鎧俠看淡3D XPoint前景閃存仍將長期主導
未來十年,存儲市場仍將繼續追求存儲的密度、速度和需求的平衡點。儘管各個廠家的技術側重點不盡相同,但鎧俠(原東芝存儲器)對3D XPoint之類的堆疊類存儲方案的前景並不看好。在今年的國際電子設備會議(IEDM)上,該公司宣布了BiCS閃存系列和即將推出的XL-Flash技術,並且附上了一份展現未來願景的幻燈片。
(題圖via AnandTech)
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閃存(Flash)和“存儲級內存”(SCM),是當前市面上的三大發展方向,鎧俠也對英特爾和美光的3D XPoint長期願景進行了展望。
過去幾十年,閃存的浮柵和電荷陷阱技術,已經歷多次變化。新開發的存儲器,其狀態取決於單元中介質的電阻或自旋,而不是電壓。
傳統上很容易將每個單元視作不同值的“0”或“1”。但隨著材料類型的發展,每個單元已能夠容納更多的狀態(SLC、MLC、TLC、QLC 等)。
此舉能夠輕鬆獲得倍增的容量,但也對檢測電路的精準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可增加單元大小、或降低總體密度來實現。
鎧俠當前的BiCS 閃存技術,依賴於在塔中堆疊多層浮柵單元,然後在xy 方向重複該設計以增加容量。目前,該公司已大量推出TLC 和QLC 產品,並希望打造面向特殊應用的每單元5 比特位產品。
BiCs 系列產品的設計層數也在不斷增加,從32 層增加到48 層,再到64 層和96 層,預計將來會增加128 層以上。與其它方法相比,層數的添加,還是相對更加容易的。
此外,鎧俠還在開發一種名叫XL-Flash 的新型閃存。傳統閃存以“頁面”和“塊”的方式工作,而存儲類內存以“比特位”的方式工作。
這意味著,儘管DRAM 可訪問每個比特位並對其進行修改,但在閃存中,這意味著任何寫操作都需要一次寫入整個頁面,寫入的損耗也成倍更大。
3D 堆疊式存儲單元的工作方式與閃存有所不同,以3D XPoint 為例,其使用相變材料來改變存儲單元的電阻,並可以通過電子選擇器開關進行訪問。
通過交替改變字線和位線的方向來構建存儲器,以保留SCM 的比特位可尋址特性。如需堆疊更多的層數,也只需添加額外的字線和位線,以及其間的單元。
即便如此,鎧俠仍不看好3D XPoint 的前景。首先是相對於層數的每比特位成本,層數的增加會帶來更高的複雜性,控制電路會損失一部分面積,產能損失的影響也更大。
相比之下,3D NAND 技術要成熟得多,市面上已大量上市90 多層的產品,且無人否認層數堆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其面積上的損失幾乎為零、產量的損失也極低。
在製造過程中,3D NAND 的某些蝕刻和填充步驟,可一次覆蓋很多層。相比之下,3D 堆疊SCM 技術,仍未充分擴展到單層設備之外的市場。
鎧俠數據顯示,儘管其BiCS 閃存在經過10 層時會降低到每比特成本的漸近值,但與單層方案相比,3D 堆棧SCM 最多只能將4-5 的成本降低到每比特成本的60%(之後就開始飆升)。
原因是後者未能受益於數十年改進的複雜工藝,導致每層的成本增加、面積的損失、以及產量的下跌。為構建3D 堆棧存儲器,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每多一步驟,良率也就更低。
如上方公式所示:其中n為層數,C f為公共層的成本,C v是每增加一層的成本,A是添加一層造成的面積損失,Y是單層的產量損失。
有鑑於此,鎧俠在會議上指出,在3D SCM 的情況下,12 層左右的每比特位成本還是相當的。但若層數增加到NAND 閃存一樣多(以64 層SCM 為例),單層每比特位成本就暴增到50 倍了。
即便強力推動對3D 堆疊式SCM 的支持,當今4 層以上的堆疊預測成本也已經過高,且未考慮到潛在發展的這項技術在未來的變數。
綜上所述,SCM 確實可在內存領域提供超大的數據池,每GB 成本較DRAM 低很多。但長期看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閃存仍將在行業內占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