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印度手機龍頭
如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所願,中國手機產業鏈確實在向印度轉移。不過,受益人不是印度本土手機品牌。按SMT(表面貼裝技術)生產線數量計,偉創力和富士康分別以30條和22條,為印度市場排名前兩位的手機代工企業。
今創集團旗下的合資公司金鴻運信息科技(印度)有限公司計劃生產線16條,建成後將是印度市場第三大的代工企業。
中國市場的手機代工業務利潤已薄如刀鋒。印度的國民收入較中國低很多,智能手機普及率也相對落後。這促使今創集團等企業在印度尋找機遇。當前偉創力、富士康以及聞泰等企業在印度的總體代工能力尚不足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今創集團投資部部長陸華告訴筆者,在當地設立規模處於第一梯隊的工廠,有“巨大的市場機會”。
印度手機市場機會有多“巨大”?
據IDC統計,2018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1.42億部,功能手機出貨量1.81億部,兩者合計3.23億部,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市場。更難得的是,它仍在快速增長。
今創的印度項目計劃總投資近7億元,工廠預計需要數千名工人。國際廠商將產業鏈上的製造能力帶到印度,而不僅僅把印度看作銷售市場,這是莫迪大力推行的“印度製造”預期達成的目標。
近幾年,莫迪政府不止一次提高了手機的進口關稅,例如2018年這一數字從2017年的15%提高到了20%,而2016年前整機進口關稅為10%。
目前,韓國的三星、中國的vivo和OPPO都在印度有自己的工廠,而中國的小米在印度主要是與富士康等代工廠合作。這些工廠意味著大額的投資,同時將為印度培養起一大批製造業工人。
印度經濟結構以服務業見長,儘管有大量的青壯勞動力,製造業卻是短板。
印度當地的工人工資約1200~1500元,陸華告訴筆者,雖然他們的工作效率遠不如中國工人,但整體也划算。更何況,工廠流水線上,只專注其中一道工序的職業工人並不難培養起來。
當印度關稅撬動中國的工廠和品牌成體系的轉移到印度本土,直接受益的是當地的工人與地方稅收。印度本土的手機品牌則可能成為犧牲品。
今年印度又一次提高出口退稅率,將進一步吸引手機龍頭品牌到印度進行代工製造,通過降低製造成本,增強這些品牌在全球的競爭力,或許會加劇印度手機代工市場產能的進一步緊缺。
2016年年中,Micromax的聯合創始人Vikas Jain透露有意進軍中國市場,以實現該公司2020年躋身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的目標。
那一年,Micromax是印度市場舉足輕重的手機品牌,出貨量近千萬部。據IDC的數據,2016年印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09億部。Micromax以8.8%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大品牌,排在它前面的是韓國的三星和中國的聯想(包括摩托羅拉)。緊隨Micromax排在市場第四位的是印度另一家手機品牌Reliance Jio,第五位的則是中國的小米。
沒人能想到,三年後,Micromax和Reliance Jio在印度手機市場上就會變得無足輕重,消失在各類市場調研公司的銷量排行榜裡。
IDC的數據顯示,小米手機以1260萬部的出貨量位居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市場首位,市場份額27.1%;三星以880萬部出貨量位列第二,而後則是vivo、Realme和OPPO。前五大品牌拿走了87.3%的市場份額,Micromax與Reliance Jio泯然眾人矣,與其他所有手機品牌一起只分得12.7%的殘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