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自習室悄然興起市場需求大卻難言盈利
一說到知識付費,大家就會想起兩個人:羅振宇和吳曉波。他們的共同之處都在於,趁著知識經濟的浪潮,打造知識付費產品矩陣,成功獲取海量粉絲和用戶之後,不約而同地走向資本市場。事實上,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為知識買單、為學習付費已經被廣為接受,特別在一線城市。
眼下又到了研究生、CPA(註冊會計師)等各類考試的高峰期,一個安靜的複習環境成了許多備考生迫切的需求。
證券時報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一種名為“付費自習室”的新興創業模式近期成為熱搜,並受到不少備考生的歡迎。“最近很多人來諮詢自習室的事情,還有人問我們能不能加盟。”深圳連鎖付費自習室“考拉自習室”創始人Sacky對記者表示。
記者調查了解到,僅在深圳,這類付費自習室就有近20家。除深圳以外,成都、西安、南京等多個二線城市也不乏這類自習室,而北京、上海、廣州則更多。
專門針對考試人群、彌補圖書館等公共資源不足、又比普通咖啡館更加舒適安靜的付費自習室的確有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但門檻較低、可複制性強、缺乏技術壁壘,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圖書館“一座難求”
催生付費自習室走俏
如果看過韓國電視劇《請回答1988》,對付費自習室就自然不會陌生——一張桌子、一盞檯燈、兩邊各豎起一塊擋板,就是一個相對私密的沉浸式學習小格子間。事實上,付費自習室模式在日本、韓國等地方發展已相對成熟,但被引進中國大陸的時間並不長,且近一年來才被人所知。
記者走訪了深圳三家付費自習室了解到,從選址上來看,這些自習室大多具有開在住宅區附近、高樓層、交通便利的特點;從客戶人群來看,這些自習室的用戶群體主要是備考人群,包括參加社會各類考試的在職白領,以及參加學校考試的中學生,也有部分閱讀人群。這些群體的共同訴求都是: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這也是付費自習室主打的“王牌”,而記者走訪的每家自習室,都能做到足夠的安靜。
但有別於韓國“小黑屋”式的自習小格子間,付費自習室在中國做了一些改良,記者發現有些自習室主打“韓式小黑屋”體驗,空間相對私密,甚至還有簾子遮擋,燈光也針對閱讀做了特別調整。但有些自習室除了“韓式小黑屋”外,還設置了高空落地玻璃區域,這種區域則光線充足、空間相對開放,看著窗外景觀學習也是一種不錯的享受。
“深圳的付費自習室都是在今年開張的,只有一家是在去年開的。”今年7月,Oliver與他的合夥人在深圳南山科技園開出了他們的第一家付費自習室——書式專業自習室,這次的創業源於他的一次經歷:“之前想去考證,能想到的複習地方就是圖書館了,但圖書館的開館時間跟我的工作時間根本匹配不上,我下班的時候圖書館都快關門了,就沒地方可去了。”實際上,那個時候Oliver的腦海裡還沒有付費自習室這個概念,但後來無意中看到大眾點評上有這種場所,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隱約感覺到這個事情有文章可做,而在近期,Oliver團隊又在寶安開出了他們的第二家自習室。
與Oliver有相似的經歷,此前打算考CPA的Sacky多次想去深圳寶安圖書館學習,可儘管圖書館7點半才開門,6點半就已經開始排長隊了,“隊伍都排到地鐵口了,根本沒有座位。”無奈之下,Sacky只能另尋他地。這次以後,Sacky就盤算著付費自習室這門生意,於是便在深圳開了三家考拉自習室。
“我從固戍坐地鐵過來的,11月底就要考托福了,現在是衝刺階段。”剛畢業不久的小珠並不打算馬上工作,在實習了一段時間後,想去美國讀書繼續增值自己,考托福成了她這段時間的頭等大事。但是,與Oliver和Sacky一樣,都在圖書館尋座無門後轉向付費自習室,因此,這個月她就像上班打卡似的每天都前往自習室看書學習。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公共圖書館數量僅為3166家,平均每46萬人口才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但美國在2016年就已經有1.65萬個公共圖書館,瑞士更是每3000人就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無疑,公共圖書館資源的緊俏給這些付費自習室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空間。
運營模式大同小異
精細服務成競爭關鍵
租一個場地,擺一些桌子、椅子、咖啡、茶水,最多再租用或者研發一套預約系統,就可以開設一家付費自習室,這種門檻低、無壁壘的商業模式很容易被廣泛複製,也就是說只要有啟動資金,人人都可以開一家這樣的自習室,其核心競爭優勢在哪裡?
