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5G建網挑戰:華為建言2G/3G減頻退網、4G/5G協同發展
隨著我國5G商用的正式起航,一個波瀾壯闊、激情澎湃的大時代已然到來。而如何將中國5G建成全球最好的5G、充分釋放5G發展的紅利,正成為當下整個業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作為信息通信行業領導者與5G領域的優勢廠商,華為顯然對此有著深刻洞察。在首屆世界5G大會期間的一場專訪中,華為無線產品線副總裁曹明與C114分享了這家公司的所思所想,特別是針對5G發展初期所面臨的網絡挑戰提出了“2G/3G減頻退網、4G/5G協同發展”的建議。
“從全球來看,5G來得比想像的要快。中國本身人口基數大、消費能力高,同時也是個製造大國,將在推動全球5G發展和建設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中扮演關鍵角色。在此過程中,華為將全力支持中國運營商建好5G網絡,並與各方攜手積極探索、孵化5G應用,以實現我國的’5G引領’。”以此為開場白,他打開了話匣。
5G給經濟社會帶來革命性影響
“5G作為一代全新的移動通信技術和關鍵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將深入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其影響是革命性的。”曹明從社會與商業這兩個維度解讀了5G的價值。
從社會價值來看,5G作為支撐產業升級轉型的新平台、促進數字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已經在多個國家被定位為國家戰略。今年兩會期間,我國政府報告中提出“智能+”的概念,提出要實現人工智能與產業的結合,5G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
VR/AR、高清視頻、全息投影的發展,帶來沉浸式的更高品質的交互體驗;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業務開拓的數字化、智能化,將促成更高效社會生產的躍遷;智能抄表的普及,避免了人工現場訪問抄表和檢查硬件運行情況的繁瑣與疏漏;遠程教育的開展,打破了學校的邊界,正在填補不同區域教育質量的差距;各種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智慧醫療的推進,將從根本上改善醫療保健的狀況,為數以億計的群眾帶來健康福祉;聯上網絡的汽車和智慧的交通體系,正讓出行變得更簡單,未來必將解放人類的雙手……而5G正是令這一切真正照進現實的基石,“要實現中國智造全面領先、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提升,5G的建設就必須加速進行”。
從商業價值來看,相較於以往的移動通信技術,5G的征程將是賦能千行百業這一“星辰大海”,為電信運營商突破收入天花板創造機會;從“雲管端”來分析,各個相關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期。
對運營商而言,5G將幫助他們運營轉型,從向人提供連接和流量轉向信息服務,比如通過5G面向個人用戶提供差異化速度業務、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通信和IT服務,以此獲取新的、更大的增長空間。對相關行業來說,5G建設直接拉動了全球5G網絡設備需求,促進了供應商的發展;5G到來後的換機潮,將帶動整個終端產業鏈的增長;在雲端的Cloud VR、雲遊戲,以及圍繞垂直行業的應用創新,也將為OTT企業、應用開發商帶來新的機會。此外,5G建設還將惠及“雲管端”背後更為龐大的器件、原材料產業,比如全球半導體產業2019年第三季度已經回歸穩定增長,裝備製造業也因此受益。
5G建設現階段挑戰
2009年便已投入5G研究的華為,是5G網絡建設的主力軍之一。目前為止,其已在全球範圍與領先運營商簽訂了超過60個5G商用合同,參與了70%的全球已商用5G網絡的建設;在國內,這家公司也全程參與了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及三大運營商的5G規模商用試驗,對5G建設的現狀與挑戰可謂洞若觀火。
曹明談到,以每一代無線網絡增加就在原有站點上疊加建網的原則,相比4G建設,5G時代2G/3G/4G/5G四製同網,這對整個網絡的規劃、建設、維護、優化都帶來了高成本、低效率的挑戰。在建設方面,天面空間和供電能力已經出現瓶頸。
他展開道,首先是站點天面資源緊張,無線網絡經過多年建設,一些老站點天線已經掛成“葡萄串”,無論是鐵塔承重還是風阻都到了極限,無法增加新的天線。同時,站點功耗已到達極限,無法滿足新增5G設備帶來的能耗需求,部分站點由於空間散熱及其消防要求,已經無新增5G設備可能。
