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000餘家跌至不足600家網貸從業人員高喊活下去
2007年,國內第一家網貸公司拍拍貸誕生。自此以後,網貸在中國已走過十二年崢嶸歲月。在經歷了萌芽探索期、野蠻生長期以及回落低潮期,今年網貸行業正在加速出清。近日,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加快網絡借貸機構分類處置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會議”)。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網貸機構處置的幾大方向,退出為主要方向,對於符合條件的機構可轉型為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或其他持牌金融機構。
會議同時強調,對嚴重違法違規的機構加大打擊力度。“活下去”可能是目前存量網貸平台的共同心聲,只是留給他們的試錯機會似乎不多了。
網貸出清進行時,正常運營平台數跌破600家
“必須要承認自己所在行業處於一個正在被邊緣化,我現在的想法就是企業能活下去。”某網貸平台的從業者袁娜(化名)和幾名同事在小群裡討論,以後這行可能就不存在了,這幾年的努力相當於白費,我覺得還是挺“扎心”的。
11月3日,上市公司宜信旗下網貸平台宜人貸發布《關於宜人貸和宜信惠民網貸業務整合的公告》,宣布將宜信惠民和宜人貸網貸業務進行整合。
整合完成後,新增出藉端和借款端客戶全部由恆誠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運營的宜人貸平台為客戶提供網貸服務,宜信惠民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將不再新增出借和借款業務。本次整合完成後,宜信旗下將只有一家網貸平台。
宜信的整合只是行業出清背景下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網貸行業持續出清,此前寧夏、深圳、雲南、上海等多地相繼對外公示了網貸機構清退名單。進入10月,多地公佈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進展。
10月16日,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佈公告稱,湖南省整治名單內納入行政核查的24家網貸機構P2P業務均不符合“一辦法三個指引”有關規定,現予以取締。湖南省也成為國內首個全部取締P2P業務的省份。
緊接著,10月18日,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佈網絡借貸行業風險提示函稱,當前,P2P網貸行業正在進行風險專項整治,至今未有一家平台完全合規通過驗收,未來將對山東全省範圍內未通過驗收的P2P網貸業務全部予以取締。
10月28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告掛出了深圳市第四批12家自願退出且聲明網貸業務已結清的P2P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名單。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跌破600家整數關口,下降至572家。據不完全統計,10月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量為29家,其中停業轉型平台為13家、問題平台為16家。另據深圳市錢誠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第一網貸)公佈的數據顯示,最高峰時網貸平台總數達7705家,相比之下已大幅縮減9成多。
袁娜認為,這個行業一定會經歷從嚴監管到正規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會讓小部分企業還能存活,它一定是僅存幾家,能起到示範效應,這幾家一定是確實非常合規的平台。
僅19家網貸平台有網絡小貸牌照
網貸行業的未來在哪?監管方面給出的其中一個答案是,轉型為小貸公司。
“轉型為小貸公司倒不難,從目前的監管思路看,針對小貸公司也是分類管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小貸公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小貸公司,這種小貸公司在特定區域開始展業;還有一種是網絡小貸公司,此類公司可以開展一些互聯網金融業務,但對股東資質、資本金實力等等,會有更高要求。
在尹振濤看來,網貸公司轉成傳統小貸公司或者轉為網絡小貸公司,其實有一個本質的轉變,這個轉變並不是所有平台都能達到。
“最核心的問題是資金來源,網貸公司是老百姓投資的錢,但是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只能是自有資金和同業的拆借,而不能向老百姓吸收資金,大多數的平台是否能夠轉型成自有資金來源,是否能向商業機構借來錢,這是最大的一個障礙。”尹振濤表示。
“另外一個障礙就是小貸公司和網絡小貸公司受槓桿率的管理”,尹振濤進一步介紹,目前來看,大致是三倍,最多不超過四倍或五倍的槓桿,而大多數網貸機構早都超過了,因為網貸機構是一個信息中介,不受槓桿率的管理,這也使轉型難度比較大,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網絡小貸牌照對放貸的金額有限制,槓桿比率大約1-3倍,也就是說實繳資金1個億,最多放貸3億,提高放貸金額就需要追加實繳資金。對於大多數擁有牌照的網貸平台來說,幾乎都是幾十億到百億級的待還餘額,也就意味著註冊資金好幾個億到幾十億、百億不等,追加資金意味著考驗實力背景,甚至可能在引入資金的同時會增加運營成本。
