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戴24小時AirPods Pro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雖然第一時間就下單了AirPods Pro ,但因為出差完美錯過了它的快遞。三天后回到公司,我迫不及待地從剛寫完上手體驗的@誰是大英雄手上把它“搶”了回來。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接觸過不少真無線耳機,個人覺得AirPods Pro 的佩戴舒適度是數一數二的;再加上AirPods Pro 的續航時間是24 個小時(算上充電盒),我萌生了一個想法:這次要不要換一種玩法,來一次24 小時的“馬拉松式”產品體驗呢?
於是從周一的零點開始,我嘗試連續24 小時佩戴AirPods Pro,包括睡覺、上班和吃飯都戴著它,經過這樣連續、長時間的體驗後,我也對這款產品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如果你還在猶豫買不買AirPods Pro,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PS這次體驗純屬我給自己“找麻煩”,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不要長時間佩戴耳機,保護聽力。
真無線裡“明星級”的待遇
首先請原諒我有點“標題黨”,因為嚴格來說AirPods Pro 並不是24 小時一直都呆在我的耳朵裡,這期間我還是摘下過很多次的,包括為它充電,讓耳朵放鬆放鬆等。不過每次摘下都沒有超過半個小時,所以還是有別於日常使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摘下耳機還有一些意外情況,不如就先聊聊這些“意外”。
第一次摘下來是在早上洗漱的時候。AirPods Pro 支持IPX4 級別的防水,應付日常運動的出汗沒有問題,但並不能用水沖,蘋果官方也用“抗汗抗水”這樣的詞彙來描述它的防水能力。在洗漱期間,剛好為AirPods Pro 補充了一些電量。
第二次摘下來是因為中午我收了一個快遞——前兩天買的AKG K3003 到了,我迫不及待想要試聽它。話說K3003 剛面市的時候曾經賣過上萬的價格,那時候只能仰望,現在促銷已經降到了2699 元……要不是為了完成體驗,聽完K3003 之後我是不太想換回去的,當然這樣對比音質有點太“欺負”AirPods Pro 了。
回到真無線領域來說,AirPods Pro的音質也不屬於第一梯隊,它的表現和我聽過的三星 Galaxy Buds、索尼WF-1000XM3、森海塞爾MOMENTUM TW等產品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的。個人最不滿意的地方在於AirPods Pro的聲音有些發悶,整體不夠“透亮” ,這點在長時間佩戴聽音樂時尤為明顯。
蘋果對AirPods Pro 音質的描述是:“定制的高振幅、低失真度揚聲器驅動單元,可帶來渾厚有力的低音。”這點我是讚同的,它的低音表現確實比AirPods 強一些,但從橫向比較來說,我肯定不會用“音質好”來形容AirPods Pro。
剩下頻繁的摘下主要就是同事、朋友看到AirPods Pro 後想要試戴。有意思的是,我之前體驗其他真無線耳機時很少有人主動提過要試戴,這也能從側面說明AirPods Pro 的受歡迎程度,可以說是真無線裡“明星級”的待遇。
我也詢問了一下大家是如何“識別”新款耳機的,答案主有兩個:更短的耳機柄,明顯的黑條(外向式麥克風)。換句話說,你買了AirPods Pro 後不用擔心別人認不出來……
“降噪好猛”
回到我的“馬拉松”體驗,過去24 小時主要包含三個場景:睡覺、通勤和上班。
先說說睡覺。我把AirPods Pro 充好電從零點開始佩戴,早上8 點醒來後發現只有一隻耳機在耳朵裡……好在最後找到了另外一隻。AirPods Pro 的體積比較小巧,睡覺側臥佩戴不會有特別明顯的異物感,不過因為耳機本體的續航時間只有4.5 小時(開啟降噪),醒來就需要充電了。
