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者“左手騙錢右手毀譽” VC/PE機構接連“躺槍”
“你看中人家的高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這句話在投資理財行業廣為流傳。時常有不法分子冒用知名投資機構名義到處招搖撞騙,甚至還會偽造機構的工商證件、假冒機構工作人員,然後進行非法募資、騙取投資者資金。對於這種事情,很多時候,投資機構並不自知。
一家知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法務負責人李心告訴獵云網,去年有被騙投資人找過來,他們才發現有不法分子在打著他們機構的旗號售賣理財產品。
不法分子有兩個經常用以誘導人們進入投資圈套的“必殺技”:“投資利率高、平台名氣大”,而“高大上”的VC/PE機構必然成為不法分子時常惦記的最佳“可利用資源”。
VC/PE機構官網上一般都會全面披露公司管理團隊、投資案例、公司動態等信息。這種“信息齊全”正合不法分子“口味”。
公司名稱被冒用,投資機構們能怎麼辦?這種事對機構造成的困擾和影響又有多大?
假冒風險低?不法分子有何“招數”
“近期發現有人通過網站、App、微信、微博等渠道,冒用我司名義發布虛假消息,開展融資、理財等行為;但機構並未授權給任何實體和個人,其開展的任何行為與機構無關,機構保留追究冒用者的法律責任的權利……”時不時地有投資機構在網上發布這種警示聲明。
獵云網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發現從2016年開始,就有投資機構發布這類聲明,其中2018年、2019年是發布高峰期,也有投資機構多次發聲。
但這種警示公告很難具有震懾力,投資機構會感到“吶喊是無力的”。假冒者有各種詐騙招數,並跟著“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投資機構還能怎麼辦?
從投資機構發布的警示聲明來看,不法分子主要通過網站、App、微信、微博等渠道去詐騙。他們具體又是如何實施的呢?為何監管部門懲治難?
一家投資機構從業者告訴獵云網,此前就有投資人在一個以他們機構的名稱為域名的網站上購買了理財產品,後發現被騙,才醒悟過來要尋找機構的聯繫方式並打電話詢問。
此不法分子的冒用伎倆,就是混淆正規投資機構的域名,以類似的網址欺騙受害人。進入該網站,顯示的是與該正規機構無關的另外一家公司的資料以及理財產品。
這家機構隨即舉報了該網站,同時讓律師介入調查,但無奈的是,找不到涉事主體。
不法分子的另一種做法是,直接盜用機構名稱、LOGO、機構合夥人的照片和信息去包裝網站、製作假冒的App,同時,利用微信群吸引投資者,售賣理財產品。而且這些網站域名IC備案號是不存在的。
這類理財產品按日計息。投資者起初可以每天都正常拿到利息,但不久後App就無法打開,微信群主也失聯了,本金和利息更是一併無處追索。
受害人往往在出事後,才回過神來,想去搜尋對應的機構。而對於這些被冒用了名稱和LOGO的機構來說,前述所發生的一切,都讓他們“一頭霧水”。
李心表示,其所在的機構也曾被這樣冒用。她告訴獵云網,一名受害人發現被騙後,無奈之下,才想到要在網絡上搜索他們機構,當搜索結果出來後,受害人已經接受了被騙的事實,但受害人還是撥通了機構的電話,並將自己的遭遇和盤托出,希望能夠提醒機構。
據該受害人描述,經親戚介紹,他進入了一個微信群,並聽信群主建議,購買了10萬元的理財產品,他估算,整個群里共購買了上千萬元的理財產品,但無從考證所有投資者實際損失共計多少。
儘管很多投資機構很出名,但一些投資人可能不了解甚至沒聽過這些機構,但他們知道投資機構所投的獨角獸企業、巨頭公司,像支付寶、小米、美團、京東這種。當投資人看到詐騙網站披露著他們投過這些巨頭公司的信息時,就會很認可這個騙子公司的實力。
其實,只要投資人願意花點時間上網查一查,對比一下,甚至打個電話問一問,都能避開這些陷阱。
投資機構的官網幾乎都會留聯繫方式,並且很多投資機構已發布被冒用名義的警示聲明,甚至有個別投資機構直接將這類聲明懸掛在官網前端。當有人點進他們網站,先映入眼前的就是這則警示聲明,鴻盈資本、雙湖資本就是如此。
但很多投資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不做事前驗證核實。實際上,有些人是完全沒有這種意識,因為他們是老人。
再看不法分子,只要一被舉報,他們就撤,他們像打“游擊戰”那般到處招搖撞騙,卻又能逍遙法外。
騙局易識別,為何總有人中招?
在外界看來,騙子的這些招數都很拙劣,為何還總有人“中招”?
每當發生投資理財詐騙事件時,總會有投資人被責備:貪高利息、明知是騙局還要去賭一把,總以為自己不是最後的接盤俠。
不排斥有一些這樣的投資人。但其實有很多是退休老人,甚至是一些根本不懂投資理念的農村老人,他們就是相信朋友推薦、信賴平台的名氣,也沒有很好的甄別能力。
犯罪分子也是抓住很多平民老百姓對私募股權投資行業不清楚這一點。
畢竟沒學過金融的人是很難理清財富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銀行、風險投資機構等這些公司的業務範圍,以及限制事項;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有何區別,對投資人有何要求等等。
總的來說,專業投資機構一般是不面向個人投資人去做募資,基本都是定向找專業的機構投資人,更別說去賣理財產品。
在被募資端,投資機構會對個人做嚴格測試,包括資金要求、投資行為的要求,也會需要投資人去答一系列的問卷,只有符合一系列要求的人才能做投資。不會簡單地拉個微信群,就讓你投資。
那是什麼讓一些不懂這些概念、甚至懂這些概念的人也都入坑了呢?
