook 還設計了一種機制,在用戶點擊’假新聞’之前提醒用戶,這些內容被專業人士認定為’假新聞’,需要二次確認才能繼續閱讀。
這也是為什麼,面對新加坡的法律,Facebook 的態度相當消極。Facebook 並不認同新加坡法律規定由政府而不是第三方機構核查內容真實性的做法。在文章底部的聲明中,它明確表示是政府認為這篇內容包含虛假信息,而且這個信息也只會展示給新加坡的用戶。Facebook 還建立了一個相關信息頁面,如果用戶點擊假消息聲明旁邊的“”了解更多按鈕,就能讀到它的聲明:“Facebook 並不認同新加坡政府定義假消息的權威性。Facebook 是一個中立平台。”
Facebook 表示,希望新加坡政府能確保該法律’有計劃地、透明地’實施,而不是用來打壓正常的言論自由。政府相關發言人也表示,正在和Facebook 進行溝通,希望能保證在今後的類似事件中將程序走得更加順利。
與此同時,也有官員出來澄清,假新聞法適用的範圍是事實陳述,而不針對’觀點’。也就是說,不會利用這個法律來打壓正常的批評,也不會利用它來打壓政治對手。政府只會判斷內容的’真實性’,以及它是否符合公共利益。
事情的複雜性不言而喻。對事實的敘述本來就常常包含觀點,真相也絕非只有“真”和“假”兩面,人們要面對的更多是誇大、歪曲的事實,以及“從特定角度展開的敘述”。正是因為真相的複雜性,Facebook 才不敢輕易定義它,更不可能擁有真相的最終解釋權。
新加坡之所以如此匆忙地推動立法打擊假新聞,是希望2021 年4 月的大選,能夠盡量不受到假新聞的影響。當人們越來越多地從互聯網上接受信息,如何保證人們不被錯誤地煽動、誤導,以至於選出一個錯誤的領袖?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只是在復雜的現實面前,還沒有人能夠成為那個“完美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