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快遞到了嗎?今年雙11京東物流和菜鳥們做了什麼
“太嚇人了。”讓唐云路發出如此感慨的,是她在11月11日上午11點左右收到的快遞物流通知,“七點付的尾款,剛剛順豐顯示從蘇州發到北京的快遞已經簽收了。”當唐云路把這個消息發進一個聊天群組,有朋友甚至認為這個配送速度“不科學啊”。這位朋友認為,四個多小時頂多是本地倉,怎麼能夠從蘇州送達北京?
也有人打趣地形容這個速度“量子運輸”,原本衝動付款後還在琢磨要不要退款時,貨就已經送到家了,“這種極速達,根本不好意思退款”。
一件快遞從最初的被商家分揀打包,到發往干支線的運輸,再到最後的快遞員一一配送,直至送達買家手中,整個過程就像個龐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的拖沓都會導致物流速度下降。
為什麼這次送貨速度如此快?顯而易見,這絕非快遞員從發貨地點收貨後,再千里迢迢飛速趕往收貨地點能實現的。想要找到答案,就必須依靠那些物流記錄的大數據了。
預售暗藏玄機
直到收貨半個小時後,唐云路才搞明白了其中的秘密。“原來快遞提前一天就發出了,先送到北京等著,當我付了尾款觸發最後一個環節後完成配送,如果不付尾款就退回蘇州。”
實際上,這正是今年電商平台大多采取的預售機制,讓預售商品提前下沉。
唐云路從物流記錄中也發現,她買的一些預售商品在11月11日前就已發貨了。經濟觀察報記者看到,京東和天貓在今年的雙十一期間都做到了預售訂單的規模化下沉。
京東自10月18日便開啟了長達12天的雙十一預售,而天貓的預售期始於10月21日,持續到11月10日。具體來看,這些商家採取的預售模式,是讓用戶在預售期內先付定金,通過日常交易量及購物車等大數據分析計算後,預付的商品便會被快遞公司攬件,發往離用戶最近的營業點。待雙十一啟幕,用戶付完尾款,商品便可以從距離買家幾公里遠的站點直接“啟程”發貨。
記者從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項目菜鳥網絡(下文統稱“菜鳥”)了解到,以往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後,商品從倉庫發貨,遠的數百上千公里,近的城市倉也要100公里。今年為了配合天貓雙十一的預售玩法,讓用戶感受“閃電”收貨,菜鳥聯合多個品牌推出了“預售極速達”模式。
據介紹,這一模式就是把部分預售商品提前發貨到距離消費者10公里範圍內的分倉,以保障大批凌晨支付尾款的訂單及“爆款”訂單的第一時間送達,避免在雙十一期間出現擁堵“慢遞”。
數據顯示,11月11日上午8:01分時,天貓雙十一的第一億個包裹發出。比2018年雙十一提早了59分鐘,再次刷新紀錄。菜鳥方面告訴記者,這最先發出的一億個包裹大多來自提前預估的庫存,“這些訂單9成可以做到當日達或次日達”。
於快遞公司而言,過去在11月11日之後往往要面臨堆積如山的訂單,送貨壓力巨大,而今訂單被“勻”了起來,也方便快遞員調整節奏,優先派送11日當天的預付商品。
實際上,配合電商平台的預售付定金的玩法,通過大數據預測、分析,提前將大促的商品精準地放置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場所——前置倉、雲倉等服務,曾是京東物流的強項。
京東物流體驗保障中心負責人周立方告訴記者,為迎接今年的大促,京東物流亞洲電商規模最大的智能倉群再次升級,25座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全部投用,不同層級的機器人倉達到70個。他還說,在全國600多個大型倉儲設施的1500萬平米的倉庫內,基於京東物流的價值供應鏈能力和大數據精準分析,“為消費者備足了超過10億件的海量商品,足夠堆滿21座故宮”。
從“慢遞”到高速
已經參與了7年雙十一“大促”的唐云路,回憶過去等拆包裹的時光,“你知道的,肯定要等很久”。
現如今大不同了。不少人在雙十一當天下單就實現了當天收貨。北京工作的李雷雙十一這天凌晨一點前下單購入了一台堅果投影電視,原本是不想錯過雙十一的優惠福利,預計可能次日或第三日能收到,沒想到當天下午三點多就接到了快遞小哥的送貨電話。當晚,他就已經躺在家裡體驗上了這個產品。
很多人認為北京作為一線大城市,配送速度提速可以理解,這要切換到新疆、甘肅等偏遠地區,就不盡然了。
周立方不這麼看。距離北京2700多公里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城關鎮,今年雙十一期間平均每天有800多單,周立方給出了一組數據,“其中實現’凌晨下單、醒來收貨’的半日達訂單佔比為75%,剩下的25%也可以做到’今天下單、明天收貨’,實現24小時達。”
