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谷歌實用量子計算機難產拉里·佩奇會把它砍掉嗎?
自兩個月前谷歌的論文被洩漏以來,”量子計算”一直在科技新聞中沸騰。谷歌CEO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專訪時,把這一成就類比為萊特兄弟的第一次飛行。
從12 秒的試飛到飛機改變人們的生活,這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量子技術也一樣,要釋放量子計算真正的潛力還需要十多年。
不過,對於一家樂忠於砍項目的商業公司,如果量子計算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資金只出不進,看不到獲利方式,谷歌會揮刀將其砍掉嗎?
13 年”長跑”:一台不賺錢的機器
NewScientist 近日發表了倫敦自由作家Douglas Heaven 的一篇文章分析,”谷歌以放棄自己不感興趣的項目而聞名。通往可行的量子計算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我們必須堅持下去。”
1980 年,保羅·貝尼奧夫(Paul Benioff)提出了計算機的第一個量子力學模型,表明量子計算機在理論上是可能的。由此,近40 年的量子計算研究正式拉開帷幕。
相比於IBM 和斯坦福大學早在2001 年就開始在7 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上使用Shor 算法,谷歌的量子計算研究起步有點晚。
2006 年,谷歌科學家Hartmut Neven 開始探索有關量子計算加速機器學習的方法,這推動了谷歌AI Quantum 團隊的成立。2014 年,John Martinis 和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的團隊加入了谷歌的工作,開始構建量子計算機。兩年後,Sergio Boixo 等人的論文發表,谷歌開始將工作重點放在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上。
圖| 谷歌科學家Hartmut Neven 開始探索有關量子計算加速機器學習的方法,這推動了谷歌AI Quantum 團隊的成立(來源:Google AI Quantum)
13 年後,谷歌宣稱已經利用一台54 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實現了傳統架構計算機無法完成的任務。量子計算機只需要3 分20 秒,就可以完成世界第一超算需要計算1 萬年的任務。
量子計算機為谷歌帶來巨大的關注力,但在吊得很高的期望值下,大家卻發現自己與”量子筆記本”之間的距離可能沒有盡頭。媒體或者行業渲染出這樣或那樣的應用場景,但這些都只停留在設想中,目前並沒有一個量子計算應用實例。
“量子優越性”的提出者約翰·普里斯基爾(John Preskill)批駁谷歌,稱它故意拿量子計算機的優勢去比較經典計算機的劣勢。量子優越性指的是量子計算機整體上要比經典計算機表現優越,目前很顯然還沒有實現。
英特爾研究院院長Rich Uhlig 對谷歌的成就表示祝賀,但他認為量子實用性比量子優越性更為重要。要實現通用的量子計算,至少需要百萬級別的量子比特。另外,站在工程學角度,量子系統極不穩定,實現對其一秒鐘時長的控制和操作都很難。
谷歌在量子計算上花了13 年時間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目前的成果是一台不能賺錢的機器設備。就像阿波羅計劃,以及早期的AI 研究,沒有產出能賺錢的研究成果,研究經費就會逐漸枯竭。
量子回報至今仍是個謎題,谷歌究竟會如何抉擇?
