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今起全國實施運營商比用戶更關注
千呼萬喚的攜號轉網終於要在全國全面實施了。11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攜號轉網啟動儀式。本月27日起,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此前,工信部要求三大運營商於11月30日前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提供該服務。按照時間表,9月20日,攜號轉網在試點省市(天津市、海南省、江西省、湖北省和雲南省)試運行後正式落地。
文/《財經》記者王鳳11月10日到25日,三大運營商在試點省市外的其他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上線試運行“攜號轉網”服務。
攜號轉網全國開閘,意味著不改變手機號碼的前提下,符合條件即可自由更換運營商,成為全國15.99億戶(截至10月底)移動用戶的權利。但是,試運營期間,攜號轉網存在一些隱形門檻。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從稱,部分企業存在人為設置系統障礙、違規增設攜入攜出條件、一些協議期限過長等問題。工信部已監督電信運營商重點整改。此前印發的《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下稱《規定》)也將於12月1日施行。
攜號轉網全面落地,也意味著運營商之間的“號碼屏障”徹底拆除。工信部給《財經》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試點五省市總共305萬用戶完成攜轉,佔五省市總移動用戶1.8%。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業務與網絡研究部副主任黃荷仙稱,攜號轉網是為促進運營商在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深耕細作,以“物美價廉”的服務留住用戶、吸引用戶,提高行業整體服務水平。
對照日韓等先行者的經驗,攜號轉網推動了運營商市場份額均分化或多極化。國內,延宕近10年後該政策最終實施,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通信行業人士認為,攜號轉網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價值沒有那麼大。
本質上,攜號轉網是政府推動運營商轉型的舉措之一。繼提速降費、取消漫遊費等政策之後,用戶確實獲得越來越多利好。而運營商則需要在讓利於民、5G投資和短期報表表現之間走鋼絲。
運營商比用戶更關切
攜號轉網政策已提出近13年。2006年10月,原信息產業部發布《信息產業部關於保障移動電話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通知》。2010年11月至2014年9月年間,工信部先後將天津市、海南省、江西省、湖北省以及雲南省列為移動業務攜號轉網政策的試點地區。
今年4月4日,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下發文件,要求三大運營商分三個階段完成攜號轉網工作部署,確保在2019年11月30日前,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提供攜號轉網服務。第一階段是建設改造階段(3月到8月),第二階段是聯調聯測階段(9月到11月),第三階段是服務提供階段(9月到11月)。
9月20日前,5個試點省市已完成試驗,按照“攜號轉網”管理政策正式提供服務。11月10日至25日,其他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攜號轉網”服務上線試運行。11月27日,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通信行業人士認為,攜號轉網的黃金期已經過去。
10多年前,移動互聯網尚未普及,手機號碼作為個人通話的唯一標識,是運營商留住用戶的最後一道屏障,很多用戶囿於不想更換手機號,不能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電信運營商。如今,移動互聯網的線上交流功能幾乎取代了手機,而且,無論是價格還是服務,三大運營商目前的差別並不大。
數據來源:工信部
從試點數據看,用戶攜號轉網的需求並不大。根據工信部給《財經》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5個試點省市約168萬用戶完成攜轉。2019年以來,試點五省市約146萬用戶完成攜轉。截至10月底,五省市總共305萬用戶完成攜轉,佔五省市總移動用戶1.8%。
運營商則必須推進。
目前,運營商新用戶的增長已見頂。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份,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99億戶。中國移動(0941.HK)移動客戶9.42億;中國電信(0728.HK) 移動用戶3.30億戶;中國聯通(0762.HK)移動出賬用戶總數3.25億戶(三大運營商2019年三季報) 。
大規模新用戶增長已不再現實,用戶爭奪戰由外部搶羹轉向內部再分配。目前又是5G商用的關鍵時期,各大運營商並不希望用戶攜號出走,而希望留住老用戶,吸引新用戶。
中國聯通早在今年9月,便在手機客戶端首頁新增了“攜號入網”通道,部分省市用戶在手機上可直接辦理轉網業務。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均推出優惠套餐或加大對營銷一線的支持等。11月14日,三大運營商步調一致地推出《攜號轉網服務實施細則》,均對服務原則、範圍、攜出條件等作出詳細規定。
