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下一個Uzi:電競修羅場上的少年們
在微博年度人物評選排行榜上,電子競技明星簡自豪(遊戲ID:Uzi)超越王一博、肖戰等當紅明星,盤踞榜單第一。截至發稿,簡自豪獲得一億兩千萬餘票,領先榜單第二名王一博212萬餘票。除簡自豪外,電競選手明凱(遊戲ID:Clearlove),姜承録(遊戲ID:TheShy),喻文波(遊戲ID:JackeyLove)也佔據了榜單前十當中的四個席位,電競的火熱可見一斑。
Uzi依然佔據榜首,圖片來源:微博年度人物_微博之夜2019評選界面截圖
粉絲們更習慣用簡自豪的遊戲ID稱呼他:Uzi。
14歲,出道即封神。年僅22歲的Uzi是中國最知名的電競選手之一。
兩獲英雄聯盟世界總決賽亞軍,幾獲全明星個人SOLO賽冠軍、年度最佳ADC、年度最受歡迎選手……他是LPL(中國英雄聯盟職業聯賽)選手中獲得榮譽最多、最高的,還曾經作為亞運會英雄聯盟項目國家隊隊長率領隊伍贏得金牌。
枯燥的高強度訓練、殘酷的競爭,愈發完整的賽訓體系,電競俱樂部的公司化運營,這幾年,電競這個高速發展的新興行業一直在向“體育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假如電競作為一個體育項目被廣泛認可,像Uzi這樣星光熠熠的電競明星們就將成為下一代體育巨星。
而萬千少年們,正仰望著Uzi、JackeyLove、The Shy這些同樣年輕的名字,沉浸於一方屏幕可能帶來的榮光,奔赴電子競技這個還不完全成熟但已經競爭激烈的修羅場。
他們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年輕的肉體將飽受戰場的殘酷,精神將承受巨大的壓力,而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但他們還是天真亦堅定地沖向戰場,因為夢想盡頭那束光足夠吸引人——
成為下一個Uzi。
電競修羅場
走在RNG電競俱樂部訓練間外的走廊上,每隔幾步,牆上就印著一位明星選手的照片和警句。其中,Uzi在照片上雙臂抱在胸前,旁邊寫著:“17歲我就進過全球總決賽的決賽了,你呢?”
每間訓練廳都是封閉的,裡面往往是幾個選手坐成一排,戴著耳機,緊盯屏幕上的遊戲界面,手上不停操作。訓練間的隔音很好,聽不見任何聲音。從他們不斷移動的手腕判斷,屋里大概遍布著急雨般密集的鍵盤敲擊聲。
看著屋裡激烈的場景,如果不知道這是電競訓練,你大約會以為自己走進了一家網吧。和網吧不同的是,這裡整潔、開闊,每個屋子只有一排電腦,空氣聞著很乾淨。
靠近門的白板上寫滿了訓練安排和賽程。這道門隔開了選手們和外界的所有訊息,走進訓練場地時不能帶手機,迎接他們的只有一排冰冷的機器和高強度的重複訓練。
在電子遊戲這樣宣揚個性的項目裡,訓練場更像是一條身肩重擔的流水線。這解釋了“電子遊戲”後面跟著的“競技”二字。
走廊拐角有一間休息室,桌子上橫七豎八地擺著吃剩下的盒飯,一位隊員翹起雙腿架在桌上休息。一張一弛,和訓練室裡的高度緊張相比,休息室裡寫滿了困倦與疲憊。
RNG走廊上的照片和警句,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下午三點,19歲的青訓隊員樂樂走進採訪間,他看著有一些局促,顯然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被叫到這裡。
工作人員提議我中斷正在進行的採訪,先進行樂樂的部分,“他的時間比較寶貴一些。”當天,他已經打了排位賽和訓練賽,採訪完也要迅速回到訓練中去。
不知道是不是賽訓總監就坐在旁邊的緣故,樂樂依然很拘謹,他不住地揪著自己的手指,回答問題時像參加一場不熟悉答案的考試。
只有聊起比賽的時候,他才顯得心裡踏實起來,說話的音量依然不大,但多了不少底氣。
“只要打職業比賽的選手都是想打世界賽的,我想為LPL爭光。”
對他來說,打職業比賽的吸引力在於那種萬人之上的感覺。當自己的隊伍贏過了之前在電視裡看到過的選手時,那種感覺更是酣暢淋漓。
面對少年眼裡的閃光,我沒有忍心再追問他,成功,換句話說,失敗的概率幾何。
事後,RNG電競俱樂部的賽訓總監四葉告訴我,19歲對電競來說已經是一個不能再拖的年紀。電競圈裡,15、16歲的人才輩出,如果不打出足夠亮眼的成績,可能就會面臨解約或者退役。