“Killed by Google”
要知道,對自家項目痛下殺手,谷歌是有傳統的。
去年,GitHub 出現一個網站”Killed by Google(https://sohu.gg/N6D2iV5CM)”(谷歌產品之墓)專門收錄被谷歌淘汰的自家產品,目前已經收錄了190 款被叫停或即將被叫停的應用、服務和硬件,其中包括很多已經存在十餘年的老產品,也有一些只活了幾個月就被砍了的項目。
成立於1998 年的谷歌,在21 年裡否決了190 款產品,平均每年消失9 個產品項目。其中,Google Search Appliance 在存活17 年之後被砍掉,而最”短命”的Google Hotpot 僅5 個月就夭折了。
這還僅僅是谷歌的部分App、服務和硬件,不包括子公司和實驗室的項目。
圖| Killed by Google 目前已經收錄了190 款被叫停或即將被叫停的應用、服務和硬件(來源:Killed by Google)
今年6 月,為了及時止損,谷歌宣布不會再做平板電腦。經營8 年多的平板業務推出了7 款產品,除了2012 年Nexus 7 實現在全球銷量超過1000 萬台之外,其他產品的市場反應涼涼。最終無奈宣布正式放棄平板電腦業務,並取消兩款還未正式發布的新品設備。
去年,為了整合資源,谷歌宣布取消Google Play Music 服務,將之整合在YouTube Music 團隊中。多年來,Google Play Music 一直是Google 官方的流媒體服務平台,在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已達到50 億次,是谷歌繼Chrome、Gmail、地圖、搜索和YouTube 之後,第六個突破50 億下載量的應用程序。所以Google 這一決定讓不少用戶驚愕。
圖|由於距離商業化太遠,谷歌放棄模塊化手機項目Project Ara(來源:YouTube截圖)
2016 年,由於距離商業化太遠,谷歌放棄模塊化手機項目Project Ara。2013 年摩托羅拉推出這一項目”像Android 改變軟件一樣改變硬件”,像樂高一樣組裝自己的智能手機,理想狀態下這部手機可以用一輩子。2014 年,聯想從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時,Google 特意留下了這個業務。在經過幾年的研究發現理念難以實現之後,Ara 項目被宣判”死刑”。
放棄Project Ara 被看做是Google 變身Alphabet 後改革的一個重要案例,它代表了谷歌開始對一些市場表現不佳、或者Moonshot(看起來很美好,但一時難以實現)項目控制開支。
谷歌”大刀部”
幾個月前,Alphabet 把去年初剛剛成立的Chronicle 子公司併入谷歌云業務部,原公司消失。該公司成立之初,業內人士對其寄予厚望,認為它致力於開發的數字化”免疫系統”,將為充斥著殺毒和防火牆等古老技術的網絡安全行業帶來革命性的突破。
據外媒披露,Chronicle 首席執行官和首席安全官已經離開,首席技術官將於本月晚些時候離開,一些員工也將退出。他們認為Chronicle 最初的願景被束之高閣,”Chronicle 死了,谷歌殺了它”。
由於經常砍掉一些用戶青睞的功能或服務,砍掉一些子公司”最初的夢想”,谷歌被不少網友戲稱有一個”大刀部”。如果說谷歌真的存在一個專門評估和”優化”掉新項目的部門,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露絲·波拉特(Ruth Porat)一定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2015 年,谷歌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組織變動和架構調整。拉里·佩奇任命桑達爾·皮查伊接任谷歌CEO 一職,自己則擔任新成立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 的CEO。同時任命”華爾街最有權勢”的女人露絲·波拉特出任谷歌CFO,直接向拉里·佩奇匯報工作。波拉特帶領團隊以周為單位對Alphabet 的前沿項目進行評估,之後匯報給谷歌的兩位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由他們拍板決定把多少錢花在哪些項目上,以及砍掉哪些業務。
從重組內容來看,原來谷歌的核心業務,包括搜索、廣告、地圖、應用、YouTube、Android 以及相關技術基礎設施成為Alphabet 的業務部門,而包括Google X、Nest、Fiber、Google Ventures 則被拆分成為自負盈虧的獨立公司,與核心業務部門涇渭分明。
重組後不久,波拉特推動了一項計劃,Alphabet 自己的市場運營、計算平台等資源不再免費提供給子公司,被分拆出去的Google X 實驗室這樣的部門,現在更像是一些普通的創業公司,像是Waymo、Loon、Wing、Makani、Verily 和Google Glass Enterprise 等等,這些項目都不再由母公司提供資源和資金支持。業內戲稱,谷歌獨立出這些公司是為了更方便地把它們砍掉。
儘管谷歌X Moonshot Factory 為谷歌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很多項目都因為沒有帶來實質性的營收和利潤而被暫停或者終止。
谷歌認為,核心業務已經受到創新部門的嚴重干擾,甚至影響到公司本身的生存。事實也的確如此。
圖| Alphabet 的其他”賭注”是一些費錢的愛好(來源:Statista)
今年,在繼4000 萬美元收購一項智能手錶技術之後,Alphabet 又花費21 億美元收購了可穿戴設備製造商Fitbit。谷歌的可穿戴設備系統Wear OS 已經掙扎了許久,有專家認為,目前尚未看到谷歌進行這些收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有理由相信,這個項目會像2015 年”谷歌眼鏡”被劃歸智能家居部門一樣,成為”大刀部”重點關心的對象之一。
種種動作表明,Alphabet 會在新項目上燒錢,但這些錢,並不會無止境地花下去。目前尚沒有看到拉里·佩奇公開對量子計算發表評論,量子計算是否會在博得眼球之後被他束之高閣,還是會成為Alphabet”以利為先”商業定律中的一個例外?還得時間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