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家裡的貓建立牢固的關係?
貓是我們唯一成功馴養的非群居動物。不過,讓貓奴們感到失望的是,我們與貓建立聯繫要比與狗困難得多。我們是不是忽略了什麼重要的細節?從生理上講,狗似乎無法隱藏它們內心的情緒。在感到滿足、緊張或純粹的快樂時,狗會不停地挪動、嗅鼻子或搖尾巴。在一幅名畫中,幾隻狗圍在一起打撲克,但事實上,狗無論如何也不會是玩撲克的好手,因為我們很容易就能知道它們的下一步。
貓也有復雜的肢體語言,會通過抖動的尾巴、豎起的毛髮,以及改變耳朵和鬍鬚的方位來表達情緒。呼嚕聲通常(但不總是)表示友好或滿意。所有這些,都是判斷貓是處於友好模式還是勿擾狀態的可靠依據。
相比狗與人類之間比較容易確定的聯繫,貓儘管歷經幾千年的馴化,也一直陪伴著我們,但它們的“公共關係”形像似乎依然不是很好。許多人視貓的特立獨行是一種額外的收穫,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貓過於冷漠或自私。貓的批評者聲稱,只有當食物碗是空的時候,它們才會真正表達愛意。
當然,養貓的人會說這些都是胡扯,他們和貓的關係與狗和狗主人的關係一樣牢固。但是,為什麼貓在大眾心目中一直會有冷漠、不友好形象呢?它們真的是這樣的嗎?
至少,貓獨具個性的形象並沒有影響它們的受歡迎程度。據估計,僅在英國就有多達1000萬隻家貓。201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約25%的家庭至少養了一隻貓。
關於貓的形象,一個線索可能來自於它們最初是如何被馴化的。這是一個比狗馴化要漸進得多的過程,而貓在很大程度上起著主導作用。在大約一萬年前,最早的家貓出現中東新石器時代的村莊里。它們並不依靠早期的人類宿主來獲取食物,而是被鼓勵自己去尋找食物,以保證農作物和食物儲存不受老鼠和其他害蟲的侵害。從一開始,我們和它們的關係就比狗要疏遠一些。狗能幫我們打獵,靠人類分享戰利品。
此時此刻,你家裡的貓可能就蜷縮在沙發上,或者從書架上的有利位置瞪著你。它和祖先一樣,具有很多本能,包括狩獵、巡視領地、保護領地不受其他貓的威脅;它們比狗更接近過去的自己。我們對貓的馴化,其實只是讓它們部分離開了野外。
“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人類對這個物種的誤解,”國際貓咪關愛慈善組織的理事、獸醫凱倫·希斯特德(Karen Hiestand)說,“狗和人類非常相似,而且在一起生活了很長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它是(與我們)共同進化的。至於貓,則是最近才出現的。它們來自一個獨來獨往的祖先,而不是一個群居的物種。”
非洲野貓(Felis lybica)是家貓的祖先,它們傾向於過一種孤獨的生活,通常是在交配的時候才會與同類相遇。“貓是唯一被馴化的非群居動物。我們馴養的其他每一種動物都和它的同類有社會聯繫,”希斯特德說道。
在和我們共同生活的動物當中,貓是如此的另類,這也難怪我們可能誤解了它們發出的信號。“因為貓很有主見,也能照顧自己,所以它們越來越受歡迎,”希斯特德說,“但這種生活方式是否適合它們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人類希望貓能像人一樣,或者像狗一樣,而它們並非如此。”
對貓的情感和社交能力的研究一直落後於對狗的研究,但近年來,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儘管大部分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結果已經表明,貓對人類的友好程度有著相當複雜的變化範圍。
希斯特德說:“這是高度可變的,由基因驅動,對人類友好的這一部分可能來自它們在最初六到八週的經歷。如果它們在生命初期有積極的經歷,那它們可能會喜歡人類,想和我們一起玩。”