騰訊電競今年6月發布的《世界與中國:2019年全球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稱,2019年,中國電競用戶預計突破3.5億。不難想像,當樣本數量擴張到全球時,這個數字會有多麼驚人。
而在全球擁有最多玩家,最受歡迎的遊戲《英雄聯盟》,在其10年的歷史裡,也聚集了最多的競爭與憧憬。
《英雄聯盟》在全球有上億玩家,想成為職業選手的人數可能要數以十萬計。要在這些人當中脫穎而出,走到金字塔頂端,並非易事。“哪怕你有點天分,有天賦的人也不少。”
以英雄聯盟官方舉辦的英雄聯盟職業青少年訓練營(下稱“青訓營”)為例,據佛山日報報導,每年,100個16~20歲的少年從5000多名報名者中被選中,去到青訓營,而最終能被職業俱樂部選中籤約的,預計不超過20位。從5000到20,淘汰率超過了99%。
四葉向虎嗅透露,很多選手來RNG電競俱樂部訓練之前抱著成為巨星的幻想,來了之後和身邊的隊友一比,發現自己其實資質平平,“泡泡就會被戳破,就會幻滅”。
很多人迅速離開了。有些人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成為職業選手;有些人適應不了高強度訓練和軍隊化管理;有些人沒能達到俱樂部期待的水準。堅持時間最短的選手,甚至只待了一兩天。
璞玉的誕生
除了從職業青訓營挑選有潛力的苗子外,各個俱樂部也會自己去排位賽里搜尋有潛力的苗子,或者列出年齡、排位的要求,公開招募青訓隊員。
排位賽的積分稱為RANK,贏了加分,輸了減分,最終根據分數高低在每個網絡區內進行排名,劃分段位。每個網絡分區的前200名稱為“王者”,是最高段位,其次是“大師”。
19歲的青訓隊員牛新宇(遊戲ID:Milk)就是Bilibili電競俱樂部的教練從排位賽里挖掘到的。觀察了他一段時間後,教練邀請牛新宇去BLG(Bilibili Gaming)《英雄聯盟》分部青訓試訓。
牛新宇已經打了五年英雄聯盟,被發現的時候,他正在本地的戰隊打排位賽。接到消息的那個瞬間,他很興奮,感覺自己“被發現了”。
加入BLG後,牛新宇和其他青訓隊員們一起過上了集中訓練的生活:每天中午12點起床,吃飯,進行訓練賽前的熱手;下午2點到5點進行第一場訓練賽,然後做賽事复盤,休息半小時,接著吃晚飯;傍晚7點開始第二場訓練賽;看情況是否加練第三場,從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鐘。
虎嗅了解到,各個俱樂部的訓練日程大多如此。為了提前適應普遍在晚上進行的賽事,中午起床,訓練到凌晨,已經成為電競選手們的標配。
BLG戰隊每周有一天休息,隊員們大多會在那天補覺,有時也會一起吃點東西。雖然隊員們來自五湖四海,但由於平時壓力大,最終大多數會傾向於吃比較辣的食物,這是他們的解壓方式。
選手休閒時間玩三國殺,圖片來源:BLG
作為排位賽當中的“超高分路人”,青訓隊員們已然是遊戲當中鳳毛麟角的存在,但進入職業俱樂部之後,他們卻只是剛起步的新人,不管是天賦還是技巧,都會受到極大的碾壓。
如果把電競職業俱樂部看作一座學校,相比打頂級聯賽的職業選手,他們就是學校裡的低年級學員,剛剛入門,是未經雕琢的璞玉。
璞玉最寶貴的就是那種難得的天然感。RNG電競俱樂部的賽訓總監四葉告訴虎嗅,青訓隊員首先要學習的不是協作、溝通、大局觀這些東西,而是先把他們野生的操作,那種直覺凶狠的一面發揮到淋漓盡致。
哪怕已經衝破千軍萬馬進了青訓隊伍,也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職業選手。
電子競技作為一項將電子遊戲比賽上升到“競技”層面的體育項目,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要在這樣的體育競技項目當中獲得成功,“你必須有天賦”。
天賦除了體現在過硬的成績上,也體現在性格習慣、情緒控制,和抵制社會誘惑的能力當中。這些都是決定一名電競選手能否最終成功的綜合因素。
作為一項職業運動的選手,抗壓力和自信心非常關鍵。而練就平穩的心態,對剛入行、年紀更輕的青訓隊員來說,並非易事。
電競圈有太多這樣的例子:選手練習的時候很厲害,但是放到場上發揮不出來。可能是緊張,也可能是怯場,又或者是看到台下滿坑滿谷的觀眾就開始胡思亂想,“如果打不好,底下的觀眾會怎麼罵我?”
