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淘汰產業”帽子虛擬貨幣挖礦春天來了?
“之前出的只是徵求意見稿,本來也沒有真的將’挖礦’列入淘汰產業,現在只是終於明確了不會被淘汰。”11月6日,縵璞礦池(Mempool)負責人哲亮在微信群裡看到一則消息時,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自己並沒有太過驚訝。哲亮看到的消息,是11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與今年4月發布的《指導目錄(徵求意見稿)》相比,曾被列入淘汰類產業的虛擬貨幣“挖礦”條目被刪除。
此前,國內政策對虛擬貨幣“挖礦”的限制較多,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仍具有一定的市場前景,“挖礦”產業非但沒有停止發展,反而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上游是礦機和挖礦芯片生產商;中游是“挖礦”活動,礦場相當於挖取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工地”;下游則是交易平台,作為連接用戶、礦池、項目方的中間樞紐發揮作用。
火幣大學校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於佳寧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此次發改委將“挖礦”從淘汰產業中刪除屬正常調整,有利於促進專業芯片製造領域創新:“礦機製造是非常具有技術含量的高端製造業,採用專用芯片,與傳統的通用芯片不同。當前我們正處在通用芯片轉向專用芯片的過程中,而礦機廠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專用芯片的設計能力。”
11月9?10日,在烏鎮舉行的“世界區塊鏈大會”上,與會的礦業從業者對目錄的修改表現得更為樂觀一些。“市場顯然會更大、進入的資金會更多,但對礦業本身的要求也更高,競爭會更激烈。”“算力互聯”的Cora表示,他們已經做好了迎接大資金和客戶進入的各種準備。
用電大戶的爭議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將虛擬貨幣“挖礦”列為淘汰類產業,同時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虛擬貨幣“挖礦”是指利用計算機進行特定運算,以獲取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過程。計算機的運算能力越強,獲得獎勵的概率就越高,但單位時間所消耗的電力也越大。據摩根士丹利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球“挖礦”用電需求達到120萬億―140萬億瓦時,而全球電動車的能源消耗到2025年預計才不過125萬億瓦時。對比之下,“挖礦”行業堪稱用電大戶。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受上述《徵求意見稿》的影響,內蒙古一些礦場陸續被清退。為了規避監管風險,不少礦場只能“出海求生”。今年年初,業內人士老羅打好黃熱病和霍亂疫苗後,坐了20個小時的飛機,踏上了非洲的土地,接著又在蘇丹的土路上顛簸了近一天,最終抵達目的地。與此同時,國內的王鑫也在路上:先從北京趕到西寧,再搶綠皮車票去青海第三大城市德令哈—雖然身處不同時區,但他們的目的是一樣的:考察當地建設礦場的可能性,俗稱“找電”。
事實上,為了節省電價,國內一些礦場也會像候鳥一樣,在不同的季節“遷徙”到不同的地方。據於佳寧介紹,有的礦場在豐水期會搬到貴州、雲南等水電相對充沛的地區,枯水期則前往內蒙古、新疆等風電資源比較充沛的地區。
目前,國內電費由國家發改委統一定價,每個省份略有調整。在國內,如果礦場想拿到比市場價便宜的電,就只能買“棄電”,也就是產能過剩的電。而在四川、新疆等資源豐富的地區,“棄電”較多。“至於怎麼能用到棄電,就要看個人的本事了。”在國內擁有多家礦場的王鑫直言不諱,“對我們來說,還是用合規的電比較放心。此外還可以跟政府談合作,打折用電。” 於佳寧認為,不少礦場消耗的電力是偏遠地區的水電、風電,而這些電力幾乎無法輸出,與其浪費資源,不如通過“挖礦”產生收益,實際上也是一種資源的循環利用。
“目前,對挖礦行業的爭論,主要包括’挖礦’對中國供電業務的發展,以及消耗能源是否有價值兩個方面,這些問題還沒有形成社會共識。”於佳寧說道。
“挖礦”前路幾何?
11月11日,哲亮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此次目錄調整後,我們終於可以和稅務部門開始討論將電費作為成本報稅了。”哲亮說,雖然他們曾反復與相關部門確認過,自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合法的,但始終對“挖礦的電費支出是否可以報稅”這個問題非常困惑,現在終於明確了。
從金融監管角度看,此前國內一直限制“挖礦”產業發展。
2017年11月,央行副行長、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潘功勝在重點地區金融辦主任整治工作座談會上表示,下一步的工作包括讓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挖礦”產業有序退出。
2018年1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文稱,目前存在一些生產“虛擬貨幣”的所謂“挖礦”企業,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也助長了“虛擬貨幣”投資炒作之風,要求各地積極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挖礦業務,並每月匯報清退情況。隨後,2018年6月,新疆、雲南、貴州、內蒙古等地陸續傳出引導虛擬貨幣“挖礦”企業退出的通知文件。
儘管如此,“挖礦”產業並未停止發展。
此次國家發改委將虛擬貨幣“挖礦”從淘汰產業列表上刪除,對“挖礦”行業影響幾何?
時代周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從業者認為,國家發改委此次摘掉了虛擬貨幣“挖礦”頭頂的“淘汰產業”頭銜,意味著國家對“挖礦”的態度由不鼓勵轉變為了允許,“此舉是在為正規軍入場鋪路,大資金以後入場挖礦行業會更加方便”。
全球第二大礦機製造商嘉楠耘智區塊鏈總經理邵建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認為,發改委這一調整讓行業整體吃了一顆定心丸,會對行業發展形成利好,“行業整體或迎來快速發展期,頭部企業或將得到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一些落後的產能及公司可能大概率出局”。
於佳寧對此持保守態度。他認為,沒有必要將此次調整過度解讀為國家轉向鼓勵“挖礦”,而且,“挖礦”行業不太可能出現因為某個政策變化就迅猛發展的情況。根據哲亮的觀察,目錄調整的消息發布後,礦工群體和礦池群體並未出現大張旗鼓的變化,但他預測,“此後,大規模的合規資金將會逐步進入’挖礦’業”。
需要指出的是,“挖礦”產業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市價波動的影響較大。去年年底,比特幣價格暴跌,“挖礦”帶來的比特幣收益不足以支付開機電費,不少礦工紛紛離場。今年以來,國內三大礦機巨頭—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都不約而同赴香港上市,但全軍覆沒。其原因也與三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礦機,受行業波動的影響大有關。
於佳寧分析認為,當前“挖礦”行業還處於早期的成長階段,存在不少問題,包括企業偷稅漏稅、違規用電等,除了不能做到節能生產和安全生產,甚至還可能出現洗錢等問題。“未來,國家肯定會進一步加強監管,將其納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