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芯KX-7000追趕AMD/Intel 國產X86 IPC性能已達酷睿90%
儘管有ARM架構的華為鯤鵬、自主架構的中科龍芯處理器,但在台機及筆記本市場上,取代X86處理器依然是不太可能的,生態的問題註定了大部分還是會使用X86處理器。在這方面,上海兆芯開發的國產X86處理器是最有希望的。
今年6月份,上海兆芯正式發布了KX-6000系列國產X86處理器,基於16nm工藝,是國內首款主頻達到3.0GHz的國產通用處理器,且支持雙通道DDR4-3200內存。
新一代兆芯國產通用處理器採用SoC設計,芯片集成度進一步增強,性能提升50%,性能功耗比是兆芯上一代產品的3倍,能夠帶來更具效率的交互體驗,同時憑藉性能和功耗方面的優化,開先KX-6000系列處理器可更好的滿足移動平台設備的配置需要。
在實際測試中,8核的KX-6000處理器整體性能對標Intel 7代酷睿i5。《微型計算機》對上一代28nm 8核KX-5000的測試發現(Fritz國際象棋、7zip和CineBench),看齊了i3-6100。
從這個對比也可以看出來,國產X86處理器在單核性能上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換句話說就是IPC性能不夠,這跟多方面因素有關,架構設計、國產工藝、編譯器/軟件優化等等都會影響性能,只能靠不斷迭代升級架構來解決。
在KX系列上,上海兆芯之前公佈了KX CPU路線圖,KX-6000之後是KX-7000,將全面升級CPU架構,支持DDR5內存及PCIe 4.0。
根據兆芯總工王惟林的介紹稱,KX-7000的性能目標是,將達到同期AMD的水平,所以他們對標的CPU至少是Zen2級別的。
這個消息公佈之後,很多人覺得兆芯在吹牛,不過現在的測試證明了兆芯的目標還是有希望完成的。
在GK數據庫中,本月初有兆芯新一代8核處理器的測試結果曝光,它被認為是KX-7000處理器,不過目前還是早期階段,核心頻率只有2.0GHz,單核得分469分,多核3264分,這個成績在最新的九代酷睿、7nm銳龍面前是弱的,其中8核的酷睿i7-9700K、銳龍7 3700X單核分別是1316、1266分。
但是別忘了AMD、Intel的處理器單核頻率普遍達到了4.5-4.9GHz,比2GHz的KX-7000,算下來的平均到2GHz,KX-7000的IPC性能差不多能達到酷睿、銳龍7的80-90%了,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
不過實際表現的話,由於國內團隊在開發經驗、製程工藝方面依然有較大差距,KX-7000處理器最終的頻率是沒可能達到AMD或者Intel那個級別的,目前16nm工藝下做到了3GHz,KX- 7000處理器的工藝一直沒有公開信息,7nm可能性比較大,即便如此頻率估計能上到4GHz也是不錯了。
如果是7nm工藝加持下能做到8核4.0GHz,那麼兆芯的KX-7000在政府、企業及工業領域中已經可以成為主力了,這樣的性能足夠替代AMD/Intel的X86處理器,儘管一兩年後差距還會拉大,但對這些領域來說問題不大。
總之,如果GK的測試信息是真的,那麼國產X86處理器確實是取得了不菲的進步,當然在IPC性能、超線程、工藝改良、生態優化方面還有很多路要做,但IPC性能接近頂級水平足以證明兆芯在這方面還是下足了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