也有些選手打比賽時一切正常,但賽后看完微博評論之後卻心理崩潰了。更有甚者,每年英雄聯盟世界聯賽結束之後,都被網友罵到承受不住、直接宣布退役的選手。
成為電競選手——這可能是這些十幾歲的孩子為自己做的第一個重大人生選擇。而選擇過後要承擔的一切,都重重壓在了他們十幾歲的肩膀上。
成為美玉的光鮮和身為璞玉、接受打磨的代價,在天平兩端搖晃。在這場看似毫無懸念的戰役裡,要堅持到結局,難於上青天。
飄忽不定的未來
12月17日,英雄聯盟明星選手Clearlove宣布退役,出任EDG電競俱樂部教練。微博上一片“意難平”和祝福的聲音。
遊戲博主“超凡電競LOL”發微博祝福稱:“對於選手Clearlove來說,一個時代已經結束;對於教練Clearlove來說,新的時代剛剛開始。”
而普通選手退役後的職業道路,往往沒有那麼風光順遂,滿佈鮮花與祝福。
雖然電競行業在疾速發展,但相應的工作崗位還沒有佈局完全。教練、主播、電競從業人員、遊戲顧問,是職業選手退役後僅有的幾個對口職業。
一個隊伍的主力加替補加起來可能有8個選手,但只需要一到兩個教練,換句話說,要在這些已經被填好的教練坑里找新工作。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練,既要水平能服眾,還要有統籌的能力,並且能把自己的技術教授給別人。對於只專注於訓練的職業選手來說,擁有這些多元的能力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理所當然。
遊戲主播的數量也已經高度飽和。要成為脫穎而出的頂級主播,需要天生的幽默感、出眾的表達,和獨特的個人風格,競爭不比成為職業選手容易。
成功轉型為遊戲主播的劉謀(PDD),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還有一些有限的選擇是去像華碩、宏基這些3C大廠做遊戲顧問,或者到高校這幾年新開設的電競相關科係做老師。
“其實現在相比於10年前已經好太多了”四葉感慨道,“但是不是人人退役都有工作?那肯定不是。”
在有限的青春里,電競選手們沒有學習到遊戲之外的一技之長,到24,25歲面臨退役時,如果沒有積攢到足以支撐其生活的人氣,就會陷入普遍的困境。
“其實就很殘酷,很容易流為社會的底層。”四葉說。
不只是電競選手,所有職業運動員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2003年,李海鵬的特稿《舉重冠軍之死》就記述了亞運會冠軍才力在退役後飽受貧困、病痛折磨,最終死於突發疾病的臨終故事。
文中寫道:“由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多年受困於貧窮、不良生活習慣、超過160公斤體重的才力麻木地嘔吐著,毫無尊嚴地死了。在生前最後四年,他的工作是遼寧省體院的門衛,在他死去的當天,家裡只有300元錢。”
隨著時代的發展,職業運動員退役後的處境沒有那麼極端,但依然困難重重。
Bilibili電競俱樂部總監龍多認為,如果電競選手們能在打職業比賽期間攢下一筆錢,而不是盲目揮霍,那這筆錢對於退役後的生活或是創業來說,都會是不錯的基礎。
他經常和隊員們聊財富管理。未來是不可控的,他建議他們拿到錢之後做一個最基礎的原始積累, 存好房子的首付,併購買一些保險,也會警告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要亂投資。
對這樣的財富管理建議,隊員們的接受度因人而異,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也會慢慢開始考慮。