甚至貓的馴化本身也具有變動範圍。走失的野貓經常會躲避人類,表現得更像它們的野生祖先。在地中海和日本等地的漁村里,“社區貓”的群體興旺發達,它們十分友好,能夠迎合餵養牠們的當地人。在伊斯坦布爾,這些半流浪的貓由當地人餵養和照顧,已經成為城市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不久前催生了一部相關的紀錄片。
還有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貓,但即使是它們也具有不同的與人親近的程度;有些貓保持著相對的距離,另一些貓則積極地與人相處。那麼,如果我們想和家裡的貓建立牢固的關係,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
和狗一樣,貓也是通過身體語言來進行大部分的交流,而不是通過聲音。研究貓行為的克里斯廷·維塔萊(Kristyn Vitale)說:“我認為,與狗相比,人們很難解讀貓的肢體語言。”這不一定是貓的錯。
狗之所以比貓更能贏得我們的喜愛,原因可能是它們具有一個重要的特點。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狗已經學會模仿嬰兒的表情,這可以激發主人照顧它們的慾望。具體來說,狗似乎發展出了能提起內眉的肌肉,而這種特徵並沒有出現在它們的狼祖先身上。“狗狗的眼睛”不僅僅是一個用濫了的詞,而是代表了一個進化的把戲,加強了狗和人之間的聯繫。
對貓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壞消息。它們缺少這種肌肉,因此眼神看起來會顯得冷漠和不友好。兩隻貓咪互相盯著對方往往是打鬥的前奏。但是,慢慢地眨眼睛就完全是另一回事,這是它們表達愛的方式——你的貓可能就在房間的另一邊對你眨眼睛。甚至當貓將頭轉向一邊時,也不一定是輕蔑,而是一種放鬆的表現。
維塔在俄勒岡州立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這項研究中,貓和狗被主人留在一個房間裡,過一段時間,主人又突然回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大多數貓咪在和主人共處時會感覺很安全,當主人回來的時候,它們會跟主人打招呼,然後回到房間裡繼續探索,很少再過來。狗的行為也很類似,”維塔萊說,“如果狗在房間裡跑來跑去,玩玩具,偶爾還會回到主人身邊,我們就不用擔心太多。”研究人員將這種現象稱為“安全依戀”,即主人的返回會讓寵物平靜下來,這暗示著一種強烈的情感聯繫。
“人類對動物的期望偏差會影響它們的行為,”維塔萊說道。在試圖迫使貓表現得更像狗(即給予我們更多關注)的過程中,我們實際上是在迫使它們遠離自然的行為。
希斯特德表示,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將貓的性情與狗混為一談,而這也是問題的一部分。即使是受過多年訓練的專家也不能倖免。“我2007年參加了一個會議,感覺自己像個十足的白痴,”她說,“所有這些關於貓的基本信息我都不知道,比如它們喜歡在不同的地方喝水和吃東西。這是一項全新的研究,但如果你謙卑地意識到你對它們的認識是錯誤的,你就會開始學到一些有趣的東西。”
以貓蹭主人的方式為例,這曾被認為是一種標記領土的行為,就像野貓經常蹭樹或其領土內的其他地標。但是,當貓咪在人身上這麼做時,通常象徵著一種歸屬——貓把它的氣味傳遞到你的皮膚上,同時也把你的氣味傳遞到它的皮毛上。這就是野貓和其他結伴同類之間的行為,一種創造“共同氣味”的方法,可以區分朋友和敵人。
希斯特德表示,有一件事情很關鍵——放鬆的貓更願意交朋友。“它們希望自己的水、食物、睡眠地點和貓砂盆都恰到好處。當這些都安排妥當時,它們就能開始探索與其他動物的社交聯繫。”
因此,當你下次回家,發現貓主子在沙發上安靜地打量著你,或者懶洋洋地打著哈欠走進走廊時,請不要失望。它在用自己的方式,安靜地讓你知道,它很高興見到你。(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