私募股權投資資金募集對像一般有政府引導基金、母基金、VC、PE機構、信託公司、保險資金、家族基金、上市公司及企業、高淨值人群等。
但第三方財富管理平台、投資銀行等這類公司涉及母基金、私募股權投資、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多種業務,所以他們能一邊扮演著專業投資機構的角色,一邊又可以向特定公眾(也是高淨值人群)募集資金,然後投理財產品、投項目或者作為LP再投向VC/PE機構。
多種業務類型以及復雜的產品結構,使得投資人根本不了解這些平台在投資過程中嵌套了幾層,只會認為他們的錢是投給所謂的投資機構的。所以投資人只看收益和平台名氣,至於其他的事情也就不那麼在意了。
不法分子也是抓住了很多人這種低防範意識的弱點。
打假難,投資機構也狀告無門?
“冒充”這種事,是“野火燒不盡,處處聞啼鳥”。
各行各業裡幾乎都會有一些知名企業被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去招搖撞騙。最常見的就是假冒商標、非法盜用名人明星肖像打廣告等。
其實,很多知名的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第三方理財機構等也都是不法分子假冒的對象,因為這些公司是實實在在在推理財產品。但假冒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就真的是專門欺負他人不懂行。
這種冒用名義之事,中國基金業協會也已註意到。10月28日,基金業協會公眾號發布《關於警惕冒用協會會員機構和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義進行違法活動的提示》,文中提到:不法分子主要表現為冒用公司名稱、註冊商標,盜用從業人員肖像偽造非法APP、非法網站並實施違法宣傳和違法募集資金等活動。
此類騙術,對投資機構來說,將帶來怎樣的困擾?
一位投資機構從業者表示,對投資機構而言,因其面向的都是專業的機構投資人,這些投資人明白,投資機構不會向公眾、個人出售理財產品。但是,類似的做法,是嚴重的侵權行為,侵犯了機構的商譽。
“此外,作為知名機構,被冒用、盜用名稱和LOGO的受害者,機構在維護自己商譽的同時也有義務向公眾做出警示,避免不法分子的非法行為攪亂社會秩序。”
相對而言,投資人被騙去了錢財,投資機構只是名譽損失。但當這種事情越來越多、投資人損失越來越慘重時,就會有人去起訴。屆時他們只會起訴這些投資機構,因為他們不清楚是不法分子假冒機構名義實施犯罪,還是投資機構藉由被騙的理由去撇清關係。當事情延伸至“羅生門”時,投資機構就不得不去處理這些“誤傷”的法律糾紛。
而只是發個警示聲明、損失點名譽,盡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法,難保投資機構萬事大吉。
但更可怕的是,監管部門似乎也拿他們毫無辦法。
上述投資機構從業者表示,他們機構的律師在做調查時,根本沒辦法找到詐騙主體更別說發律師函,這些騙子公司都是假的,他們也主要通過網絡去犯罪,如何找責任人?
在發現被冒充後,該機構也將案情告訴公安,但是公安認為機構不是直接受害人,所以他們只有盡可能地去跟公安講這個情況並做備案。
再者,公司不同於個人。個人有肖像權,當被盜用用於從事商業行為時,可以拿起合法武器維權並獲得勝訴。就像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獲賠210萬元、明星楊穎獲賠100萬。
雖然很難預估不法分子會想出什麼詐騙招數,監管部門也不可能事事能參與打擊,但各家投資機構也要做好防範措施。比如完善商標保護、域名註冊,遇到假冒行為,直接舉報並向基金業協會報備,最好也能向公安報案,盡可能地能讓這些詐騙網站被清除。
投資機構經過報案、向基金協會報備、網站警示,包括舉報網站和App之後,相對會換來一些平靜。
綜上,獵云網匯總了幾點“不法分子會如此猖狂”的原因,希望有所幫助:
1、詐騙投入成本低。對犯罪分子而言,購買空殼公司、註冊域名、開發個App總體成本不高,也無需實名制,總體犯罪成本不高;且善用一切社交工具和技術工具。
2、起訴難。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個人力量有限,去投訴也只能做個備案,一些人儘管可能知道犯罪嫌疑人,但也會選擇自己追討獲吃啞巴虧,畢竟起訴成本高;對投資機構而言,可能只是一些名譽損失——但在行業內無傷大雅,也就僅限發個警示聲明——但對犯罪分子又無震懾作用,想起訴——既無證據也無資格。
3、處罰力度低、偵查難度大。從過往案例看,關於假冒投資機構名義去非法集資、銷售理財產品這種事,還沒有一起處罰案例。對警方而言,犯罪分子賺一筆就換地換點換域名,而且十分分散,很難追查,也就不太重視。
4、媒體關注度低、公眾不重視。媒體對於這種事的關注度也不大,儘管偶爾會有媒體簡單報導一下,但公眾也會習慣性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很多年輕人也不會向老人普及當下不法分子的“高超”詐騙術。
冒充這種事是難杜絕,但眾志成城,總歸能做些事情。這種事,就像是見義勇為者與犯罪分子的對壘,哪邊的人積累地越多,哪邊的氣勢就越大,離勝利也愈近。
(據採訪者要求,李心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