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上演太空爭霸戰
上週,我國首個天基互聯網“虹雲工程”的首顆衛星由長征11號運載火箭發射進入軌道,預計明年投入示範應用。在本月,SpaceX的星鏈計劃(Starlink)也將第二批60顆互聯網衛星送入太空。亞馬遜、OneWeb等廠商都在發力衛星互聯網工程,太空正在上演一場互聯衛星爭霸戰。
衛星通信30年後重啟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歐美已經兩次發展地軌衛星互聯網。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波音等公司相繼推出20多種低軌星座方案,陸續建成極具代表性的銥星、ORBCOMM、Globalstar等低軌衛星通信系統。但因為市場定位、建設成本等原因,這三個系統在2000年先後終止。
如果說30年前發射通信衛星是為了移動通信,而如今衛星通信是為了互聯網。
地面互聯已無空間
這兩年,在互聯網經濟大潮、微小衛星製造、發射成本降低等因素推動下,衛星互聯網又贏來的發展熱潮,根本原因是地面移動互聯網的已無空間。
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鏈計劃首當其衝,初創公司OneWeb已有投入運營的衛星互聯網,還有巨頭亞馬遜也已入局。而我國公佈了“虹雲工程”,明年也將投入示範應用。
太空中的互聯網衛星(圖片來源:SpaceX)
都有哪些入局者
在目前的衛星互聯網項目中,最知名的當屬“鋼鐵俠”的“星鏈計劃”。該項目原本計劃發射1.2萬顆衛星組成衛星互聯網系統,今年新追加申請增加3萬顆,總計將達到4.2萬顆衛星的規模,從而覆蓋全球。目前已有兩批共120顆衛星已經入軌,馬斯克本人也通過衛星網絡成功發送了一條推文。
另外一個已經投入使用的項目是初創公司OneWeb的衛星互聯網工程。該項目計劃部署3千顆低軌衛星,預計2020年為北極部分地區提供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
亞馬遜的全資子公司Kuiper Systems計劃發射3236顆衛星,首批將發射578顆。目前已有部分衛星已經成功入軌使用,但須解決後續的發射問題。一艘德國的北極科考船正在使用其衛星網絡,根據實際測試顯示,其網速最快已經超過了100Mbps,大部分時間在38Mbps和120Mbps之前浮動。
排列整齊的互聯網衛星(圖片來源:SpaceX)
最大互聯應用國當仁不讓
我國是最大的無線互聯的應用國,不能在太空互聯爭霸站中當仁不讓,“虹雲工程”計劃用一百多顆互聯網衛星來組成衛星網絡,構建出一個天基寬帶全球移動互聯網絡。首顆虹雲工程技術驗證星自2018年12月成功發射入軌後,完成了不同天氣條件、不同載體、不同業務場景下的功能與性能測試,成功實現了網頁瀏覽、微信發送、視頻聊天、高清視頻點播等典型互聯網業務。明年還將發射4顆業務試驗星。
從專業普及到個人
根據聯合國數據統計顯示,全球尚有30億人沒有互聯網連接或者沒有接入高速互聯網,這些人大都在老少邊窮地區,目前移動基站沒有到達的地區,造成主流人群與他們在全球數字鴻溝巨大。正是因為如此,SpaceX等廠商才會希望通過衛星互聯網將高速寬帶帶給偏遠和落後地區的人們。
針對無人區及科考
上世紀90年代的衛星互聯網,定位於行業用戶。如遠洋海事、極地科考、無人區的礦井或海上鑽井平台等網絡接入困難的地區。現在的新衛星互聯網則要把高速寬帶普及到個人用戶。如飛機和高鐵可以通過衛星網路為乘客提供高速WiFi上網。偏遠地區的人們也不用苦苦等著運營商來建設寬帶,直接通過基站接收衛星互聯網。讓這30億人接觸到互聯網,會為各大互聯網公司帶來海量的用戶,從而提高自己的業績。
沒想明白
但是筆者本人尚不確定衛星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如SpaceX要發射4萬顆衛星,哪怕使用獵鷹9可回收火箭也要發射700多次,這些都是需要錢的。除此之外,星鏈計劃還需要地面基站接收衛星信號,海量的地面基站建設和維護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收費貴了,用戶肯定不會用,收費便宜了,收回成本還不知猴年馬月。
空中交通將會堵塞
好幾萬顆衛星在太空飄著,提供互聯網服務,近地軌道上會不會塞滿了?以後探索太空,還出了大氣層還要不能碰到這些衛星,是不是太難了,是不是會空中交通堵塞了,但堵塞會不會限行限號限發射了?空中交通管理跟不上呵。
結束語
該成立空中交通指揮機構了。這還不算,最可怕的是地球的質量變輕,轉速變慢,毀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