中國移動用戶基數最大,常被指摘“資費貴”、“套路多(電話營銷等)”。一位接近電信運營商的行業人士認為,中國移動前期注重用戶的規模增長,忽視精細化運營和服務質量,“意識到用戶淨流出,早已做準備”。
這些準備包括,向老客戶推送寬帶/售卡優惠或綁定業務。此前,試點城市湖北的一位移動用戶,因被綁定“積分/星級類權益”業務而不能辦理攜號轉網。北京移動率先在市內推出刷臉辦業務的服務,一體機採用一站式辦理,客戶把證件放在一體機上,即可辦完全部入網業務。
“遇到電話諮詢攜號轉出的客戶,通常先做一下挽留的努力。”比如,“目前又推出的更優惠的套餐”,實在無法挽留,“就詢問一下對方轉出的原因”。中國移動的一位客服人員向《財經》記者表示。
攜號轉網仍存在隱形障礙。27日的啟動儀式上,魯春從稱,攜號轉網試運行期間,部分企業人為設置系統障礙、違規增設攜入攜出條件,一些協議期限過長,提前解約賠付標準過高。工信部已監督電信運營商重點整改。
為了規範市場,《規定》明確指出運營商提供攜號轉網服務過程中的禁止行為,如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阻止、拖延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不得乾擾用戶自由選擇;不得採取攔截、限制等技術手段影響攜號轉網用戶的通信服務質量;不得為攜號轉網用戶設置專項資費方案和營銷方案;不得在用戶退網後繼續佔用該攜入號碼等。
政策推動下,區隔三個電信運營商的最後一道屏障被完全拆除,三大運營商將面臨新一輪貼面競爭。“競爭越來越取決於綜合業務能力”,上述業內人士預測。
綜合看來,這是一項天平傾向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政策。上述接近電信運營商的業內人士稱,攜號轉網會使運營商捆綁更多家庭寬帶業務,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有寬帶優勢和價格優勢。“中國移動的寬帶用戶更多地在城鄉結合部和城鎮農村,高價值用戶在其他兩家運營商手中。”
運營商圍繞在網時長和ARPU值的慣性思維終將被淘汰,攜號轉網會倒逼運用商從“號碼為中心”轉換到“用戶為中心”,回歸用戶體驗。但是,運營商讓利於民的同時,依然背負盈利要求。
運營商更在意年度大考?
比起攜號轉網大考,年度大考似乎更讓運營商著急。
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通信運行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914億元,與去年同比持平。佔絕對主導地位的移動通信業務,實現收入6768億元,同比下降3.9%,佔電信業務收入的68.3%。
三大電信運營商今年前三季度報均延續了下滑趨勢。
10月28日,中國電信(0728.HK)發布三季報,前三季度營收2828.26億元,同比下降0.8%;淨利潤183.89億元,同比下滑3.39%。此前發布三季報的中國移動,延續了中期報營收利潤雙下滑態勢,淨利潤同比下滑13.9%;通信服務收入為5130億元,同比下降1.0%。中國聯通前三季度淨利潤98.23億元,同比增長11.9%,但是營收(-0.7%)和通信服務收入(-0.74%)同比均為負增長。
從ARPU值看,中國移動的移動業務從中報的52.2元/用戶/月下降至50.2元/用戶/月;寬帶業務也從32.9元/用戶/月降至32.7元/用戶/月。中國聯通動服務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6.1%至人民幣1,177.33億元,移動出賬用戶ARPU為人民幣40.6元/用戶/月。中國電信對此的表述為“ARPU降幅較上半年有所收窄”。
對運營商而言,移動流量收入增速明顯放緩,同時語音收入大幅下滑,4G用戶增速放緩趨於飽和,用戶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平均每月每戶收入)值下降的同時DOU(Dataflow of usage,平均每戶每月上網流量)正急速上升(中國移動:由中報的6.2GB/用戶/月上升至前三季報的6.6GB/用戶/月)。此為“內憂”。
與此同時,包括攜號轉網在內的“外患”正在疊加。上述接近運營商人士稱,今年9月,上級主管部門下發新的考核要求,禁止三大運營商考核市場份額。同時,禁止運營商終端補貼,尤其是對手機、寬帶、泛終端等的補貼。
中泰證券10月16日發布的研報認為,諸多政策是為倒逼改革和業務創新的催化劑,運營商既需要遵從政策導向和保證業績平穩間取得平衡,更需要在技術、產品、服務方面革新。在價格“降無可降”,運營商將經歷一個由價格戰向價值戰的升級,從簡單粗暴的“價格戰”等低水平的重複,轉向優化服務與再塑核心競爭力的“價值戰”。
三個月前,運營商已開始為過冬備糧草。此前,三大運營商已陸續取消流量不限量套餐。8月初,中國電信率先將達量降速版暢享套餐切換至普通版暢享套餐,中國移動8月底前全面停售原達量限速套餐,9月1日正式切換至達量不限速套餐。中國聯通將在9月1日全面停止不限流量套餐。
10月31日,5G正式商用,5G套餐也於次日正式推出。三大運營商套餐資費並沒有拉開太大差距,具體設計有所差別。多位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分析,基於套餐資費的趨同,對攜號轉網影響不大。此外,運營商首次對套餐資費採取按上網速度定價的方式,被視為其在5G時代重構B2C商業價值的探索。
面對更廣闊的的行業和企業市場,雖然“大家都在建生態,大方向一致”,但是,垂直領域的B戰爭,具體商業模式需要更長時間的探索。11月,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呼籲政府出台基站供電優惠政策。5G面臨基站能耗大、網絡建設成本高等諸多問題。中國通信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張延川也曾對《財經》記者說,5G將是延續多年的馬拉松。
年關將至,對運營商而言,一份好看或者不那麼難看的年度報告似乎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