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套路仍在風險猶存運營商將迎新變局?
近日,三大運營商紛紛公佈了攜號轉網服務細則。本月底,攜號轉網服務將正式在全國范圍內開啟。這也意味著這個工信部在2010年就啟動試點的政策,時隔9年後終於在全國落地。今年上半年,受市場競爭、人口紅利消退、提速降費等因素的影響,三大運營商無一例外出現了營收同比下滑的困境。
新浪科技張俊這個背景下開啟的攜號轉網,更讓運營商們面臨著老用戶流失的風險。
今年也是5G商用元年,5G用戶也成為運營商爭奪的另一個焦點。種種因素疊加之下,運營商市場格局是否將迎來新的變化?
試點9年用戶還需要攜號轉網嗎?
攜號轉網,即用戶在不變更手機號碼的情況下,實現更換運營商的網絡服務。
數據顯示,從全球範圍內來看,已有超4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出這一服務。形成共識的是,攜號轉網對用戶、電信行業都是利好的政策。從用戶層面來看,更換手機號碼十分不便,而攜號轉網則可以在不變更手機號碼的情況下,選擇服務更好的運營商;從電信行業層面來看,也有利於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打破市場壟斷。
實際上,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在天津、海南兩地啟動了攜號轉網業務試點;2014年,湖北、雲南、江西啟動攜號轉網試點,攜號轉網業務試點範圍擴大至5個省市。
而到了2019年,在國務院的推動下,攜號轉網服務落地加速。根據工信部的規劃,攜號轉網工作將分三個階段來推進:9月20日前,天津、海南、江西、湖北、雲南5個試點省市完成試驗,正式提供服務;11月10日至25日,其他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攜號轉網服務上線試運行;11月30日前,全國范圍內正式提供服務。
前後推進9年之久,攜號轉網政策也引發了諸多爭議。有專家就認為,相比於9年前,移動用戶滲透率已經超過了100%,也即是有大量用戶同時擁有兩個手機號碼,這就分流了攜號轉網的需求。
不過從一些第三方數據來看,攜號轉網的需求仍舊大量存在。
通信世界的一份攜號轉網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67.11%用戶傾向於攜號轉網,選擇不攜號轉網只佔32.89%。在人民網的一份微博調查中,也有34%的用戶表示早就想轉,44.3%的用戶表示哪家便宜用哪家,這意味著可能有超過70%的用戶有攜號轉網的需求。
用戶想攜號轉網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信號、價格、服務等方面。
在通信世界的調查中,76.68%的用戶稱由於當前運營商資費過高,36.40%的用戶認為當前運營商信號差,26.65%的用戶表示是被對方運營商的優惠促銷政策吸引,還有13.86 %的用戶認為當前運營商客戶服務態度差。
北京聯通用戶小楊向新浪科技表示,自己擁有兩個中國聯通的手機號碼,起初就是不想更換老手機號碼才辦理了另外一張套餐性價比更高的手機卡。但中國聯通的信號在地鐵人員聚集、農村偏遠地區等特殊場景之下會比較差,自己已經打算嘗試攜號轉網業務。
BUG仍在服務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公佈了各自的攜號轉網服務細則,詳細說明了攜號轉網的條件、流程和風險。
在滿足實名制、未有欠費停機、無在網約定期限限制的協議等條件下,用戶可通過短信申請獲得攜出授權碼,在相應運營商營業廳辦理。
攜號轉網服務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三大運營商都在細則中提示:因技術與設備等差異,用戶可能需要更換終端;用戶啟用新卡的時間點及網絡切換期間可能會短時間影響正常通信;用戶在攜出方享有的積分、信譽度、VIP級別及各種優惠可能無法繼續使用;攜出方及其合作夥伴提供的部分業務(服務)可能無法繼續使用。
其中,攜出方及其合作夥伴提供的部分業務(服務)可能無法繼續使用,是目前仍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一位運營商行業人士指出,攜號轉網服務不僅僅是運營商內部的技術和流程改造,還涉及到與運營商有合作的外部企業的對接,比如各種App的短信、驗證碼接收,第三方渠道的充值等。
