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B站跨年晚會“吊打”了嗎?衛視們心裡應該有數
跨年夜,照例是需要晚會助興的。於是,各大衛視無不積極行動起來,招數還是那幾樣:砸重金、大明星、搞營銷。但這一回,衛視之間的競爭並沒有多少關注度,倒是B站跨年晚會的異軍突起,成為了輿論場上的焦點。有媒體將這一現象稱作,B站跨年晚會“吊打”各大衛視。無論事實如何,但網絡討論的熱度,似乎已經反映出了一些問題。那麼,B站,到底掌握了什麼“武林絕學”?
這當然不是因為B站手頭上擁有更豐富的資源。雖然近年來,該平颱風頭正勁,但真要論出場明星的牌面,各大衛視絕對是毫不遜色,甚至是更勝一籌的。
這當然也不是因為B站擁有可供互動的彈幕功能。有人認為,是直播彈幕提升、渲染了B站的傳播力,製造了一個相當於演唱會的圍觀熱場。可別忘了,如今的視頻網站哪個沒有彈幕功能呢,各大衛視,又怎麼會不知道互動的重要性?
顯然,都說B站很“懂”年輕人,但很多人,還不“懂”B站。
毋庸置疑,年輕人掌握著社會流行文化領域的話語權。誰能得到年輕人的心,誰就更有可能成為贏家。
但誰能說,衛視不夠努力呢?粉絲們被“現男友”迷得神魂顛倒,還不快點邀請李現?“王一博+肖戰”是最火的CP,怎麼能不來現場?騰格爾的翻唱有趣,再給他配個楊冪夠不夠?
可結果呢,這些節目激起的水花都不值一提。
另一邊,B站並沒有安排什麼大牌明星。幾位樂手,在舞台上演奏起動漫作品的主題曲,立馬引爆全場。國樂大師方錦龍和百人樂團玩一把“魂斗羅”的背景音樂,台下再度沸騰。彈幕多到什麼程度呢?幾乎到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地步。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究竟何在?說到底,各大衛視表面上看是在討好觀眾,討好年輕人,但骨子裡,還是沒有徹底放下架子。
近年來,一些曾經的相聲、小品大師,在舞台上漸漸不吃香了。網友們都吐槽,他們的本事,只剩下把網絡上的段子炒成“回鍋肉”。為什麼呢?他們並不真正懂得觀眾喜歡什麼、年輕人熱愛什麼,只是機械性地把所謂“熱點”集合,力爭“趕上”潮流。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而B站卻有另一番天地。它不僅懂得、了解年輕人的喜好,還要用最正式、最隆重的方式把這些“亞文化”搬上舞台。你看,《亮劍》在B站最熱門,所以“楚雲飛”也來高歌一曲。你看,《我為歌狂》是童年回憶,所以胡彥斌就閃亮登場了。你看,B站UP主都快把吳亦凡玩壞了,所以他親自來一首《大碗寬麵》。
彈幕當然重要,可為何唯獨B站的彈幕特別熱鬧?因為,在B站努力營造的文化氛圍裡,用戶和用戶之間是能夠互相理解、互相交流的。而在各大衛視的畫面裡,只有尷尬到極點的“人造”彈幕。也許還有人不明白,知道兩句網絡流行語,不等於懂得流行文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如果不沉下心去研究、探索,永遠都無法理解B站跨年晚會的魅力,到底在什麼地方。年輕人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渴望表達自己的個性,各大衛視中老年大聯歡式的節目,已經無法為他們提供一個自由的舞台。而B站,站出來承擔了這個使命。
其實,B站跨年晚會到底有沒有“吊打”各大衛視,觀眾心裡有數,各大衛視自然也不會看不到相關數據。說起來,各大衛視不缺資源、不缺品牌、不缺渠道,那麼,到底缺了點什麼?可能就是對用戶需求的深入理解和認真思考。對許多媒體從業者而言,B站跨年晚會的“走紅”,也是很值得借鑒和研究的。
B站跨年晚會的爆紅,說明它所代表的流行文化,已經成功“破圈”。不必感到突然,這完全是厚積薄發的正常結果。事實上,它一直都在,一直都在發聲,不妨讓我們仔細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