“其實主觀上不太想讓青訓隊員操心這些,會影響他們打職業的決心。”龍多頓了一下,“但我們要對他們負責。”
四葉和龍多都告訴虎嗅,電競選手也是普通人,每個人十六七歲、二十出頭的時候都不會想那麼遠的事情,總覺得時間還長,一切都可以再考慮。
只是電競隊員的職業生涯比絕大多數職業都短,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稍縱即逝。
被問到對自己職業道路的期待時,18歲的青訓隊員鄧文傑(遊戲ID:TOP)發出了靦腆的笑聲。片刻後,他輕聲說:“說實話還沒想太多。就想打更多的比賽。”
為了來BLG《英雄聯盟》分部青訓試訓,鄧文傑延遲了自己去廣州上大學的時間。如果沒有取得想像中的成績,他打算回去上大學。
牛新宇說,打排位賽遇到瓶頸時,自己也想過以後不能打入職業賽的可能,但他從不後悔。作出這個選擇之後,即使最後失敗,也是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真的沒能成為職業選手,牛新宇打算參加自考,拿一個專科或者本科的畢業證。對於其他也想嘗試電競的年輕人們,牛新宇的建議直接而理性,“先在韓服打一個很高的分數再作決定”。
看起來對未來沒有太多考量的青訓隊員們,實際上比我想像的更踏實和理智。一夜成名的虛幻夢想沒有出現在任何一個人的言語中。儘管對行業的判斷還沒有那麼透徹,但經歷過修羅場的洗禮,他們已經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量理解,盡量腳踏實地。
沒有人的青春只值兩萬
恰好是這一批20歲上下、最需要方向的少年,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缺少預判。年輕隊員們對職業生涯預判缺失、對行業理解不足,其實還是因為他們並不理解電競,他們只是理解遊戲。
而正在疾速發展的電競行業也並非完全了解自己。在這個只有十年曆史的行業裡,儘管面對著蓬勃發展的盛況,所有俱樂部也都還在繼續摸索,找尋更規範、更健康的發展模式。
現今,電競明星們的收入令人咋舌。年薪、賽事獎金,加上商務酬金,頂級選手的年收入甚至可以達到千萬量級。而青訓隊員只會收到基本工資,直到打出成績,才會有更高的配額。
“但我說白了,哪怕一個月2萬、3萬,就可以和青春等價交換嗎?”四葉說,“我覺得青春是無價的,沒有誰的青春只值2萬。”除非他的孩子顯露出絕對的天賦,不然他絕對不會允許孩子打電競。
龍多說,他希望未來的電競行業充滿陽光。在他所嚮往的理想狀態下,電競是一個能賦予年輕人很多可能性的積極的行業,當有天賦的孩子提出想要去這個行業試一試時,他們的父母能夠毫無顧忌地同意。
不知道是否源於我的錯覺,青訓隊員們都不太善言辭。他們更像是熟稔一種技術的高級技工或是冷門學科的科學家,在專業領域無所不知,但疲於表達。
能讓他們眼睛一下亮起的是講述自己喜歡的職業選手,報出那些名字和精彩賽事時,他們緊張的嗓音會一下清亮起來,神色喜人。
RNG電競俱樂部的每間宿舍門口都堆著一大包標著號的衣服,會有阿姨統一取走洗淨,再送回對應的房間。帶我參觀的工作人員笑著說:“因為都是男孩子嘛,宿舍有時候還會有味兒呢。”
聽到這句話時,我正透過一間宿舍門的縫隙,瞥見幾張和大學宿舍裡一樣的上下床。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在用看待職業運動員和未來之星的視角觀察他們,描述他們,期待他們。而天才與否的重壓之下,他們只是一群十幾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