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接入賄賂“醜聞”背後:新能源汽車行業監管趨嚴
近期,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一則判決文書讓新能源汽車行業內的一樁賄賂案件昭然於世。根據文書內容,項某在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任職時,曾利用負責審核新能源車企新車型數據接入符合性等工作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多次收受賄賂共計約25萬元人民幣。
法院查明的事實顯示,多家車企都牽連到了這場賄賂案件中,包括吉利汽車、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等等,涵蓋了國內幾乎所有的主流新能源車企。
不過,分開來看,這些車企的相關工作人員給予項某的現金或等價物金額規模並不大,一般在0.3-2萬元之間,目前尚未有確切消息顯示相關涉事車企工作人員觸犯了行賄罪。
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是什麼樣的機構?車企的工作人員為何如此重視新車型數據接入?新能源汽車的監管機制是否又存在漏洞?此次賄賂“醜聞”曝光,引發了公眾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管理體制的關注。
近年來,在財政補貼、牌照支持等政策“綠燈”下,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增長迅猛,但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其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些問題:早年間曾有車企利用政策漏洞進行“騙補”,至今市場上仍有“殭屍企業”依賴各種渠道資金續命,而此次曝出的賄賂案件,則是漫長產業鏈條上個體以公謀私的一個切面。
車企未達“騙補”程度
裁判文書顯示,項某因具體身份不同,存在受賄犯罪事實,以及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犯罪事實,主要區別是項某先是國有獨資公司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汽車城”)職工,委派至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後來項某則正式入職了該數據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註冊於2014年12月,是一家民間非贏利組織,由上海汽車城、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上海交大教育發展基金會等四家單位發起成立。
儘管是民間背景,但該數據中心在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中地位特殊。上海市經信委相關文件顯示,該數據中心承擔了本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採集與監測市級平台建設、運營維護、數據採集、數據研究及信息發布等工作,採集的相關信息數據,主要用於政府了解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
而政府了解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的一種用途便是發放補貼。有媒體在該數據中心的官網發現,其數據接入流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車企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審批。
接入流程的最後一項是“推進辦補貼與備案管理系統審批車型通過”,在此之前,車企不但要完成數據接入,而且還要獲得認證合格的數據質量檢測報告。
數據質量檢測包含哪些層面呢?此前曾有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數據中心不僅有車型信息,監測到的數據還有上線車輛數量、車輛出行里程和空間分佈等等。
在補貼核算時,相關部門的確會核查相關車輛的運營里程等信息,以防沒有實際運營的車輛“騙補”。此次賄賂案件引發關注後,也有分析認為“騙補”再遭曝光。
不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諮詢多位業內人士得到的反饋是:不排除利用私下好處快拿補貼或者多拿補貼的可能,但沒有達到騙補的程度,跟騙補也“不是一碼事兒”。
11月18日,一位接近數據中心的人士告訴記者,項某無法把不符合要求的數據改成合格的,因為數據中心出具的數據質量檢測報告是專業的數據檢測系統完成的,而原始數據也是無法更改的;另外,上海的數據中心只是個地方平台,並不能作為補貼依據,上海市的補貼也必須要國家級數據平台出具相關證明。
“我感覺數據上造假的可能性不大,兩萬塊就造假似乎有點兒便宜。”一位在車企從事政府相關工作的人士表示,“個人猜測是維護關係,比如讓你早一些上牌照,或者哪一些指標完善的時候給點兒指導意見,類似這樣的。”
漏洞難堵
受“騙補”風波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管理方面逐漸趨於嚴格,上海建立第三方數據採集中心便是出於更客觀地考核新能源汽車運營情況的初衷。
早在2013年,上海市發改委便發文明確,凡享受上海地方基礎設施補貼的單位,其數據均需要傳送至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實際上,即便不享受地方補貼,只要是進入上海地區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也都要接入這個系統(例如特斯拉),因為除了補貼之外,還涉及牌照等其他政策。
上海為何會出現賄賂事件?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這是難以避免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監管平台還是不完善,利用平台謀取私利這種事情難以有效地監管,完全堵塞住漏洞也是不現實的。”有業內專家對記者無奈表示。
上海是走在靠前的地區,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中央層面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2018年6月,歷時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也正式建設完成。
全國的車型信息都納入到國家監管平台後,不但有利於了解全國新能源汽車的實際運營情況,有效推動新能源汽車全生命週期的安全管理,也能夠更好、更精準地執行補貼政策。
去年工信部公佈的《關於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顯示,有51215輛車型因“未接入國家監管平台”補貼被核減。
隨著全國的新能源數據平台建立,各車企在各地區的運行數據能夠得到一定印證,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堵住數據造假的“漏洞”。而從行業發展的角度而言,加強監管永遠是必要之舉。
上述接近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的人士告訴記者,項某之所以能夠收受錢財,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中心之前的管理機制比較單一,渠道也不暢通,數據中心與車企的聯繫比較依賴項某,審批到哪個環節了,結果如何,需要怎麼改都是通過他來傳達的。“項某2018年8月就被數據中心停了職位這一年多來中心加強了管理,建立了市場部,把責任壓實了。”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退坡,地方補貼徹底退出市場,新能源汽車在政策層面得到的傾斜越來越少,“漏洞”也會相對減少。而在氫燃料電池等其他領域,類似的事件仍有警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