“這個事情的門檻的確很低,可能唯一可以拼的就是服務。”在Oliver看來,他給來店裡消費的客戶提供細心優質的服務,是其目前較大的競爭優勢。記者也在Oliver所創辦的“書式專業自習室”看到,雖然主要做沉浸式學習空間,但Oliver將自習室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普通區域,每個座位都用隔板間隔開,另一個則是“書式區”,不僅每個座位有獨立的空間,還有簾子遮擋,使得座位有足夠的私密性,迎合不喜歡被打擾的客戶心理。“雖然都是桌子和椅子,但是很多細節都是根據客戶的消費心理精心設計的,雖然所有自習室的配置都大同小異,但精細化服務卻不那麼容易被複製。”Oliver對記者表示,有些自習室把自己塑造成網紅打卡點,無論從景觀和座位設置,以及引入茶吧等,都儼然是一個咖啡館。他認為,學習和休閒需要區分,學習也需要儀式感,自習室應該要營造一種進來就要安靜學習的氛圍。
有媒體報導,國慶期間,北京的一些付費自習室出現“一座難求”的火爆盛況,倘若真的如此,那這些自習室也就無異於公共圖書館,消費者的體驗感也會大打折扣。“我們有刻意控制收會員的數量,可以通過後台數據來調節上座數量,因此一般都不會出現這種’一座難求’的情況。”Oliver說。此外,他還表示,雖然是打開門做生意,但不會為了賺錢而盲目地向客戶推銷高價產品,“我們會了解客戶將要考什麼,什麼時候考,離考試還有多少日子,根據這些參數來給他們提供適合他們的產品和方案。”
為了讓服務更加細緻和流暢,Oliver和Sacky都決定自己開發後台預約系統,據他們介紹,外面購買的預約系統在使用上並不方便客戶,而且大數據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較好,因此他們的團隊也正在自行開發相關的小程序,從而優化客戶體驗。
雖然陸續有不少創業者湧入這個市場,但在Oliver看來目前的競爭還不是很大。由於這類自習室的消費群體分佈很廣,幾乎每個住宅區都有潛在的市場需求,因此只要做得好被人知曉,每個自習室基本都會擁有自己的客戶群體,除非一個區域擁有多家。記者調查發現,寶安體育館附近的華美居寫字樓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挨在一起的兩棟寫字樓進駐了三家自習室,但是這三家風格迥異,因此都有各自的消費客群。
難言盈利且行且摸索
談到盈利,這些付費自習室的創業者們幾乎無一能把這筆賬算清楚。
從付費方式來看,目前付費自習室採用的收費模式與健身房相似,採用預收費的會員制方式,也有單次體驗卡、日卡和月卡,單次收費在9-10元/小時,日卡則有每日50-80元不等,而月卡則在1000-1500元不等。此外,這些自習室都有相關的配套,比如茶水、飲料、咖啡、微波爐、冰箱等,客戶在這即使從早上8點學習到晚上11點,都不愁吃喝,均可免費享用這些配套服務。
而從投入成本來看則差異較大,“像我們這種簡約的裝修,加上租金、系統開發等,至少需要20萬的投入,但有些裝修豪華的,租金較高的投入就更高了。”Sacky對記者表示。記者走訪發現,這些自習室的面積大小一般在100-300平方米之間,月租金為幾萬元。
據了解,這些自習室也有淡旺季,國慶之後以及寒暑假是旺季,春節期間及前後則是淡季。受訪的創始人均對記者表示,國慶期間很多人都沒出去玩,反而來自習室學習了。
對於盈利,這些自習室的創始人們至今還在摸索。“我經營第一家店時曾經好好算過,一個座位9元/小時,上座率50%就很好賺錢了,但運營下來發現根本不是這樣的,每個人學習的時長不同,算起來就比較複雜了。”Sacky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多位創始人均坦言,看不准能否賺錢,多久能賺錢,因為大家運營的時間都不足一年,起碼要一年跑下來了才能估算個大概。“我想前期只要盈虧平衡就行了,那我就可以繼續做下去,等後期客戶多了,有了後台的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畫像,就可以嘗試跟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去對接合作。”和教育機構對接並不只是Sacky一個人的想法,Oliver也同樣提到了這個未來的設想,但這些想法的大前提都是客戶數量足夠多,才有合作的空間。
而要擴大客戶量,意味著需要把攤子舖開,跑馬圈地則需要更多的資金,可是風投機構對於這類無門檻的商業模式並不感冒,這著實考驗著每個創業者的資金能力。儘管挑戰擺在眼前,可依然陸續有創業者湧入這個市場,Oliver對記者表示:“過去幾個月,有些同行或者想開店的人都來我們這裡’明察暗訪’。”很顯然,不少創業者嗅到了商機,可對於怎麼賺錢,心裡還沒數。可這,卻是需要入局者或者將入局者深思熟慮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