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新化石: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小龍蝦?
一億年前蜥蜴喜歡吃“麻小”?蝲蛄又被稱為東北小龍蝦,原產中國東北等地,是風靡大江南北麻辣小龍蝦主角的近親。11月19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一個矢部龍蜥蜴化石中發現了罕見的胃容物標本——古蝲蛄,一億年前的“小龍蝦”,長約12厘米。
清修過程的矢部龍標本,其胃容物尚未暴露。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過往的矢部龍化石曾記錄過含有魚類殘骸的胃容物,而大型甲殼類動物則是首次發現。
“對於鼻臀長約22厘米的矢部龍來說,這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 邢立達說。
矢部龍標本。
相關研究論文19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上。
邢立達表示,胃容物化石罕見且重要,有助於人們了解古生物的食性。
該化石保存了大型甲殼類動物的螯足、一段細長的胸足碎片、口器和破碎的觸角,其特徵與桑氏古蝲蛄(Palaeocambarus licenti)相符。
中國熱河生物群曾發現過大量距今約1.3億年至1.2億年的淡水螯蝦化石。而人們目前常吃的小龍蝦的學名是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在美國墨西哥灣北岸、路易斯安那州一帶,後來被引入中國,成為風靡一時的“麻小”。古生物學家沈炎彬研究認為,小龍蝦是由東亞起源再傳往中亞、歐洲和北美。
桑氏古蝲蛄輪廓圖。
前述“小龍蝦”、古蝲蛄位於一個矢部龍(Yabeinosaurus)標本化石的胃部。該標本在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下白堊統九佛堂組地層被發現。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徵集到這件標本時是蒙板未清修狀態,在該館旗下的化石礦晶清修復原實驗室技術人員的處理下,“小龍蝦”巨大的螯足最先從矢部龍胃部暴露出來。
矢部龍是熱河生物群被命名的第一種蜥蜴,其化石最初由日本學者發現並命名,其模式標本在抗日戰爭時期丟失。矢部龍包含三個種:強壯矢部龍,楊氏矢部龍,二尖矢部龍。
前述含未消化的甲殼類動物蝲蛄胃容物的矢部龍標本應歸入未成年的強壯矢部龍。
綜合所有胃容物記錄,儘管矢部龍缺乏明顯的游泳形態學特徵,研究人員認為,矢部龍有河岸捕食的習慣。由於沒有在前述矢部龍胃部發現甲殼碎片,他們認為,這隻小蜥蜴捕食的古蝲蛄可能正在河岸上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