該人士解釋稱,具體而言,如果運營商與第三方App沒有完成數據對接,攜號轉網後的號碼就無法被App正確識別歸屬於哪家運營商,導致無法接收短信和驗證碼;甚至在非運營商官方提供的在線繳費渠道,也會出現無法成功繳費充值的情況。
不過,相較於這些攜號轉網之後面臨的問題,目前網絡上反饋最多的還是攜號轉網之前的門檻問題,甚至出現了有運營商故意設置障礙的情況。
一位江蘇移動用戶表示,自己在短信查詢是否滿足攜號轉網要求之後,第二天便默認新增了營銷活動-優惠20條短信的業務,被告知號碼不符合攜號轉網的條件。
有媒體報導,有甚至用戶發現自己有數個幾十年之後才到期的業務,導致無法辦理攜號轉網業務。
另外,靚號的攜號轉網業務也成為目前的一大爭議。一方面是有用戶不滿靚號攜號轉網被要求支付違約金;另一方面,由於三家運營商對靚號的定義不同,如果在這家運營商不是靚號而轉網到另一家運營商成了靚號,就需要選擇相應的每月保底消費和預存高額話費,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攜號轉網的成本。
新老用戶爭奪運營商將迎新變局?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天津、江西、海南、湖北、雲南五個省市已經於9月19日正式提供攜號轉網服務。截止到2019年9月底,五個省市連原來試驗的都在一起,一共辦成攜號轉網290萬人次。
有觀點認為,相比五省市億級的用戶總量,290萬攜號轉網用戶佔比並不高,因此對運營商之間的格局影響並不大。
不過要注意的是,攜號轉網是存量用戶之間的直接爭奪,是運營商們不容有失的一場戰役。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電信業務收入連續同比持平甚至下滑。而三大運營商也面臨著收入同比下滑的壓力,在增量不增收的情況下,如果再喪失存量用戶,運營商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攜號轉網也與5G商用趕在了同一時間點,兩者都關乎存量用戶和新增用戶的爭奪與較量。
在日前三大運營商公佈的5G套餐也可以看到,三家套餐的價格、內容基本趨於一致,避免再出現激烈的價格戰,以致影響收入和利潤;更重要的是,三家企業都給與老用戶升級5G套餐以7-8折的優惠,防止老用戶流失。
不過,這也是運營商們提升服務、進行差異化競爭的契機。
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中國聯通用戶忠誠度為67.5%,有32.5%的聯通用戶有有意體驗轉入其他運營商;中國電信用戶忠誠度為64.0%,有36%的電信用戶有意體驗轉入其他運營商;而中國移動用戶忠誠度僅為51.3%,有39.7%的移動用戶有意體驗轉入其他運營商。
從具體因素來看,用戶對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資費問題最為不滿,對中國聯通的網絡信號及通話質量最不滿意。
以中國移動為例,用戶的不滿意因素前五分別為月租資費高、性價比不高、網絡信號不穩定、流量太少和通話質量差。中國移動曾以5元30M的低性價比形象,備受用戶詬病,在資費問題和性價比方面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就目前的市場格局而言,三大運營商日前公佈的9月業務數據顯示,中國移動用戶總數9.42億,中國電信3.30億,中國聯通3.25億。
中國信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戰略研究部管理諮詢師焦宗雙發文指出,在攜號轉網初期,中國移動由於資費價格較高、網絡體驗及用戶服務體驗等原因,將會為其帶來較大衝擊,致使用戶可能流向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對其用戶新增量產生較大影響。在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後,轉網率保持穩定,衝擊將趨於平穩,運營商之間再次達到動態平衡。
艾媒諮詢分析師也認為,攜號轉網將給三大運營商帶來巨大的挑戰,也提供了局部洗牌的機會,但在大的方面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