袁娜所在的網貸平台也擁有網絡小貸牌照,但僅是作為合規要求的一項,她也並不了解是否開展了相關業務。“我沒有聽到哪家成功轉型成小貸公司,畢竟量級是不一樣的,而且轉型成小貸公司也會涉及一些其他問題。”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認為,由於小貸受槓桿限制,基本上以自有資金放貸,因此目前該牌照價值有限,基本上對P2P平台轉型幫助較小。
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的統計,截至2019年1月20日,全國范圍內共有網絡小貸牌照300張。截至今年1月,有22家目前還在正常運營的網貸平台已經通過主體或者關聯公司獲得了網絡小貸牌照。
中新經緯記者梳理髮現,在上述22家網貸平台中,有3家平台今年出現“爆雷”,也就意味著僅剩19家網貸平台有網絡小貸牌照。這些持有牌照的多數為頭部網貸平台,如人人貸、你我貸、借貸寶、積木盒子、51人品、開鑫貸、翼龍貸、宜人貸等。
僅個別網貸有望轉型為消費金融公司
上述會議中指出,對於極少數具有較強資本實力、滿足監管要求的機構,可以申請改制為消費金融公司或其他持牌金融機構。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持牌消金公司數量已達24家,仍有數家在申請牌照的過程中。
此前,平安集團在三季報中披露,董事會決議通過,擬合資設立全國性的科技型消費金融公司,目前相關事項尚待履行監管審批程序。今年7月,路透社曾報導稱,陸金所已計劃退出曾是其核心業務的P2P業務。業內人士認為,這次申請的消費金融牌照可能是為陸金所的轉型做鋪墊。
不過,轉型至消費金融公司也並未易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申請消費金融公司牌照門檻比較高,僅個別公司有望達標。
“消費金融公司目前已經有非常明晰的監管規定,准入標準中對股東、資本金實力等相關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從目前階段來看,只有極個別上市公司或者規模比較大的網貸公司具備這樣實力,大多數網貸公司根本達不到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的要求。”尹振濤認為表示。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介紹,從牌照門檻來看,消費金融公司門檻遠高於小貸公司,如非金融機構作為主要發起人時要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0億元人民幣等,只有個別巨頭系P2P平台有望達標。
王詩強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頭部、股東背景較好的P2P網貸平台可能獲得消費金融牌照或者有機會入股消費金融公司,由於消費金融牌照門檻較高,預計總量不會太多。
還有哪些轉型出路?
在會議中表述中的“其他持牌金融機構”也為網貸行業留下了其他的可能性。
今年,有不少網貸平台嘗試轉型做助貸業務。6月,網貸行業元老級平台信而富公告稱,由於近期的監管變動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市場的不確定性,信而富正在停止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向新的助貸業務模式轉型。
這起源於今年年初網絡流傳的一份文件,網傳監管部門下發《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該文件特別提到,應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而此次會議中並未提到助貸一詞。
“所謂’助貸’沒有明確的定義,也不是監管部門所提倡的。”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
薛洪言表示,助貸模式不需要牌照,且已成為行業裡的主流模式,不需要監管專門鼓勵或扶持。助貸模式的快速發展主要帶來兩方面問題,一是監管套利問題,具體又可分為助貸機構變相從事金融業務的無證經營問題,以及金融機構借助貸變相跨區經營、規避槓桿率限制等問題;二是資產規模快速增長背後的貸後管理壓力,尤其是個別城商行經營能力、風控能力的提升跟不上規模的增長,很容易埋下風險隱患。
除了助貸模式,還有哪些轉型的方向?尹振濤舉例說,例如保險銷售公司、證券經紀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這些公司其實跟銷售、導流等邏輯比較緊密,同時這些公司也是監管部門所要求的持牌機構。
薛洪言建議,除了消費金融公司和小貸公司,P2P平台還可以申請私募牌照,以及基金銷售、保險經紀等牌照,繼續在資管領域發力。
不過在袁娜看來,這些行業本身的行業壁壘也很高,轉型也需要對整體人員素質、業務架構進行大規模的調整,開展新業務也需要時間成本。
“現在可能就是一個試錯的階段,但是網貸行業目前可能也試不起,現在大家的收入來源都比較少了,所以也不敢輕易嘗試。”袁娜無奈地表示。
“多創造價值,少製造風險,才有可能獲得生存空間。”北京一家網貸平台副總裁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過去幾年,一些網貸平台偏離信息中介定位,產生各種風險。監管政策法規逐漸明確細化,不少平台退出。網貸平台需要緊跟政策法規,一一對照落實,提升合規水平。各家平台模式、用戶、實力存在差異,出路有所不同,不過都需務實。
毫無疑問,網貸行業的凜冬已至,答案不是這個冬天還要多久,而是是否做好了禦寒的準備。(中新經緯APP)