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高科技的中國“智能海關”
源自中國的“雙十一”“買買買”的習慣正擴散到全球。但對於中國海關而言,由此帶來的新難題是:如何才能高效而便捷地查驗這些海量貨物呢?27日《環球時報》記者在深圳海關感受到用5G、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智能海關”。
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海關代表也對這些新興技術在中國海關係統中的應用給予高度評價。
由中國海關和世界海關組織舉行的“雷電”暨“大地女神”第五期國際聯合行動總結會正在深圳舉行。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近年來跨境電商新興業態快速發展,進出境郵遞物品迅猛發展,一個包裹如何被“驗明正身”並寄往國外?《環球時報》記者在深圳郵政國際運營中心,經歷了一個包裹開啟海外之旅的關鍵環節。
在寬闊的場站內有一套出境郵件雙環分揀線,兩條出境郵件單環分揀線,出境郵件在傳輸帶上經過智能掃描可同時自動分揀至192個國家或地區。《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如山的包裹堆中,現場工作人員將郵件標識碼朝上放到傳輸帶上,經過儀器掃描後,包裹在傳送帶上就井然有序地滑入分揀袋中,然後按照美國、挪威、韓國等不同國別,被運往各自的目的地。
在進境環節,深圳郵局海關則通過高科技手段,實現對包裹內是否裝有毒品、槍支等違禁品的智能識別、顯現;同時通過檢驗面單信息,檢查包裹內手機、平板電腦的涉稅商品是否和申報信息一致。在這裡,智能化CT機改變傳統人工挑查方式,可以實現自動識別。入境的包裹在掃描二維碼後被放在傳輸帶上進入CT機龐大的機身內(如圖),該儀器能生成彩色高清二維圖像、CT切片圖像和三維立體圖像,利用過機物品的密度和有效原子序數等信息,實現對象牙、槍支、刀具等違禁品的自動預警識別、自動判圖、自動分揀下線。針對這些被分揀下線的重點包裹,海關會進行人工查驗,發現問題的包裹按照風險等級進行處理。有了自動化分揀線和CT機的“火眼金睛”,該海關對包裹處理能力高達6萬件/小時,日均處理量峰值可達200萬件。
在蛇口海關智能管控平台上,《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海量數據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智能管控平台。只需要點擊其中一個碼頭,就可實時獲取該碼頭進出港的船舶數量,進出港的裝載和卸載集裝箱數量。在屏幕上點擊任何一艘船舶,會實時顯示出該船舶的運輸航線、曾經停靠過的港口等信息。
據介紹,智能化監控平台高效運轉背後是海量的視頻鏡頭,如何能實時將這些海量的視頻傳輸到後台進行監控呢?最近熱門的5G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場技術人員介紹說,5G的特點就是大帶寬、低時延,可以應對海量的視頻圖像傳輸。深圳海關開發的視頻智能預警系統,可以讓視頻鏡頭“聰明起來”。例如監管部門想要對某車輛進行查驗,該車輛需按照指定路徑前往指定位置。如果該車輛於此期間在某地段停留時間過長或不按照指定路線行駛,預警系統就會報警,並且把相關信息和圖像實時傳送給後台。
此外,利用5G和人臉識別技術研發出的5G眼鏡也被用於對過境旅客的檢查中。檢查人員可以戴上5G眼鏡,識別那些每天頻繁往返深圳、香港的水客,一旦發現目標,系統就會自動報警,並和後台形成聯動指揮,及時採取相關措施。
世界海關組織秘書長御廚邦雄表示,中國海關在攔截查獲固體廢物和打擊瀕危物種走私走在世界前列,他很期待中國未來將5G、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應用於全球貿易以及海關係統。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表示,海關部門在邊境攔截查獲固體廢物和瀕危物種應注重大數據分析、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努力打造智能海關、智慧邊境和智享聯通的國際海關合作,協調推進全球供應鏈的安全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