此外,按照集約化利用資源效率,運營商節能減排(比特能源消耗限制)、環境電磁輻射(基站發射總功率限制)等方面的管制要求都會隨5G建設逐步提上日程,這些要求在歐美等地已經出台多年。
華為建言:2G/3G減頻退網、4G/5G協同發展
按照第三方預計,到2020年我國5G用戶數有望超過2億戶、2021年更可能達到5億戶,大量用戶的湧入令上述挑戰變得迫在眉睫。對此,曹明建言運營商加快2G/3G的減頻退網步伐。
他算了這樣一筆賬,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到今年8月底,我國4G站點數量接近450萬個、4G用戶佔比78.8%,2G/3G站點數量也為450萬個左右,用戶佔比約20%;初步估算2G/3G用戶收入佔運營商移動通信收入比小於10%,但是佔用了一半的網絡資源。
而從全球來看這一趨勢亦頗為明顯,有近20家運營商已經關停了2G網絡,不少運營商也正在或計劃關停3G網絡,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比如日本NTT Docomo 2012年停運了2G,到2018年新增2萬個4G基站,電力消耗只增加了5%,最近該運營商宣布將於2026年3月底結束3G服務;印度Reliance Jio 2017年關閉2G網絡全力發展4G,通過低價4G VoLTE終端帶動業務快速發展,三年發展3億用戶,使得印度4G滲透率大幅提升,同時當地三大運營商因4G競爭爭相優化網絡效率,從今年起都實現了EBTI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連續三個季度增長。
2G/3G退網要盡量減少對現有用戶的影響,不同的運營商有不同策略,一般都會根據自身情況作出合適的選擇。華為對此也總結了兩個注意點,一是要考慮存量用戶如何遷移、二是在關停2G/3G網絡前加強4G網絡。
“現在2G/3G連接有兩類用戶,一類人、一類物,我們的建議是在初期階段把頻先退出來、把網減薄,並且逐步將這些用戶向高制式遷移。”曹明表示,就個人用戶而言,4G VoLTE 手機(功能機)價格大幅降低至100元左右、4G入門智能手機也已降低至300元左右,這大幅降低了運營商遷移用戶的補貼成本;就M2M而言,隨著5G的到來,傳統的GPRS已經無法滿足物聯的組網需求,NB-IoT成為5G LPWA業務的首選技術(今年7月,3GPP正式向ITU-R提交5G候選技術標準提案,NB -IoT技術被正式納入5G候選技術集合),燃氣、電力、水務等企業對NB-IoT均非常重視,今年下半年以來新增的NB-IoT連接數已超越GSM物聯,預計到年底累計部署量有望突破1億。
“人的遷移只需要改個套餐甚至手機都不用換,但物的遷移成本相對較高,因為替換起來不方便、有的可能還埋在地下。我們基於趨勢判斷,呼籲產業一起盡快將物聯網遷移到NB-IoT上來,以免建得越多越是關不掉。”他補充道。
另一方面,4G/5G協同發展、長期共存也已成為業界共識,當2G/3G退網後運營商需要4G作為一張“托底”的基礎網絡,例如以VoLTE實現話音的回落以及在5G尚未全面覆蓋前的補充。值得一提的是,當體驗了5G的高速率、低時延後,用戶也會對4G性能報以更高期望,因此對4G網絡的進一步加強同樣不能忽視。
曹明以今年9月開通5G業務的科威特VIVA為例稱,受限於5G的手機滲透率,VIVA在其3.5GHz網絡上基於軟件同時部署了4G,通過發放4G的MiFi和CPE開拓個人和家庭高速寬帶業務,同時也通過4G/5G的動態頻譜分配保持了eMBB的速率,實現了“一投資就收益”。
為支持運營商的2G/3G減頻退網、4G/5G協同發展,華為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技術,比如以Lean GSM實現最小化頻譜資源下的網絡容量最大化、業務承載效率最大化及語音質量的最佳化;以CloudAIR根據業務量動態調整2G/3G/4G/5G頻譜資源,以此來幫助運營商逐步按需退網,同時減低站點能耗和天面空間限制,加速5G網絡部署;以PowerStar根據不同的網絡配置和話務,定制基站間、頻段間和製式間的協同節能調度策略。而其在業界率先推出的秉持“一個網絡架構、一次工程建設、一支團隊維護”的SingleRAN平台,對於運營商的減頻退網、減制增效本身也已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在採訪的最後,曹明還和盤托出了華為的4G/5G協同發展設計路線。即基於SingleRAN“一網兩用”,初期放號以4G為主、重盈利,5G服務VIP用戶、打品牌;中期4G持續盈利、5G業務孵化,協同發展、按需激活,保護投資並平滑演進網絡;遠期5G占主導地位,通過新業務提升收入,網絡面向5G全面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