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馬斯克如何敲響中國開放大門?
上海超級工廠完全進入生產、交付模式。進入中國市場5年後,特斯拉迎來了最重要的時刻。12月30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向15名員工交付中國製造Model 3,標誌著上海超級工廠已完全進入生產、交付模式。難以想像的是,今年2月Model 3才以進口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時隔不足一年特斯拉就將Model 3完成“國產化”——這背後既有特斯拉矽谷精神的強大作用,也有中國汽車產業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中國製造Model 3交付現場。圖片來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我希望能把特斯拉上海工廠打造成全球範例。”將時間回撥至今年1月9日,當日李克強總理新年伊始的首場外事活動安排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總理會見時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將努力把上海工廠建造成世界最先進的工廠之一,同時根據中國市場需求將產品本土化,更好實現互利共贏。
什麼是全球範例?當馬斯克聯手“基建狂魔”,結果是上海超級工廠的工期從原來的30個月大幅壓縮至485天,而且其生產線成本較美國低65%,充分體現中國製造業優勢。
作為國內首家獨資建廠的外企,上海超級工廠正式竣工標誌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拐點階段:一方面是特斯拉入華帶動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共同進步,另一方面則是代表著中國汽車行業全面對外開放的決心,中國市場歡迎更多的外資企業來華經商。
上海超級工廠“加速度”
同樣是生產Model 3,上海超級工廠在吸取了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工廠的爬坡經驗後,在生產線建設上有了明顯改進。
Model 3是特斯拉在2016年4月發布的車型,當時馬斯克宣布Model 3起售價為3.5萬美元,價格遠比Model S和Model X親民,因此得到大量用戶的下訂。不過由於松下電池的供應問題,再加上Model 3的生產線比以往採用了更多自動化工藝,導致Model 3的產能爬坡相當緩慢——原本特斯拉預計2017年12月底實現週產5000輛Model 3的目標,但實際上直至2018年7月才達到。
華爾街投行Berstein曾對特斯拉的自動化生產提出質疑,其認為雖然自動化生產可以節省人力的成本,但自動化生產需要投入大量資本成本,這導致目前特斯拉在自動化生產上取得的收益遠低於付出的代價。
“日本人的辦法是先把流程做對,然後再引入機器人,與馬斯克的做法恰好相反。”Berstein分析師Max Warburton估計,特斯拉大約花費20億美元建設這條新的Model 3生產線,這相當於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的整體投入。
對此,馬斯克也在推特上承認,“特斯拉工廠的過度自動化是個錯誤。確切地說,是我的錯誤。人類被低估了。”
為了加快Model 3的生產速度,特斯拉不得不降低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通過增加人手的方式來提升Model 3產能。不過,這導致特斯拉2018年員工數量增長30%,超出了公司的承受能力,因此馬斯克在今年年初宣布裁員7%,特斯拉只能保留最關鍵的臨時工和承包商。
吸取了一系列經驗教訓後,上海超級工廠在建設上速度遠超預期。經過10個月時間的建設後,目前上海超級工廠(一期)已擁有沖壓、車身、塗裝和總裝四大車間,預計今年年底正式投產。
除了建設速度快,上海超級工廠在建設成本上也大幅降低——特斯拉表示,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線建設成本較美國低65%(按單位產能的資本支出計算)。
此外,在吸取了上海超級工廠的建設經驗後,特斯拉在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工廠正安裝的Model Y生產線,成本有望較目前美國Model 3生產線低50%。
Model 3產能爬坡
對於特斯拉而言,上海超級工廠的首要意義是幫助公司的總產能達到50萬輛水平。按照馬斯克的預期,上海超級工廠有望達到週產3000輛Model 3,再加上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工廠7000輛的產能,今年年底特斯拉將實現Model 3週產量1萬的目標。
基於Model 3的產能順利爬坡,特斯拉在今年年初預期,公司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之間,實現50萬輛Model 3的年化產量。
其實,早在2016年5月,馬斯克就表示希望特斯拉的產能在2018年提高至50萬輛,2020年達到100萬輛的水平,但由於Model 3的爬坡不順,特斯拉今年的產能最高也只有40萬輛。
如今隨著上海超級工廠落成,特斯拉的產能將得到直接提升。目前上海超級工廠僅完成一期建設,預計年化產能為15萬輛Model 3,但未來隨著二期建設展開,這座工廠還將生產Model Y,屆時年化產能就有望達到50萬輛。
上海超級工廠投產後,國產版Model 3將免除進口關稅,甚至享受新能源補貼,對特斯拉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大有幫助。目前特斯拉全系車型在華已免除購置稅,而購置稅佔稅前車價的10%,這對特斯拉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馬斯克繼續重申今年特斯拉36萬輛的交付目標,但上海超級工廠難以對此提供幫助——國產Model 3的第二批大規模交付時間將是春節前,這意味著國產Model 3至少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才對公司業績做貢獻。
中國汽車開放的首批受益者
在外界看來,馬斯克將超級工廠落戶上海劍指中國市場,事實上中國市場也的確是特斯拉當下非常重要的營收來源。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國的汽車銷售收入為23.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45億美元同比增長48%。其中第三季度,特斯拉在華銷售額達6.69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繼續成為特斯拉第二大市場。在剛剛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特斯拉甚至預測中國將有望成為Model 3的最大市場。
因此,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今年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直言,特斯拉是中國進一步擴大汽車開放的首批直接受益者。去年4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汽車合資股比開發的具體時間表,確定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從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到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再到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發改委表示,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其後在6月28日,發改委和商務部共同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版)》,文件在原有規定“汽車整車製造的中方股比不低於50 %”的基礎上,增加了“除專用車、新能源車外”一項,為特斯拉在華投資清理了障礙。
不過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也需要特斯拉入華。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導者,特斯拉在“三電”(電驅、電池、電控)上擁有明顯的優勢,有望倒逼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新能源車企快速進步,尤其是在補貼退坡後新能源汽車銷量萎靡的時間點上,特斯拉國產的衝擊比想像中更大。
上海超級工廠落戶臨港後,臨港也有意圍繞特斯拉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形成先進的上下游產業鏈,輻射臨港新片區產業。9月24日,臨港新片區與包含製造、應用、服務和功能平台四大類型共24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重點項目簽約,涉及總投資近80億元,其中包括為特斯拉提供配套玻璃的供應商聖戈班安全玻璃(中國)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對中國的回報,特斯拉向政府承諾2023年開始創造稅收收入,每年繳稅22.3億元(約合3.23億美元),而且未來五年在上海超級工廠投入金額達140.8億元(約合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