順便說一句,我試過最適合睡覺佩戴的耳塞是Bose 的sleepbuds,可惜這款產品目前已經被Bose 下架了。
通勤場景週一這天我選擇地鐵+共享單車,兩個場景剛好可以用來測試 AirPods Pro 的降噪效果和通透模式。地鐵可能是僅次於飛機最適合使用降噪耳機的場景了,具體降噪的效果我的同事@誰是大英雄在上手文章裡已經和大家分享了,下面再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我認為AirPods Pro 的降噪非常“激進”,好處是降噪效果很明顯,包括幾個試戴的同事都誇它“降噪好猛”;但同時降噪帶來的耳壓是比較大的,周圍環境越吵這個感覺越明顯。此前我的主力降噪耳機是索尼WI-1000X,剛切換的到AirPods Pro 的前幾個小時是有點不適應的。
AirPods Pro 的降噪等級要是能夠調節就更棒了,除此之外我便沒有其他槽點。其實現在很多降噪耳機都提供了降噪等級調節,包括索尼還有氣壓優化的功能,我能夠理解蘋果作為降噪領域的新人迫不及待想要秀出自己的肌肉,但如果在強悍之餘能夠多一些細膩的功法,那肯定會更加另人著迷。不過還是要說,蘋果官網對於降噪功能的展示可能是目前所有廠商裡最用心的,大家可以點此鏈接觀摩一下。
騎共享單車的時候開降噪簡直是“作死”,這時候通透模式就派上用場了。通透模式可以監聽環境音,現在已經成為了降噪耳機的必備功能,很多產品的環境音模式、對話模式也是一個意思。
通透模式的難點在於如何讓聲音更加自然,畢竟外界真實聲音經過了驅動單元重放進入到你的耳朵,處理不好聽起來“數碼味”就會很重。目前我聽過最自然的是Bose 700,AirPods Pro 也很不錯,聲音位置還原比較準確,音量大小也適中。
實際上我在體驗AirPods Pro 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用通透模式,畢竟白天上班還要和同事溝通,開著降噪就有點不禮貌了。在長時間體驗中我還發現了一個優點,AirPods Pro 的底噪控制相當不錯,在安靜的環境下開通透模式聽不到多餘的聲音。
早上剛使用時,我對AirPods Pro “捏住”這個操作十分不習慣,還是覺得以前的輕點方便。不過到了下午就已經開始喜歡了。耳機柄的力度傳感器很精確,按下時耳機會有聲音反饋,極大地提升了操作信心。
從早上開始擺弄新功能,到中午過後開始習慣它的存在,再到晚上一邊聽歌一邊寫下此篇文章,這次長時間體驗我對AirPods Pro的滿意度還是很高的。還有一點我覺得可以著重表揚一下,在這樣高強度的使用下,我的AirPods Pro也沒有遇到過斷連、無法配對等真無線耳機常見的奇葩問題,低延遲(特指配對iPhone使用) 、設備切換速度依舊很出色。
對了,這次體驗我還發現了一個自己的小問題,就是我的左右耳朵耳廓形狀不同(這個在生理上應該很常見吧)。AirPods Pro 左右耳機使用同樣尺寸的矽膠耳塞,長時間佩戴後我的右耳“疲勞感”非常明顯。到了這次體驗的下半程(下午6 點之後),我直接換上了小一號的耳塞。
一款出色的可穿戴產品
以往我們在討論可穿戴產品時,通常關注更多的是智能手環、智能手錶這些產品,其實耳機也可以劃分到這個領域。因為直接和人體接觸,可穿戴產品的佩戴舒適度非常重要。而可穿戴產品想要真正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需要長續航,更需要功能和使用場景高度匹配。從這個層面來說,AirPods Pro 絕對算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可穿戴產品,這絕對是比“一款出色的降噪耳機”更高的評價。
目前AirPods 系列上還沒有什麼亮眼的智能化功能,但它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可穿戴平台了,未來給它“注入”更好用的語音助手,交互上增加更多的手段(包括更多的監測功能),AirPods Pro 系列還有很多想像空間。
經過這次長時間的佩戴後,未來一段時間我不想往耳朵裡塞任何東西了。不過緩幾天后,我依然會重新戴起AirPods,當它以正常的使用頻率進入我的生活時,我相信會越來越依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