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網絡影音串聯傳統文化
古香古色的舞台上,虛擬歌手樂正綾身穿旗袍,一板一眼地唱著京韻大鼓,一開口,唱詞卻是“滅霸千里破荒蠻……”屏幕被密密麻麻的彈幕覆蓋,有網友在彈幕中驚愕地評論:“對不起,我走錯片場了……誒?沒走錯啊。”
這是主播“納蘭尋風”發佈在B站上的一個動畫視頻,視頻中的主角樂正綾已經是新一代虛擬歌手,前幾年因為《甩蔥歌》大火的初音未來,與劉歡同台演唱的洛天依,等等,都是將虛擬卡通形象與軟件合成的聲音相結合而成的“二次元”偶像歌手。
對於熟悉B站的小伙伴來說,這個節目可以說是“畫風詭異”,因為它把三種“八竿子打不著”的文化形式全部揉進了這個3分多鐘的小視頻裡—— VOCALOID語音調教,漫威電影元素服裝和京味傳統曲藝京韻大鼓。
當“虛擬歌姬”遇到京韻大鼓,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區“炸開了鍋”。有網友說,著實被這種文化交融的形式感動了一把:“京韻大鼓的韻味和發音惟妙惟肖,作為VOCALOID調教已經太強了,更不用說有板有眼的詞和曲,唱裡面’街zhai”百bo’的發音,嚴格按照京劇念白的念法……用虛擬歌姬展現傳統藝術的形式也很有創意和效果。”
喜愛VOCALOID調教的網友被吸引,對京韻大鼓感興趣的觀眾也慕名而來。即使承認這段作品在作詞以及樂器形制方面還存在不足,但一位正在學習京韻大鼓的網友還是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調音精製、安腔考究……京韻大鼓不應該只有《長坂坡》《寧武關》這類傳統題材曲目,可以是包羅萬象、演唱一切的”。
當然,並非所有人對這種新的嘗試都買賬。也有網友質疑,京韻大鼓這種藝術形式比較小眾,不像相聲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口味,如果京韻大鼓來講“复聯3”,也只有看過電影的人才能聽得懂。
對此,B站主播“納蘭尋風”解釋,“在一部分年輕人眼中,只要提到傳統藝術,就好像是遙遠的東西。這個節目就是希望大家能夠靜下心來,感受一下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魅力。如果你只是某一個圈的粉,看了一遍不能完全理解,這時你會去了解了相關的內容,甚至回頭再來看一遍,或許你會有新的收穫。”
據統計,嗶哩嗶哩的用戶群是中國互聯網用戶群裡最年輕的群體,90%是25歲以下、以90後和00後為主的用戶群體。近年來,B站作為年輕人的視頻平台,出現了許多將年輕人的新的文化形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形式結合的嘗試。紀錄片區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音樂區的原創國風音樂,舞蹈區的國風舞蹈,甚至鬼畜區的對三國人物故事的重構……在B站很多分區,都能找到傳統文化的影子。
主播“十音Shiyin”在B站擁有80多萬粉絲,平時,她喜歡分享一些自己試穿各種漢服的視頻。“第一次見到漢服,就被它的顏值吸引了。”十音坦言。
談到漢服的推廣,十音認為,傳統服飾的再度興起,勢必要結合當代的流行文化和商業文化。比如日本組合Miume・MARiA・217的代表作《極樂淨土》中所穿的服飾就是改良版的和服,結合了很多視覺系、適合舞蹈表演的元素,凸顯了本國傳統服飾的特色。如果有一天,大眾覺得漢服也可以作為日常穿著,漢服才會越來越有市場。
在B站動畫區,國創動漫《中國唱詩班》儘管只有5集,播放量卻達到了1200多萬,評分高達9.8分。《相思》《遊子吟》《元日》《飲湖上初晴後雨》《夜思》……每一集動畫僅短短10分鐘,卻參照史料,盡最大可能地還原了一首首古詩在故事、場景、人物、服飾方面的歷史背景。
彈幕中多次被“淚目”刷屏,不少觀眾表示,通過動畫,對古詩的體會加深了許多。古詩文不再是語文課本上那些要“全文背誦”的“麻煩事兒”,而是一段有生命的歷史。
“我們是幸運的一代。”B站資深用戶、中國傳媒大學大二在讀的田書瑩表示,“現在網絡非常發達,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接觸那些從前不容易了解的歷史知識和傳統文化,也看到了傳統文化創新的可能性。儘管我們這一代在被各類文化影響著,但中國傳統文化還是能夠脫穎而出,打動人心。這充分說明,它值得,並能夠在我們這一代接續傳承下去。”
“B站的年輕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會人云亦云。他們能夠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美的東西,並且自發地傳播。這種年輕的動能是傳統文化在中國的群眾基礎。”嗶哩嗶哩董事長陳睿如是說。
齊元皎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