讓低線城市的物流服務實現24小時達,如今已經成為了京東物流的標配。周立方說,這得益於京東物流在倉儲方面的投入,運用消費大數據精準地將商品備貨至距離鄉鎮客戶更近的地方,時效立竿見影。
也有特例發生。生活在吉林長春的王紅雖說已經過了雙十一瘋狂囤貨的年紀,但在雙十一這天的中午,她還是沒忍住搶了券,去京東自營下單買了一個閃卡。11月13日早上,長春飄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中午時分,當快遞員將包裹送到王紅手中時,雖然已隔了兩晚,但看到快遞員們頂風冒雪,加之雙十一之後可想而知的超量包裹,王紅心裡覺得速度沒有差。
前年有個快遞讓唐云路始終記得,“等到了12月10日都沒到”,不過想到是海淘貨,等上一個多月,讓她選擇了加以理解。
為了便於中國消費者“買全球”,同時又不耗費太長的等待時間,記者從菜鳥方面獲悉,菜鳥全球供應鏈擁有遍布國內多個口岸的超百萬平方米保稅倉,它還為全球商家提供著“全球賣”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幫助商家從海外提貨、國際幹線運輸、國內保稅倉儲、通關服務以及末端配送。
一組數據顯示,菜鳥全球供應鏈可以直接到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的142個原產地港口提貨,為商家平均節約成本10%、時效直接提升了5到10天。
一改過去的“爆倉”或“慢遞”,如今雙十一購物狂歡後之所以能提升時效,實現現象級的高速物流,其關鍵就在平台、快遞物流公司和商家三方共同進行的供應鏈模式創新,從而讓中國的物流能力加以升級。“菜鳥從成立那一天,就是一家數據公司、技術公司。”菜鳥網絡總裁萬霖對外表示。如今的菜鳥,既服務於阿里巴巴的天貓、淘寶等電商業務,同時也開始成為盒馬、天貓超市及銀泰等新零售業務的線下基礎設施。當然,最關鍵的是,菜鳥在為快遞公司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
在電商業務對壘之外,京東與阿里的對立逐漸升級至物流配送業務上。從自營起家的京東物流,如今也早已不單單服務於C端物流,其供應鍊和倉配體系直接覆蓋了包括電商全品類、冷鏈、跨境、新零售等綜合服務。
除了綜合維度上的較量,記者發現,從節前的預售準備到最後實現“閃電送達”,各家快遞物流服務企業的落地配服務成為關鍵。而從現實來看,打出了“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口號的菜鳥,在落地配方面,與京東物流的正面交鋒正在慢慢加劇。
服務升級背後
其實,像王紅這樣逐漸對雙十一脫敏的人,不在少數。除了“沒什麼好囤的”這個原因外,其中也有部分是因為“等不到快遞,太耗時間了”。
經濟觀察報記者在微博中同時搜索“雙十一”與“快遞”這兩個關鍵詞,除了一些展現物流小哥爭分奪秒狂奔送貨的視頻或消息外,還是能看到網友們對物流速度的吐槽,離不開一個字“等”。
當諸多快遞物流公司利用技術創新,提時增效之際,國家郵政局也在前不久制定了《2019年快遞業務旺季服務保障工作方案》,以實現全網不癱瘓、重要節點不爆倉。
即便如此,生活在北京的大萌還是趕上了“爆倉”。雙十一這天都快過完了,她等的一個京東自營的快遞還是沒送達。於是,她直接“殺”去了線下運貨點。
11日晚上9點多,小區附近的京東運貨點,快遞堆地到處都是,只見快遞小哥們還在緊鑼密鼓地卸貨、分揀。
“今天(11日)要通宵了,還得持續個三四天。”小哥一邊幫大萌找件一邊說著,在這種場景下,讓原本火急火燎的大萌也理解了快遞小哥們的辛苦,“真不容易。”
儘管大數據可以做到精準分析,同時菜鳥、京東物流等還在通過倉儲、配送等疏解物流壓力,但就目前快遞行業的現實而言,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塗淑麗認為,末端派送依然要靠一個個快遞員去完成,而效率問題仍然解決不到位。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全國共產生包裹數多達28億個,210萬一線快遞員每人每天要送240件快遞。在塗淑麗看來,切實保障好一線員工合理的工資待遇和基本權益,對於配送服務的發展十分重要。
為了讓一線快遞員更有乾勁,記者了解到,京東物流升級了“321一線人才建設項目”,即自雙十一開始,投入1.38億元的業務高峰期補貼,對一線倉儲和分揀員工給予持續5個月的補貼激勵,同時每月新增3000萬元補貼,用於快遞員多勞多得的績效激勵,總計約3億元補貼的投入,在今年雙十一到年底期間對物流業務加碼。
對於那些抱怨“慢”遞的消費者們而言,或許你的快遞正在路上,請耐心等待,快遞小哥敲門的那一刻。
文/錢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